•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夢想之花在奮斗中綻放
    來源:人民日報 | 陳新森  2022年05月26日08:07

    “陶姐,前天領的購物袋加工好了。”門口停下一輛電動三輪車,下來一位用兩條小矮凳代步的中年婦女。仔細一看,她的雙腿已完全萎縮。

    陶新花拄著雙拐,從屋里迎了出來,幫著提下車里的成品。清點,驗貨,然后交接:“共六十只,加工費一百二十元。”

    送貨的婦女叫楊仙鳳,今年五十八歲,因患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丈夫又長年吃藥,全家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獨自一人時,楊仙鳳常抹眼淚。

    陶新花聽說后,拎著水果來到楊仙鳳家。家里只有一個鍋灶,一張床,沒有亮色,也不見活潑潑的生氣。“要不,你來領些手工活做,日子或許會慢慢好起來。”陶新花勸楊仙鳳。

    織頭飾,做箱包,縫購物袋,起初一天只掙二三十元。漸漸熟練了,一天能掙七八十元。“最多時,一個月收入近三千元,最高興的是自己還頂用。像我這樣的殘疾人,找不到比這更適合的工作了。”楊仙鳳高興地說。

    陶新花生長在浙江省磐安縣冷水鎮。兩歲時,她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不能正常行走。到了上學年齡,因為家里窮,沒錢交學費,渴望讀書的陶新花只當了兩年旁聽生。十六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身體不好,干不了農活,家里還有四個弟妹,一家的生活重擔全壓在陶新花身上。挖藥材、采茶葉、做小工,她什么活都干,因為殘疾,每天掙的錢不到別人的一半。

    有的人把傷殘當作妥協的理由,陶新花卻把它當作成就人生、超越自我的動力,堅定而勇猛地向命運發起挑戰。二十一歲那年,她結了婚,丈夫也是殘疾人。第二年生了兒子,夫妻倆辦養殖場,種植香菇,還買來織衣機,一分一厘、一針一線撐起溫馨的小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的陶新花,接到第一筆二萬四千八百個手機包加工業務。回家后,她馬上找來十一位同村姐妹,手把手教會技術,半個月后,如期交貨。對方相當滿意:“質量好,交貨及時,我的加工業務就包給你了。”

    “第一單交接成功,我就想,只要有業務,我的人生就能逆轉。”至今,陶新花還清晰記得那個冬夜,寒風呼嘯,雪花飛揚,她騎著三輪電動車,送貨到義烏。半途,車拋錨了,手機又沒電,她一個人站在馬路邊等到凌晨三點鐘。風似刀,咬緊牙,直到叫上車把貨準時送達。那一次,因為凍傷嚴重,她的腿潰爛了,三年后才恢復,現在還留著疤。但陶新花無怨無悔:“簽下的單子,就是許下的諾言,再苦再難也要扛過去!”

    嘟嘟嘟——手機響了,陶新花低頭一看,連忙接通:“小陳,原料收到沒?”對方應道:“陶姐,收到了,我們加工的成品圖片已發你微信,幫忙把把關。”陶新花回復:“好的。本月加工費已經匯出,請查收一下。”

    放下手機,陶新花說起緣由。通話的小陳叫陳小冬,江西德興人,他從報紙上看到信息,專程從江西趕到冷水鎮,懇求陶新花在德興設個加工點。陶新花為此專門去了一趟德興,發現那里有的是留守的、富余的勞動力。來料加工在家門口干活,用工靈活,來去自由,最適合當地人創業致富。于是,陶新花買了一百八十六臺平車送過去,免費給當地留守人員做技術培訓。如今,業務滾雪球般越做越大。

    曾一同前往德興的縣婦聯主席施迎霞很敬佩陶新花:“陶姐,你真行,加工業務從村到鎮,從鎮到縣,又擴大到仙居、縉云、天臺等周邊縣市,如今都擴張到省外了。”陶新花笑著說:“來料加工簡單、易學、無門檻,勞動強度不大,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可以兼顧家務與勞作,特別適合留守老人和婦女,尤其是殘疾人。”

    “十多個加工點,你腿腳又不便,哪里顧得上啊?”施迎霞心中滿是疑惑。

    “多數加工點每天送貨時照管一下就行,主要的心思還是放在‘殘疾人之家’,這里更需要投入精力。我自己就是殘疾人,更知道其中的苦。”陶新花拄著雙拐,移步到書架前,抽出一本文件夾,指著上面的名單說:“只要是我知道的殘疾人,我都會盡力拉一把。”

    “你不怕負擔太重嗎?”施迎霞說。

    “我從小也靠別人幫忙。現在丈夫住在敬老院,兒子在部隊當軍醫,女兒跟我一起干,自己有條件有能力,理當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能夠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我這心里就感到滿足和快樂!”陶新花的語氣是那么懇切、堅定。

    2018年,陶新花在冷水鎮買了兩幢臨街的房子,建起了“殘疾人之家”。一樓是加工點,二樓是廚房和餐廳,三樓四樓是培訓室和康復室。這里常年有十幾名殘疾人做手工活、免費吃午飯、每星期兩次康復訓練。陶新花既是加工點的經營者,也是這個“殘疾人之家”的“家長”。

    在“殘疾人之家”,書架上擺放著“全國最美家庭”“浙江好人”等諸多獎牌、證書,無聲訴說著陶新花走過的風雨人生。

    “子高、子奎,我們出發啰!”每天一大早,陶新花開車去接蔣子高和蔣子奎。這兄弟倆,一個七十一歲,一個五十八歲,一個智殘,一個肢殘,住在保障房,村里無親戚,屋里一度亂得人都走不進。陶新花幫著清理垃圾,搞了衛生,鋪上新床單、新棉被,添置了煤氣灶、炊具,讓這家里總算有了家的模樣。每天早上七點半鐘,陶新花準時來接兄弟倆去鎮上的“殘疾人之家”。“開始根本不肯去,我一天天接送,一次次耐心勸說,現在終于習慣了,賺了錢買好吃的、買新衣,臉上的愁容也不見了。”下午四點半左右,陶新花又將兄弟倆送回家里,這成了她每一天的常規事務。

    后來,鎮上和周邊幾個村的婦女和老人也想來“殘疾人之家”上班。陶新花就又在街對面租下三間房,擴大加工規模。一年不到,人又容納不下了。怎么辦?陶新花心中有譜:“村民有需求,我怎能拒之門外?加工場地不夠,再想辦法擴大。小產業能帶動大家致富,這是我最開心、最盼望的事。”

    這時候,縣婦聯送政策來了:辦來料加工點每年給獎勵;縣農商銀行上門服務,優惠發放創業貸款;縣殘聯走訪時承諾,每年貸款利息補助百分之八十;當地政府也在土地問題上給予優先解決……這一切,給陶新花增添了無比的信心,她決心再拼一把——不為自己,只為撐起心中的共同富裕夢。

    兩年后,一幢投資二百八十多萬元、面積近一千平方米的“共富樓”在鎮上拔地而起,成了全鎮最大的來料加工點,每天有七八十名婦女和老人喜滋滋地前來上班。鉤針、串珠、打鞋幫、做箱包……每個人都不閑著,即便是再簡單的工作,也能發揮出他們意想不到的人生價值。熟練順溜的手工活、低頭專注的奮斗模樣……置身于這樣繁忙和充實的環境里,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歡笑,心中萌動著幸福與憧憬,胸中激蕩著創業的熱情。

    當問起為什么取名“共富樓”時,陶新花脫口而出:“來料加工成就了我個人的致富夢,我還要通過這條路,帶動更多鄉親加入共同富裕的行列。”如今,她的來料加工點已有十三個,從業人員達三百多人,年發放加工費達四百多萬元,業務版圖還在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留守人員加入到奮斗創造財富的行列中來。

    油菜花開的時候,陶新花帶上她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去春游。公路上,她開著小車;村道上,她騎電動三輪車;遇上小巷里弄,她就拄著雙拐。在她的腳下,沒有一條路是走不通的。一路上,她與同伴們敞開心扉、坦誠交流:我這個拄著雙拐的人,曾經一個人去北京參加農家樂培訓班,一個人去各地洽談業務。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全力拼,好日子我們照樣能擁有。

    一望無際的金黃色花海,在春天的花海里奔馳的列車,還有一張張展現在手機屏幕上的笑臉,讓這些很少出門旅游的殘疾人看見了春天的美好。陶新花拄著拐杖,迎著和煦的春風,堅毅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頭,仿佛也是一簇蓬勃的油菜花,在山間田野里盡情綻放……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91精品在线播放|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 精品人妻潮喷久久久又裸又黄|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