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聯舉辦座談會—— 80年前的“講話” 歷久彌新
今天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的日子。在上一周,文藝界舉辦各種活動以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并探討“講話”在今天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方面的意義與作用。中國當下的文藝要為誰服務,要如何發展,這不是一個空洞的問題,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并且需要文藝工作者始終銘記于心的問題。
重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意義在于從實際出發去發展中國的文藝。5月21日,北京文聯舉辦座談會,多位專家和文藝工作者結合“講話”與當前的文藝工作實際情況,就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推動北京文藝創新發展、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進行了探討。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永軍,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一川等參加了座談。
大力弘揚
“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徐永軍談到,近年來,北京文藝界和北京市文聯圍繞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在“回天”三年行動計劃、中軸線申遺保護、一城三帶主題創作、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和冬奧文化創作活動中佳作涌現、人才輩出,書寫了北京文藝新的輝煌,在全國文藝界產生較大影響。
他認為,當前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的局面尚未改觀,缺乏批評精神的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還未徹底根絕,不敢斗爭、明哲保身、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愛惜羽毛當好好先生的作風也未徹底改變,
“這種狀況以事實警醒我們,今天我們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不僅在學懂弄通悟透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徐永軍說。
推出更多
“接地氣”“帶露珠”的作品
趙衛東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市文聯要繼承和發揚《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總結借鑒“回天”文藝創作經驗,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出政策、搭平臺、定主題,確定深入生活項目,用好創作采風基地,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不斷從實際生活和人民群眾中汲取創作源泉,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城市有機更新、鄉村振興等重心工作,創作新時代的“龍須溝”,推出更多反映首都人民火熱生活的“接地氣”“帶露珠”“有溫度”作品。
二是抓好文藝精品創作。要著眼精品創作,以“大戲看北京”為牽引,做好文藝創作生產規劃,組織引導廣大首都文藝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講好中國故事。要圍繞黨的二十大、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抗戰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提前謀劃,制定創作指南,組建創作團隊,遴選創作選題,集成優勢資源,做好精品創作的全流程培育工作,確保重要節點有作為,重大主題有精品。
三是要堅持守正創新,不斷開拓文藝新境界。要優化精品創作統籌機制,深化精品創作服務保障機制,強化精品創作宣傳推介機制。建設文藝創作平臺,用好市文聯藝術創作展示中心,開發成為各藝術門類的生產創作地、成果展示地、藝術品鑒賞地、文藝普及地。搭建精品創作培育孵化平臺,定期邀請各門類藝術家、評論家、學者等,通過文藝沙龍、劇本征集、作品研討等,以創作+生活的“文藝圈”形式,聚合人才、碰撞思想、嫁接資源,促進創作。
四是大力倡導德藝雙馨。繼續深入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加強行業自律和行風建設,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守藝術理想。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增強朝氣銳氣,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