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彰顯堅韌堅守的精神風貌
歌仔戲《僑批》的題材很亮眼、很新鮮,藝術表現給人強烈的震撼。這出戲不是簡單地講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社會現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現象、人物發現他們背后所體現的中國歷史命運和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以及歷史帶給我們今天的現實意義。這可以說是《僑批》這出戲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僑批”作為人類文化記憶,之所以流傳至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個交織著歷史、文化、社會、金融等各種元素的社會存在,透過這種存在,我們能看到中國曾經承受的苦難、中國人的堅韌和堅守的情感,以及中國人在爭取自身命運時的那種決絕。這是“僑批”本身代表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也很容易被戲劇舞臺進行概念化的表達。但編劇曾學文卻把這樣一個富有現實意義的選題和廣闊而普遍的歷史過程,用一組相對集中的人物關系——黃日興和如意,進行了一種充滿著深切情感遭遇的戲劇性表達,使得廣遠的歷史、豐富的群落有了一個承載的焦點。這個焦點的戲劇性又被導演韓劍英在舞臺上給予了呈現,再加上歌仔戲藝術表達上的獨特,于是便形成了該劇既彰顯劇種特點、導演風格,又凸顯人物情感和戲劇感染力的舞臺樣貌。
該劇把人物塑造、人物情感的表達放在了創作的首要位置,個性鮮活的人物和豐富細膩的情感支撐起了劇作的歷史內涵和文化蘊藉。黃日興和如意的情感發展看似是在講一個悲歡離合的男女故事,但是處于當時的社會環境,黃日興的出走背后體現的又是一種尋求和爭取命運的閩南人的勇敢,如意的深情和最后嫁給他人的無奈,也把人對現實的抗爭和無奈表現得真切哀婉。此外,阿祥和亞香這一對夫妻關系及其兩人的命運走向,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婚姻情感,而是與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相連,具有了形象上的代表性。倘若劇作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個非常復雜的人物關系和龐大的戲劇結構,恐怕很難表達出“僑批”這樣一個社會現象和歷史存在的廣泛性、典型性。如今,創作者把戲劇的焦點和重點加以凝練,通過一種相對集中的人物關系使得整個故事講得完整、有序,在以少勝多中傳達了這個題材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文化追求。
劇作發揮了編劇曾學文和導演韓劍英創作的特點,很多細節和舞臺表現,包括一些道具都充滿詩情畫意,同時又有象征、隱喻的藝術設計和表達,使得這出戲既具有哀怨的濃愁,又有詩化的回味空間。尤其是劇作把詩意和美好寄予在黃日興和如意的性格、命運上,給人以情感的撫慰和審美的觀照。
《僑批》抓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特別是這出戲在講述中國故事,講述閩南人故事,表現他們跌宕的命運、悲壯的情感和頑強的生命等方面,給我特別強的心靈震撼。它講的已經不再是一個故事、一個年代、一種苦難,而是這個年代背后、這些苦難之中非常珍貴和難以割舍的家庭之情、人間之情,是一個個悲歡離合背后的承諾與堅守,同時,透過這些承諾與堅守,我們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國人的頑強勇敢、閩南人的頑強勇敢,這些都是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所在。
(作者系中國劇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