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入圍名單的公告
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組織委員會根據《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章程》(以下簡稱《章程》),于2021年12月8日全面啟動第十三屆評獎活動,建立了以主席三豐、常務副主席李廣益和副主席姜振宇、肖漢為首的推選委員會,并隨即開展了作品和作者的推選工作。為持續提升自第九屆以來推選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現將產生第十三屆入圍名單的主要過程簡要說明如下。
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推選工作為組建、申報、評閱、初選、復選五個階段。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為組建階段。自2021年12月中旬開始發出推選委員會委員的邀請,累計收到138份回執,其中128人同意加入推選委員會。本屆推選委員會增加了不少新鮮血液,除了部分組織委員會成員和往屆成員,還吸納了一批受到推薦的年輕科幻讀者、研究者和從業者。
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3月13日為申報階段。本屆推選制度再次進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責任人推薦申報制。自發布《推薦辦法》以來,至3月13日截止,一共收到620項申報。經過推選委員會秘書處的核查,去掉了部分不符合參選資格的申報;再經過推選委員會的表決確認,最后形成了《候選參考目錄》(已于4月7日對外公示),共包括長篇34項,中篇402項,短篇244項,翻譯87項,非虛構63項,評論33項,新星46項。與此同時,組織委員會也通過了中篇和短篇小說非紙質發表平臺資質認證申請和審核,合計有“不存在科幻”微信公眾號等八家非紙質發表平臺獲得相關資質認證(詳見《組織委員會公告第二號》)。
2022年2月至4月22日為評閱階段,與申報和初選同步進行。本屆推選制度的另一項全新重要舉措是為推選委員會委員分配評閱任務。原則上,每項申報的作品都會分配給至少兩位委員進行評閱,然后委員提交評閱意見和打分(1-10分),這是作為全體推選委員會委員進一步閱讀和投票的重要參考。至4月22日一共收到840項評閱反饋,基本實現了預定目標。此外,推選委員會秘書處和相關工作組還建立了評閱匯總網頁系統,以供委員內部查閱評分和意見。評閱任務的順利完成為后續的初選和復選投票打下了堅實和牢固的基礎。
2022年4月6日至22日為第一輪初選投票階段。至截止時間合計收到126張有效選票,投票率達89.4%。推選委員會根據初選投票結果確定了復選名單。4月25日,推選委員會向所有進入復選名單的作品和作者發出了《復選通知書》。
2022年5月1日至13日為第二輪復選投票階段。至截止時間合計收到118張有效選票,投票率達84.3%。推選委員會在復核投票結果時,由于客觀原因,部分單項前五名票數實際得票比例低于三分之一,不滿足《章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獲得該單項投票至少三分之一的票數”等條款的規定,對確定入圍名單造成極大難度。故而,5月15日,經推選委員會主席三豐提請,組織委員會主席韓松同意,召開組織委員會臨時會議,審議對《章程》第三十六條部分條款進行修訂的提案。臨時會議以簡單多數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條款如下:
第三十六條 2022年5月14日至22日,根據推選委員會第二輪復選投票結果,按以下原則選取入圍:
(一)票數依次排序的前5名;
(二)如第五名票數并列,則就相同票數的候選作品增加一輪投票,票數最高者入圍。
根據修訂后的第三十六條,推選委員會進行了新一輪投票,最終確定了《入圍名單》(送審稿),于5月20日提請組織委員會審議通過。根據《章程》,經組織委員會主席韓松同意,在此正式公布《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入圍名單》(詳見附件一),并向入圍的作品和作者發出《入圍通知書》。
入圍的作品和作者應在6月1日前,向組織委員會提交《入圍通知書》中要求的相關材料,若不能按時提供,則視作退選,不再列入《入圍名單》進行評審,并按《章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特此公告
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組織委員會
2022年5月20日
附件一:《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入圍名單》(按音序排列)
第十三屆華語科幻星云獎
入圍名單
2021年度長篇小說:
《洪荒戰紀》蘇學軍(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開端》祈禱君(青島出版社)
《小鎮奇談》七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新新新日報館:魔都暗影》梁清散(新星出版社)
《與機器人同行》阿缺(航空工業出版社)
2021年度中篇小說:
《沉默的永和輪》梁清散(收錄于《沉默的永和輪》)
《見字如面》王元(收錄于《星云XI·見字如面》)
《賽什騰之眼》萬象峰年(收錄于《賽什騰之眼:第四屆冷湖科幻文學獎獲獎作品集》)
《骰子已擲出》蕭星寒(百花文藝出版社)
《燭影殺手》趙壘(“不存在科幻”微信公眾號)
2021年度短篇小說:
《2039:腦機時代》阿缺(《科幻世界》2021年11期)
《飛裂蒼穹》萬象峰年(收錄于《《銀河邊緣008:飛裂蒼穹》)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楊晚晴(《科幻世界》2021年4期)
《與時間為敵的男人》潘海天(收錄于《賽什騰之眼:第四屆冷湖科幻文學獎獲獎作品集》)
《月亮銀行》靚靈(收錄于《月亮銀行》)
2021年度翻譯作品:
《齊馬藍》[英] 阿拉斯泰爾·雷諾茲;陳楸帆、劉慧穎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
《索拉里斯星》[波蘭]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靖振忠 譯(譯林出版社)
《挽救計劃》[美] 安迪·威爾;耿輝 譯(譯林出版社)
《星之繼承者》[英] 詹姆斯·P.霍根;仇春卉 譯(新星出版社)
《造星主》[英]威廉·奧拉夫·斯特普爾頓;寶樹 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年度非虛構作品:
《“現代”與“未知”:晚清科幻小說研究》賈立元(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科幻游戲產業發展研究》劉宇坤、姚利芬(收錄于《北京科幻產業研究》)
《高校科幻社團歷史大事記:追尋幻協沉睡的遠古記憶》河流(“機核網”)
《海外中國科幻研究:“科幻中國:異形,異次元,異托邦”工作坊實錄》王侃瑜(“四十二史”微信公眾號)
《科幻作為方法:交叉的平行宇宙》宋明煒(《外國文藝》2021年第6期)
2021年度評論:
《當我們在閱讀幻想文學時,到底在期待什么?——〈白凜世紀〉三部曲閱讀札記》王侃瑜(“新星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復古未來主義與蒸汽朋克:〈差分機〉中的后現代主義戲仿》呂廣釗(收錄于《探索與批評·第四輯》)
《科幻之愛 沉潛之思——評〈中國科幻文學沉思錄:吳巖學術自選集〉》郭偉(《科普時報》2021年1月)
《忘憂之人》李廣益(《讀書》2021年2期)
《中國女性科幻文學三人談》姚海軍、趙海虹、程婧波(收錄于《她——中國女性科幻作家經典作品集》)
2019-2021年度新星:
分形橙子
劉琦
魯般
天瑞說符
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