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獲獎作品:《鸕鶿河》
作者:王軍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獲獎詞】
鸕鶿捕魚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鸕鶿河》巧妙地將這獨特的文化和鄉村振興、少年兒童成長結合起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農村發展圖景,講述了一個我土養我身的智慧故事。作品在全景式書寫兒童生活時,有較強的細密性和濃烈的鄉愁味。作品聚焦兒童,但又以宏闊的視野掃描孩子全方位、全過程的社會生活環境。十分注重人文、山水和傳統延續之于人的影響,從而使作品的容量和意旨得到了豐富和升華。
【作者簡介】
王軍,兒童文學作家,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開始業余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已獲得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曹文軒兒童文學獎、信誼圖畫書獎等文學獎項。出版有《海上絲綢之路大冒險》系列、長篇童話《企鵝三劍客》、圖文小說《金雕獵狼》等作品。
【內容簡介】
《鸕鶿河》三條線索并舉,勾勒了鸕鶿河畔布依族村寨魯依寨的“鄉村振興”圖景。男孩禾禾從小喜歡鸕鶿,經常跟著爺爺去寨子里的河邊用鸕鶿捕魚還自己養了一直小鸕鶿。但媽媽不喜歡禾禾碰鸕鶿,擔心會影響學習。寨子里年輕的扶貧干部金陽告訴禾禾,用鸕鶿捕魚具有悠久的歷史,現在大學里還有研究鸕鶿的專業,可以把這個悠久的傳統繼承下去。與此同時,禾禾的爸爸在金陽的指導下種植了茶園,并外出學習制茶技術,即將迎來茶葉豐收;禾禾的姐姐原本在外地打工,此時也回到寨子里,當起了網絡“主播”,幫村民們“帶貨”。盛大的三月三節日到來了,寨子里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時節,也慶祝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名家評語】
小說以禾禾、蠻壯由相互看不順眼到互幫互助的友情變化為故事主線,描寫了生活在鸕鶿河布依族的日常生活,展現了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圖景,歌頌了布依族人民的勤勞質樸,反映了大學生村官在扶貧攻堅中的新風貌。整部小說風格恬淡,節奏舒緩,在對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作淡化處理的同時,以平穩的語調展現了鄉村的良性發展、人們的友善交往,由此呈現出了和諧的鄉村生態與人文環境,實現了小說風格與主題的融合。小說輕快、活潑,可讀性強。
——作家、出版人,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聶震寧
這是一部具有沈從文《邊城》、曹文軒《草房子》《青銅葵花》意味的小說,怡情山水之間,展現出一幅蓬勃的鄉村振興圖景。
——作家、《小說選刊》主編 徐坤
作品清新、自然,是一幅悠長的布依族風情畫。作品中幾位少年的性格習慣接地氣,有當下感。“直播”等新生事物也進入了小說,寫出了布依族的新生活。
——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 徐則臣
作品描述的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布依族鄉村,村民過著耕漁的幸福生活。
作品生動細致地展現了現代農村的種種景觀和魅力四射的民俗生活場景,鮮活有趣的漁耕生活躍然紙上,是一部清新脫俗的風俗畫作品。
——文學編輯、《當代》前主編 洪清波
【文摘】
清凌凌的河面上,兩排竹筏隔著十多米相向漂行著。撐竹筏的是兩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離右岸近些的,叫禾禾。禾禾身材細條條的,讓人一打眼兒就注意到的,是他白里透紅圓臉蛋上那對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黑的多白的少,如兩粒汁液飽滿的紫桑葚果,掛在長濃的一雙臥蠶眉下。
竹筏順著水波一漾一漾,禾禾高挽著褲腳,赤著腳,穩穩當當地站著,手中的竹篙似蜻蜓點水,在水面上一下一下拍擊著,嘴里有節奏地發出“嗬嗬”的聲音。他的動作快速而利落,竿頭與水面甫一接觸,像被水面彈了回來,帶起一小片細碎的水花。
在竹篙的拍擊和吆喝聲中,竹筏左前端的水面上,一個烏黑的身影驀地鉆了出來,悄無聲息的,是一只正在捕魚的鸕鶿,它長有彎鉤的尖喙緊緊閉合著,還沒有捕到魚。
“嗬嗬!趙子龍,加把勁兒!”禾禾用竹篙在鸕鶿身后半米遠的水面連續擊打著,催促它繼續下潛。
應著他的指令,這只叫“趙子龍”的鸕鶿頭一低,“嘩啦”一聲輕響,尖喙如標槍般扎入水中,水面上激起一圈淺淺的水紋,便不見了身影。等它再次浮出水面,已在六七米遠外,嘴上叼著一條銀白的青梢魚。禾禾目測了一下,青梢能有兩拃來長,估摸著分量在半斤朝上。
右岸上傳來一陣喧鬧的歡呼,是一群孩子在看熱鬧,個頭高矮不一,有六七個。個子最高、梳著馬尾辮的女孩,年齡和禾禾相仿,她欣喜地朝著禾禾揮手,嗓音清脆地叫道:“禾禾!”禾禾把竹篙插進水里,也和女孩揮了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