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史漫談—— 一段亡于權力再分配和內耗的南明往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年05月07日08:34

    公元1644甲申年,是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也是南明大順政權的永昌元年。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身死。隨著崇禎帝身死的消息傳到留都南京,立誰為新君的問題就迫在眉睫,江淮以南的明朝官員紛紛涌動,都想在策立新君的問題上占據首功,卻不想,這種各懷鬼胎、私心自用的心思為南明政權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在武將馬士英等人的擁立下,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而占據擁立首功的跋扈武將們也造成了南明內部權力的失衡,引發內斗不斷。弘光政權、隆武政權、永歷政權繼立,先后與大順軍、清軍展開你爭我奪的角逐。激烈的權力斗爭使得南明君臣在不斷的內耗中失去了無數翻盤良機,最終走向失敗。

    南明的歷史,從1644年大順政權攻克北京開始,包括清軍入山海關問鼎中原系列事件,直到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各地反清運動的歷史,前后長達20年。長久以來,關于這段波瀾詭譎的往事是明清史研究中的重點與難點。近代以來,在辛亥革命前后與抗日戰爭時期,南明史都曾經受到愛國志士的關注,掀起過史學界研究熱潮,先后有柳亞子、謝國楨等先生的研究專著問世。不過,由于南明史覆蓋面太廣,其自身既包括清廷撲滅各地抗清武裝的過程,還涵蓋了幾個南明小朝廷的相關歷史記載,以及大順軍、大西軍先后聯明抗清的歷程,甚至包括鄭成功等在東南沿海的斗爭。在歷史研究中,將南明史作為整體研究對象不僅頭緒紛雜,而且各種史籍、文獻的記載又常常互有出入。最困難之處還在于:由于南明是創造歷史的失敗者,大量文獻資料被后代毀滅,幸存部分之中時人記載的數量極大,而作者入清以后往往有所顧忌,不愿據事直書,再加上清朝統治穩定后屢興文字獄,大量收繳銷毀違礙書籍,更使得關鍵史料不足。為了整理出頭緒,盡量恢復歷史的原貌,只有依靠長時間對大量檔案、文集、私家記述、地方志等文獻和非常有限的實物反復甄別,進行綜合研究。

    明清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原教授、博士生導師顧誠(1934-2003)

    顧誠先生是當代公認的明清史大家,考實之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品性秉直、治學謹嚴,雖著述不多但治史精神與方法頗有洞見。早在1984年,顧誠先生著《明末農民戰爭史》出版,為農民戰爭史的研究別開實證蹊徑,在海內外史學界影響廣泛。據顧先生自述,《明末農民戰爭史》在史料的收集、史事的考證、論點的分析上都較之前人有相當大的推進。但“戰爭史”一書下限只寫到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覆亡為止,大順軍和大西軍余部的抗清斗爭相關話題未得到充分論述。對這一部分的陸續展開,引導著顧誠先生南明史研究的展開。1977年,顧誠先生所著《南明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他用刨根問底的治史方法,在書中梳理了南明這20年間中國的政治局勢和歷史變革,其見識通達、深入淺出的文字備受好評。之后,《南明史》先后榮獲中國國家圖書獎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成為與錢海岳版、司徒琳版南明史著作并稱的重要論著之一。面世幾十年間,顧著《南明史》一直是明清史研究領域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巨著,于2011年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再版。近日,北京日報出版社聯合讀客文化對顧誠先生《南明史》進行最新再版,重新厘清文字,糾正舊版數十處錯誤,使這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著作以全新面貌再度歸來。

    《南明史》初版書影

    知名歷史學家秦暉認為,顧誠深受前輩史學家陳垣教誨,對歷史材料“竭澤而漁”,《南明史》征引史料之詳,論證考訂之細,同類著作中無出其右者,是顧誠先生耗盡十余年心血之作,“所謂十年磨一劍,所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已不足以形容顧誠先生著對南明歷史的研著過程”。明史專家陳梧桐也認為,顧誠先生并不滿足于“言必有據”“無一字無出處”,而是志在創新和突破,力求解開一個個歷史謎團,探明歷史事實之真相,闡述社會發展之規律。“因此,他對搜集到的資料,都下功夫逐一進行認真的審核、辨析和考證,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后以此為基礎,運用唯物史觀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南明史之所以在中國史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這一時期是古代史晚近時期的一場群雄爭霸,為明末清初的歷史變動打開了另一重窗口,還在于其對其他學科產生著持續、深刻的輻射力,這既包括社會知識史層面的積累,也包括觀察思想史的角度,還為不斷重訪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想象空間——有清一代,《剿闖小史》《芝龕記》《明亡述略》等不同文人筆記中,對明亡清興階段相關人物本事就已多有考略,并加以演義;20世紀40年代,郭沫若著名的雄文《甲申三百年祭》即對這一時期的明朝滅亡的經過以及原因詳加分析,以供后人借鑒,《甲申三百年祭》在現代文學末期成功攪動了輿論場,同時將相關政治寓言保留、延續到當代文學時期;進入新世紀后,隨著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更多寫作者再次矚目這一時段,僅從起點中文網進行檢索,便有《重生之南明挽歌》《大明1700》《南明第一狠人》《續南明》等小說受到讀者熱捧……

    《南明史》,顧誠 著,北京日報出版社&讀客文化,2022年3月新版

    顧誠先生所著的《南明史》與南明史跨學科的多重面向不同,基本呈現出秉筆直書的史家姿態,全書不以南明幾個小朝廷的興衰罔替為中心,而是圍繞大順軍和大西軍余部、“海寇”鄭成功等民眾抗清斗爭為主線,頗具歷史發展實感。同時,顧誠先生對明清之際的多方勢力不虛美、不隱惡,亦不為前輩學人謬誤避諱,盡量誠實地擺明自己的研究態度和立場。如書中明確地指出,清初多爾袞、順治帝等滿洲貴族不僅代表著一種比較落后的生產方式,而且兵力和后備兵員非常有限,單憑八旗部隊的軍事力量無法實現全域范圍內的大一統。很大程度上,漢族各派抗清勢力的失敗是內部原因,歷時二十年漢族和其他民族(如西北等地的回族、西南等地的多種少數民族)百姓反抗滿洲貴族征服斗爭終歸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嚴重分散、抵消了抗清力量。“說得準確一點,明清易代,是中華民族內部一個落后的人數不多卻又是驃悍的滿族上層人士勾結漢族中最反動的官紳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漁翁之利,竊取了農民大起義的勝利果實。”顧誠先生對清軍入關后一段時期內國力的飛躍予以肯定,認為其對多民族國家的奠定有著積極作用,但同時辯證看待滿洲貴族大范圍推行的民族歧視政策引發的政治動蕩,認為其也打斷了中國社會的正常有序發展。明代中期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綜合國力均與同期的西歐地區差距并不明顯,甚至保持領先,明末崇禎皇帝也對西洋火器與歷法、算數等學科孜孜以求,盡管士大夫拋棄畛域的價值標的在于維護所謂正統政治的延續,但客觀上確實對生產力的解放做出了鋪墊。顧誠先生認為,南明大順軍盛行時對整個黃河流域的農耕保護得力,且對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貴族官紳實施打擊,但清廷統治的建立則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若非如此,“近三百來年的歷史也許是另外一種樣子”。

    此外,《南明史》中對明末“東林—復社”人士的道德政治統治也予以駁斥。明末黨爭劇烈,官僚士大夫往往結黨營私、爭權奪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多次給民族帶來重大災難。如果說在弘光以前的東林、魏黨之爭表面上還以“君子”、“小人”為分野,到永歷時期就完全變成了爭奪朝廷權力的內部傾軋。在顧誠先生看來,“東林—復社”黨人所謂的“別正邪、分賢佞”實際上是以正人君子自封,為獨攬朝政造輿論。研判這一時期史料,需要綜合評判。如與王夫之交好的蒙正發,在《船山師友記》與《明文林郎戶科右給事兼掌兵科都給事蒙公墓志銘》的記載中,形象何其光明俊偉,王夫之盛贊其“力持綱紀,清冒濫,劾功罪,裁凌躐”,但對照《三湘從事錄》等其它文獻則不難發現,王夫之友人之外的蒙正發其實是一個不顧綱紀、多方冒濫、混淆功罪、凌躐成性的卑污小人。“東林—復社”黨羽為謀己私,肆意將污水潑到弘光帝身上,多次將社稷傾覆之因歸結于弘光昏庸、馬阮亂政,實際上,“朱由崧的昏庸荒淫固然是事實,作為皇帝自然要負重要責任,但弘光朝廷繼承的黨爭、腐敗、武將跋扈,忙于權力的再分配導致的內耗才是其土崩瓦解的最主要原因。”以此而論,“東林—復社”黨人對弘光朝廷的覆亡負有直接責任。

    2003年,顧誠先生逝世后,《社會科學評論》刊載顧誠《我與明史》一文以示紀念。截取部分為顧誠先生談治學方法。

    常有讀者對顧誠先生談及孫可望、史可法、鄭成功等人時的微辭提出質疑,面對“指責過甚”的批評,顧誠認為歷史研究應作如實觀。“孫可望在前期是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后來飛揚跋扈,導致大局逆轉,終至眾叛親離,倉皇出降,本書毫無回護之處。”顧誠先生認為,不必對英雄人物的缺憾特地美飾,歷史進程自有其偶然性與必然性,如果把既成事實都說成是歷史的必然,那歷史科學也就喪失了自身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味抱守傳統文獻的謬誤,歆羨著名歷史人物的光暈,那又如何以歷史科學的經驗來避免重蹈失敗的覆轍呢?《南明史》序言中不經意的一句警示,常被讀者標注引用,“以史為鑒是中國的傳統,可惜過去絕大多數史家制作的鏡子里,侏儒們被拔高了,堅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擠出了鏡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鏡。”或許,相比于甄別具體的歷史細節,這段亡于權力再分配和內耗的南明往事在史識層面更具啟發意義。

     

    附:2022年新版《南明史》目錄

    我與明史(代自序)

    原版序論

    凡例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國形勢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第四章 大順政權的覆亡

    第五章 弘光政權的瓦解

    第六章 清廷統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政策

    第七章 各地抗清運動的興起

    第八章 隆武政權同魯監國的爭立

    第九章 隆武政權的作為和覆敗

    第十章 大順軍聯明抗清

    第十一章 大西軍的經營云南

    第十二章 鄭成功起兵與魯監國在浙閩抗清

    第十三章 永歷朝廷的建立

    第十四章 鄭成功在閩粵沿海地區的軍事活動

    第十五章 吳勝兆、王光泰等的反清

    第十六章 金聲桓、李成棟的反清歸明

    第十七章 北方各省的反清運動

    第十八章 1648—1649年湖南戰局

    第十九章 永歷朝廷內部的黨爭

    第二十章 清軍攻占桂林、廣州

    第二十一章 大西軍的聯明抗清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閩贛抗清勢力的消長

    第二十三章 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二十四章 清廷加強推行以漢制漢政策

    第二十五章 李定國的兩次進軍廣東

    第二十六章 1654年會師長江的戰略設想

    第二十七章 李定國迎永歷帝人云南和孫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八章 清軍大舉進攻西南及永歷朝廷的播遷

    第二十九章 鄭成功、張煌言長江之役

    第三十章 永歷朝廷的覆亡

    第三十一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三十二章 夔東抗清基地的覆滅

    引用書目

    原版后記

     

    相關鏈接:

    文史漫談 | 重讀《蛇與塔》:“女人何故屬男人”

    文史漫談 | 《宦官》:側近政治與精神閹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 91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91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免费看国产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2019|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