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如何“叫好又叫座”?
談起網絡文學,你會想到什么?可能還有人將其等同于輕松、消遣式閱讀?其實,網絡文學不再是很多人熟悉的“網文”了,已然成為當下最具生長性的文學現象。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分析網絡文學的發展脈絡和趨勢特征。報告引用第4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稱,截至2021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到5.02億,占網民總數的48.6%。
從一出生就備受爭議的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儼然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它作為內容的源頭,對影視、游戲、動漫、文創、文旅等各個行業都影響深遠,受到了高度關注。
用戶超過5億,這個數字說明網絡文學為全民閱讀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可能若干年后,網絡文學會變成“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
相較書本,網絡文學是無數個體的創造,它與讀者的距離更加親近。網絡文學提供了一種嶄新的交流模式,在創作和閱讀兩個層面實現全民參與。
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是一種大眾文化、消費文化,也是一種娛樂文化。正因為此,網絡文學豐富多彩,充滿活力與創造性,蘊藏著蓬勃生長的力量。
從五光十色的縹緲玄想,到熱氣騰騰的現實生活,網絡文學容納廣闊的題材、豐富的類型和多樣的風格,成為一面時代之鏡。與此同時,隨著網絡文學的精品化、以及題材轉向趨勢顯性化,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從身邊起筆,記時代新聲,這是網絡文學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故事的一種多樣性表達。
閱讀網絡文學不再只是茶余飯后的消遣娛樂,逐步成為“Z世代”知識學習的入口、關注現實的窗口。
網絡文學這片土壤充滿活力與潛力,不過,也存在泥沙俱下、野蠻生長的問題。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仍很有限,大量注水、快餐式網文既提升不了讀者的文學素養,也產生不了思想和精神價值。
盡管文學傳播的媒介在改變,但是文學的評價標準并沒有變化。網絡文學的發展過程,充分展現了文學活動的新特點;至于網絡文學本身,并未提供令人信服的文學新質素。
由于網絡文學門檻低,網絡文學創作者職業水準遠低于傳統作家,產出文學精品的數量占比很少。以年輕作者為主體的網絡文學創作者如何擔起傳承文學精神,履行引領青少年積極向上的社會責任?
如今,網絡文學進入一個披沙揀金的時代,讀者更加青睞內容健康、故事精彩、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統一的精品,這對創作者的文學素養、思想認識、創新與突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講故事的手藝人”,如果缺乏一定的審美追求與思想深度,沒有深刻的認知、思考、感受,反映到作品里的知、情、意就會顯得膚淺蒼白。
要讓網絡文學作品成為真正的精品,年輕的創作者需要深入實踐、增長閱歷、拓寬視野,方能寫出與時代同振、與社會同頻、與人心同鳴共情的優秀作品。如此,既能推動網絡文學的有機發展,也為文學創作開辟出豐富無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