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千重、七月新番:“一路向好”的昆滇網絡文學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021年12月20日,中華文學基金會第四屆茅盾新人獎評獎辦公室發布《關于獲獎名單公示的公告》,評選出“茅盾新人獎”獲獎者和提名獎各十名,“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獲獎者和提名獎各十名。我省網絡作家程云峰(意千重)獲“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李云帆(七月新番)獲提名獎。
據了解,“茅盾文學新人獎”于2015年由中華文學基金會發起,每兩年頒發一次,自本屆起更名為“茅盾新人獎”,獎勵對象為中國大陸近年來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成績特別優異,并具備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潛質,年齡不超過45周歲的青年作家、評論家。其中“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自第二屆開始設立,旨在引導網絡文學創作、服務新文學群體。自設立以來,得到了文學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本次云南兩位作家獲獎,不僅是對他們創作實力的認可,也說明近年來云南網絡文學在創作環境和人才培養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意千重:“寓教于樂”是網絡文學承擔的社會責任
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獲得者、第十次全國作代會代表、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女作家影響力排行榜第15名、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年度十佳最具潛力新人……從十二年前拿起筆至今,意千重已創作完成14部小說1850萬字。眾多獎項加身,也讓她完成了從網文新手到白金作家的轉變。
在她看來,好的作品應該是“寓教于樂”的,她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給予他們向上的力量,“用網絡文學的表達方式,用自己擅長的創作方法,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內核,再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和理念融進去,希望讀者在閱讀享受這個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傳統文化的知識點、接收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并受到影響。我認為,這就是網絡文學承擔的社會責任。”
從默默寫作到成為云南省作家協會網絡作家分會的主席,“一路向好”是她對昆滇網絡文學發展最深的感觸,“從一開始,我和很多網絡作家一樣,都是埋著頭默默地寫,不敢讓周圍的人知道我在寫網絡小說,直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15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把網絡文學定性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構成部分,包括我在內的廣大網絡作家備受鼓舞,終于敢對外說‘我是一名網絡作家’了。接著國家設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獎項以鼓勵和支持引導網絡文學,各地紛紛成立網絡文學相關機構以團結、引領、服務網絡作家,可以說是欣欣向榮,一路向好。2021年10月,云南省也成立了省網絡作家分會,好幾個地州市有了自己的網絡作家協會,我堅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未來必定是光明的、廣闊的。”
雖然獲獎無數,但是本次獲得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對意千重來說還是有不一樣的意義,“對網絡作家來說,這個獎項是國內最有分量的獎,是所有網絡作家都想要爭取的榮譽和肯定。從這個獎項設立之初,我就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獲得它,為此一直努力地、認真地寫。名單公布的那一天,我非常激動非常高興,同時也覺著肩上的責任更重,決定以后要更加努力、認真地進行創作。”
七月新番:文學創作者應該和時代緊密相連
作為如今炙手可熱的網文大神,七月新番開始創作小說的初衷,竟是因為想以邊寫邊學的方式,逼迫懶惰的自己“多讀書”。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在讀研的三年間,為了保證每天的創作和更新,他只得堅持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成功地實現了事業和學業的“雙豐收”。入行七年,他寫了《春秋我為王》《漢闕》《秦吏》《新書》四部長篇小說,共計1300萬字,在接觸到更多同行,了解到行業的上下游及方方面面,他對網絡文學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作為新世紀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不止是為廣大讀者提供消遣讀物,還有更多責任。”而本次獲得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提名獎,對他來說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他坦言,“事先根本沒想到,很榮幸能獲得提名,這是對我七年寫作生涯最大的鼓勵。”
他還談到,具有“全民創作”特點的網絡文學是植根于人民的,“我們正是人民的作家,書寫人民喜聞樂見的故事,我們擁有最肥沃的創作土壤,腳踏著地,不曲高和寡。我們積極擁抱任何讓故事精彩的技巧和手法,靈感來源于電影、動漫甚至是游戲,廣納百川,緊跟時事。我們也勇于嘗試各種設定,創造了一個個或現實或離奇的世界,這就是過去二十年,網絡文學能夠在中國文學這棵大樹上,百花齊放的原因。”
除了不斷創作出更多既有“正能量”又有影響力的作品之外,作為云南省作家協會網絡作家分會副主席和昆明網絡文學協會副主席的他,也致力于推促昆滇地區網絡文學發展。他對云南的網絡作家們提出了倡議,“云南的歷史、文化本身就是素材寶庫,希望云南的網絡作家能更多挖掘家鄉的故事,在作品中加入一些‘云南特色’。這不僅能吸引讀者的好奇,也能對外宣傳昆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