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童年重構傳統之美
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也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生日,以“童書重構傳統之美”為主題的2022國際兒童圖書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旨在推動兒童閱讀,培養兒童全球意識,促進國際理解。
此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新孩子”專項基金發起,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家書店、圖書館、學校、出版單位的代表參加。蘇州大學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國前駐丹麥王國特命全權大使劉碧偉,北京大學教授、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安徒生獎得主李文婕,新閱讀研究所執行所長李西西等專家學者圍繞“童書重構傳統之美,從安徒生說起”,從閱讀推廣、學術、創作、外交、出版等角度,講述自己與安徒生的因緣際會,共同探討童書與傳統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童書傳播、傳承和發展傳統之美。
安徒生永遠不過時
“那年我去北歐,在安徒生雕像前照了一張相,后來我經常將這張照片用在自己的書上,因為我與這個丹麥人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如果沒有這個人,也許就沒有我所書寫的這樣一部個人寫作史,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這樣如此仰慕和尊敬這位文學的偉人的。”曹文軒說,有個時期網絡上曾出現一些抨擊安徒生作品的聲音,認為200多年前的安徒生已經過時了,彌漫著一種怨毒的情緒,而不是理性探討。事實證明,直到今天,我們都無法拒絕安徒生式的經典。無論是贊美,還是以輕慢的態度質疑,都說明我們無法忽略他的存在。
在曹文軒看來,中國兒童文學的浩蕩大河的源頭之一就是安徒生,他在漫長的時間里一直滋潤著中國的兒童文學。我們不要僅僅把安徒生看成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更要把他看成是一個大作家。他對于兒童和成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因為他為我們創造了美感,他始終把美作為文學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來營造,這是安徒生與其他作家有所不同的地方。
“現在的青少年閱讀的心態不算很理想——不是閱讀不閱讀的問題,而是閱讀什么的問題。”曹文軒認為,兒童文學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感的文學,這個快感包括喜劇快感和悲劇快感,安徒生給我們的主要是一種悲劇快感,他的憂傷、悲憫、高雅、尊嚴、深刻的悲劇意識與純凈而博大的美感,我們在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時都能感受得到,這些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童書重構傳統之美
什么是傳統文化?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應該怎么學習?朱永新以《童書重構傳統之美》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認為,“傳統”是過去的代名詞,也是一個中性詞。傳統中有精華也有糟粕,那些與人性相伴的永恒事物,那些得以始終傳承延續的部分,必然是人類自始至終對真、善、美的追求,而童書正是傳播、傳承、發展這一傳統之美的最重要的載體。我們以兒童的視角和趣味重構傳統,讓童書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擔負起向兒童重新表達傳統的重要使命,建立起傳統與現代、與未來的連接。
朱永新坦言,童書對傳統的重構,并不是打破原有的傳統,而是適當地選擇、重新組合與表述傳統,從而增加傳統在現代、在兒童群體中的可理解性與吸引力。“兒童親近傳統,在客觀上存在難度,這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因此,成人如何理解傳統、表述傳統,對兒童了解傳統、甄別傳統、熱愛傳統、傳承傳統,意義重大。”
對此,童喜喜深有同感,她從形式、內涵、精神等不同層面,分析了如何落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她認為,兒童意味著未來,美好傳統必須通過兒童才能擁有真正的未來;復活就是重生,這不是復制而是重新創造,被兒童復活的美好傳統必然將傳承與發揚結合。
“對于今天的兒童而言,今年已經217歲的安徒生,也是傳統的一部分。如今,安徒生的作品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在全世界仍然生生不息,這就是童書的魅力,也是傳統的魅力。這樣的高峰,作為后人的我們或許難以超越,但是我們必須看見,‘山就在那兒’,這將永遠指引著我們前進。”朱永新說。
“我是安徒生的使者”
安徒生童話的譯介幾乎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同步。早在1915年之前,周作人、劉半農等人便開始介紹、翻譯安徒生童話;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翻譯家葉君健開始系統翻譯安徒生童話,任溶溶、石琴娥等眾多優秀翻譯家都加入譯介中,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出版安徒生童話版本最多、發行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如此,世界亦然。安徒生作品早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翻譯和閱讀的經典并得以世代傳承。
1956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設立國際安徒生獎,該獎項被視為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迄今為止,已經有數十名國際安徒生獎得主,他們在回憶創作歷程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感謝安徒生童話給予的滋養。他們的作品也都崇尚大自然,都充滿了對愛、和平、夢想的渴望和贊美,并逐漸成為各國新的兒童文學經典,構成了新的兒童文學傳統。
“毫無疑問,這些獲獎者都是安徒生的使者。某種意義上,所有從事兒童文學工作的人也都是安徒生的使者。”張明舟說,2002年,他參加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世界大會,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創作者和愛好者,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廣兒童閱讀,并幫助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包括圖畫書、文學作品、理論和資料書三類,比如《走進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架起兒童圖書的橋梁——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和國際安徒生獎創立者葉拉·萊普曼自傳》,通過閱讀這些書籍,不但可以欣賞世界各國兒童文學新經典,還能全方位、立體化地了解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和國際安徒生獎的發展脈絡。
《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是一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首次官方授權、匯聚全球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書系,其中包括曹文軒、金波、孫幼軍等中國“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提名者的兒童文學代表作。該套書由出版人劉海棲總策劃,兒童文學理論家方衛平主編,翻譯家任溶溶、馬愛農等翻譯,自2014年出版以來,就以一種走向經典的姿態和氣度,影響著當下中國兒童文學和童書譯介事業。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張堃介紹,目前該套書已推出三輯共88冊,其中文學作品最受歡迎,比如《罐頭里的小孩》是1984年獲獎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的反思型教育故事;《鳥兒街上的島嶼》是1996年獲獎作家尤里·奧萊夫的經典名作,以兒童的視角,用正直和幽默去描寫感傷的往事,處處傳遞著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東西不會改變。安徒生童話中所傳達的善良、勇敢、堅定、誠實等元素以及無限的想象力、對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啟示,永遠不過時,并且歷久彌新。”
童年是最美好的歲月,童書是最美麗的種子。4月2日當天,主辦方還發布了“致敬安徒生”全國書店共慶活動和“新孩子”全國百校傳統文化共讀活動,啟動了“我最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征集活動,以及“我是安徒生小使者——致敬安徒生,描繪新篇章”主題繪畫征集活動,邀請全國的少年兒童作為安徒生小使者,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童話世界。
正如朱永新在《給新孩子的中華優秀傳統故事》總序中所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創造未來的底氣之所在。致敬古人、傳承美好、重述經典,我們懷著這一心愿,滿懷虔敬地匯聚和行動。”以童書重構傳統之美,用閱讀理解傳統之美,讓生命活出傳統之美。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值得我們一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