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葉佩英去世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4月7日辭世,享年87歲。家喻戶曉的歌曲《我愛你,中國》正是由葉佩英原唱。
出生馬來西亞 16歲只身回歸祖國
葉佩英1935年出生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惠陽。“我們從小知道,自己不是這兒的人。”葉佩英曾在采訪中提到,在她的少年時代,父母就告訴她,“我們的國家叫中國,我們的家鄉叫‘唐山’。”此“唐山”并非河北唐山,而是海外華僑對祖國的稱呼。“在國外,我深深感受到弱國被人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葉佩英告別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國,在廣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師大附中完成中學學業。
起初,為了服務祖國建設,葉佩英打算學習地質,最終在老師的勸說下學習聲樂。1955年,葉佩英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羅忻祖和湯雪耕。1961年,葉佩英畢業留校。因為曾在國外生活多年,她的發音吐字不像別人那樣標準。為了克服短板,葉佩英鉆研戲曲和民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中西結合的唱法,為美聲唱法民族化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3年,葉佩英在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演出領唱《祖國頌》。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主持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大會上,葉佩英演唱《黃河怨》,得到了周總理的贊揚。
用切身體會唱響《我愛你,中國》
葉佩英最為廣大觀眾熟知的代表作是《我愛你,中國》。1979年,葉佩英接到了《我愛你,中國》曲作者鄭秋楓的來信,邀請她為珠江電影制片廠的故事片演唱歌曲,這部電影就是《海外赤子》。讀完劇本后,葉佩英潸然淚下。華僑何以成為華僑?“舊社會,人們在國內生存不下去了,為了謀生才去背井離鄉,這部電影寫出了我們真實的來龍去脈。”葉佩英從劇本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海外赤子》中有海外華僑學子賣花為抗戰募捐的片段,葉佩英就有過類似的經歷,小時候,哥哥帶她唱著《賣花詞》到街上為抗戰募捐:“先生,買一朵花吧,這是自由之花呀,這是解放的花呀,買了花呀,救了國家……”電影中華僑們為新中國成立由衷慶賀的場景,也與葉佩英家人當年在馬來西亞慶祝時激動萬分的情形非常相似。
當時葉佩英深受感動。盡管當時還不知道“歌寫得怎么樣”,她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唱。而在后來處理《我愛你,中國》時,葉佩英字斟句酌,以細致入微的演唱為電影女主角黃思華賦予了更立體真實的靈魂。隨著《海外赤子》的上映,飽含無限深情的《我愛你,中國》迅速傳唱大江南北,葉佩英的名字從此為聽眾們熟知。
多年來,葉佩英唱過上千遍《我愛你,中國》,每一次都充滿激情。在國外演出時,每到一地,華人們都希望她唱《我愛你,中國》。“臺下,他們邊聽邊流淚;臺上,我邊唱邊流淚。”曾有一位老人告訴她,自己極為喜愛這首歌曲,甚至把買來的磁帶復制了800多盤,送給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在葉佩英看來,這首歌曲凝結的“不僅是海外赤子的情懷,也是中華民族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