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研討會在京舉辦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玉宏、副所長安德明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數字信息室主任祝曉風主持。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學部主任張跣、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夏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奇佳、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許苗苗等專家學者。
劉玉宏在致辭中提到:“一方面網絡文學對現實的關切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內容題材的多元化格局也已形成,在時代環境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網絡文學的歷史使命與文化責任發生了改變。”
張跣表示,網絡文學在保持敘事活力的同時,逐步向主流文化、主流意識形態、主流審美靠攏,現實主義的潮流開始掀起,脫貧致富、抗疫、工業生產、服務業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進入到網絡文學當中。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網絡文學是一種大眾文化,也是一種消費文化、娛樂文化,充滿活力和豐富的可能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定家、副研究員湯俏、助理研究員高寒凝,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桫欏、王文靜、鄭薇等6位報告課題組成員在會上介紹了報告撰寫背景及核心觀點。
據課題組負責人陳定家介紹,《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從網絡文學實現題材轉向、網絡文學推動全民閱讀、保護激活創作生態、網絡文學IP全鏈路開發、網絡文學出海等角度綜合分析梳理了2021年度網絡文學行業及其上下游的整體變化態勢,全面而細致地展示了行業的發展全貌。
桫欏表示,社會賦予了網絡文學更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在這個背景下,《報告》加強了對網絡文學價值功能的研究和表述,特別是在建設文化強國、全民閱讀、網文出海、講好中國故事等方面承載了這一功能。高寒凝觀察到,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轉向”已經歷時5年,回顧這一轉向的發生與發展,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它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驅動力是如何與網絡文學本土的創作路徑合二為一的。在湯俏看來,激活網絡文學生態與“Z世代”的崛起不無關系,“Z世代”成為網絡文學的接班人,同時在作者和讀者中成為主體,同時作家年齡段均衡覆蓋,構成范圍更加廣泛,共同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內容的權威性及專業性獲得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歐陽友權認為這份報告是學界、業界所急需,報告本身內容翔實、資料豐富,重心突出、詳略有度,持論前沿、點評精當。夏烈表示,這不僅是一個年度的總結盤點,實際上還是一個風向標,突出了一些發展中的亮點、問題和新的可關注的方向,給行業發展尤其是科研帶來了很多啟發。
邵燕君發現,在IP開發方面,此次報告提到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全鏈路高質量開發”。“我們確實要轉換成一個思路,在整個多媒體的網絡文學、網絡文藝的生成環境當中去看待網絡文學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其他文藝的關系。”
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版權保護、網文出海等方面的問題。許苗苗認為,打擊盜版,首要的是要讓網絡寫作成為一種讀者參與的積極生產行為,去積極地培養讀者的忠誠和閱讀習慣,而不是被動的消費行為,參與性生產與全民寫作其實有一些相似性與共通性,它是不可替代的。陳奇佳表示,網文出海是現在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個重大現象。這不僅是產業問題,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涉及到國家整體文化戰略的構建,報告對網文出海做了很好的判斷,框架結構基本展示了目前整體的現狀和面貌。
研討會的最后,安德明總結到,網絡文學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文學樣式,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交流模式。新媒介的發明和普遍應用,使得我們能夠在創作和閱讀兩個層面實現更廣泛的全民參與。“全民閱讀為新時代的文明創造和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這一點,是網絡文學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