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
作者:潘向黎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ISBN:9787020152469
定價:69.00元
女性之美的摹寫
以梅花的清香寫一個女子的微笑,以梅花的高潔脫俗寫一個女子的氣質和人格,我覺得這是中國古典詩詞里寫女性美,寫得明、美妙的一句。
“笑時猶帶嶺梅香”,寫出了女性的氣質美格調美,更寫出了人生哲學的美,是抵達“人與天地參”境界的大美。
關于女性美的描寫,過人的是誰呢?我覺得過人的是蘇東坡。
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雖然是借西子寫西湖的,但仍然是關于女性美的一句絕妙詩句。美人美在其本色,淡妝濃抹都相宜,淡妝濃抹也都不重要,美人怎么都是美的。
另一句在《洞仙歌》中——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這一句一下子從皮相的特點,直接切入到人的內心世界,從那個美人的冰肌玉骨,晶瑩剔透,直接轉入她的精神氣質——氣度嫻雅、淡然自若、飄然出塵。這樣一種氣質,非常特別,讀之令人向往。但是這兩句的著作權不能歸于蘇東坡,因為他自己在小序里說了,這是流傳下來的兩句孟詞。
不過,“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讓我想起蘇東坡《賀新郎·夏景》中的一句:“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如玉”。寫高潔寂寞的美人,極好。這里隱隱約約用了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容止》:“王夷甫容貌整麗,妙于玄談,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或認為白團扇暗示秋扇見捐——被冷落的寂寞,但因為寫的是夏天,團扇正當合時,也許未必有此意。大約主要還是借手執團扇、扇手如玉來寫出這位美人的一塵不染、冰清玉潔。“如玉”的,不僅僅是手,而是整個人。
氣質不好、人品欠佳的女子,自然也有皮膚白皙、手長得纖秀的,但是詩人不會這么寫。這不違背生活的道理,但違背了詩歌中審美的道理:美必須是整體性的,是表里統一的。
顧隨先生說李商隱“東風日暖聞吹笙”,寫暖,必須是笙;杜牧“落日樓臺一笛風”,寫涼,必須是笛;“‘東風日暖’時豈無人吹笛?有人吹亦不能寫”,這是顧隨先生很任性的一句妙語。同樣道理,一個為人鄙俗或氣質平庸的女子,即使膚如凝脂、十指纖纖,詩人也絕不會用“扇手一時如玉”來寫她,因為那種情況下,這個女子的手只是雪白只是細嫩,但不能說“如玉”,她整個人更不能說“如玉”。事實上,只有整個人由里至外“如玉”,手才能“如玉”——才可以被寫作“如玉”,否則再白皙柔嫩,“亦不能寫”。
寫女性之美,“淡妝濃抹總相宜”,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都可以列入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