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那些屬于詩歌的邊防記憶
    來源:解放軍報 | 鄭蜀炎  2022年03月28日08:49

    那時候,我真的被這句話砸中了:年輕人都是詩人。待許多年后才明白,這句話的準確表達應該是:年輕人都以為自己是詩人。

    至少,當年那個云南邊防線上的年輕士兵——我,便是如此。

    事實上,剛剛跨入軍營的我,除了年輕之外,似乎并沒有什么能夠與“詩人”相配的。一個懵懂少年,在特殊年代中,閱讀經歷極度有限,并沒有留下多少文學作品的記憶。至于詩歌,除了將1963年定稿的毛主席詩詞37首背得滾瓜爛熟外,還懷揣著一本《<紅樓夢>詩詞注解》來到軍營。

    毛主席詩詞當然是讓我受益終生,今天依然熟稔于心、時常誦讀。只是那時并未真正讀懂、領悟其凝重而磅礴之壯美,僅僅是樂此不疲地抄錄一些詞句放在作文和信件的開頭結尾。至于《紅樓夢》詩詞,則如后來的一個比喻:水草應當泡在水里欣賞,撈出來就全無美感可言。當這些詩詞脫離著作的人物性格、情節環境時,其魅力是大打折扣的。更何況那時的注解充滿了“評判了……”“揭露了……”,缺少細膩入微的審美鑒賞。

    先天不足的詩詞歌賦文化修養,在先天優勢——年輕面前,總是不值一提的。

    邊防連隊的訓練執勤,對一個尚未滿16歲的小兵而言,是相當繁重疲憊的。頭頂驕陽、腳踩紅土泥濘的軍旅生活,絕對不是詩歌里愛描述的“玫瑰色”。可奇怪的是,偏偏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癡迷上寫詩,并且固執地相信自己必定會成為一個詩人。

    回想起來,我們指導員真是一個合格的青年思想工作者。他知道如何讓一個普通士兵在普通崗位上,讓原本平凡的青春擁有一份自信滿滿的“燦爛”。

    連隊的黑板報每周一換,各班輪流辦。指導員特意在黑板的左下角辟出一塊專門的“版面”交由我主辦,叫“青年詩抄”。為此,我在心里偷偷地將自己命名為“專欄詩人”。這讓我有了幾分小得意,也難免時常為“聲名”所累。

    那時,連隊戰友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在情感主要是通過信件來表達的年代,他們對書信有著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和女同學的通信。我當時的寫作,很大一部分就是為這些信件“配詩”——不少于4行,最好是8行。由于其情感大都處于朦朧狀態,不過是些“云中凝雨、風里有話”的描述,并不需要直白地談情說愛,只管找些暖色的詞句堆砌押韻就可交差。對我來說,這倒也順溜,一日數詩是常事。

    當然,真正讓我體會到抓耳撓腮之創作艱苦的,還是連隊交代的任務。比如,這次實彈射擊成績不錯,當以“戰士與鋼槍”記之;剛完成了一次巡邏,贊嘆一下“邊界夜巡”是必選題;老兵退伍時,一定要寫出他們心中“永遠的崗樓”……

    許多年后,曾經所寫的那些詩句早就忘得干干凈凈。偶爾從昔日的信札中,看到當年頗為自得、抄錄給同學欣賞的詩,自我感覺絕非一個“窘”字了得。但是,詩歌歲月曾經帶給我心靈的溫度、熱度、亮度,一直貯存心頭,遠遠超出了那些稚拙的詩句本身。

    平時并不喜歡“雞湯語”,卻被這樣一句感動著:“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往往是免費的,如微笑與友誼、愛意與詩歌……”是的,在一班兩個小時的夜崗里毫無倦意地構思出若干首詩的激情,“八一”聯歡會上登臺朗誦博得的掌聲,在每一位退伍老兵的筆記本上題詩留念的深情……我一直將這些引以為豪,并有理由把那個年代裹挾著青春一同涌動的詩意,視為自己的代表作——不是那些模仿做作的詩,而是一個士兵純潔的心。

    “鳳棲常近日,鶴夢不離云。”這是曾抄錄在詩歌筆記扉頁上的一副對聯,難免有幾分矜夸自得的淺薄,可也真是自己當年對詩歌的愛好與追求。

    后來,我在機關當了參謀,開始廣交軍中詩友,讀詩寫詩幾乎成為唯一的業余生活。記得一位連隊指導員從鄉鎮找到一本《朗誦詩選》后,幾經周折才帶了回來。當晚,我們湊在一起用相當蹩腳的普通話學習朗誦,居然把這本約50首的詩選,分別或共同誦讀了一遍。至今還記得這本詩選中有描寫毛澤東主席1953年視察海軍,并題寫下“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題詞的敘事詩《難忘的航行》;有郭小川的名詩《甘蔗林——青紗帳》;有賀敬之的《西去列車的窗口》,其中“江山啊,在我們肩!/紅旗啊,在我們手!/眼前的這一切一切啊,/讓我們說:勝利啊——我們能夠!”這些詩句讀得我們熱淚盈眶,至今依然可以清晰地脫口而出……

    當時的詩友文友們嘴上不說,其實都在暗中較勁——早日發表作品。我人生頭一次讓自己的名字印成鉛字,當然就是詩。有一次從邊防歸來,駕駛員隨口提到:鄭參謀,我好像在報紙上看到你的文章了。

    此話讓我心頭怦然,但還得裝著若無其事地問,是什么文章(因投稿不下幾十),什么報紙登的(幾乎所有報刊都有所投)……半天也沒問出結果。一到機關,我直奔辦公室,埋頭翻舊報,終于找到那首名為《刺刀》的詩。

    接下來便是一遍一遍地反復欣賞,一直欣賞到了幾十年后都沒忘記——如果說祖國邊防是一張彩色的大紙,巡邏的士兵就是在用足跡寫詩。而那個醒目的驚嘆號,就是聳立槍口的威嚴槍刺……

    有詩為證,頓覺自己是詩人了,對身邊的文學愛好者也就有了“指點江山”的底氣。

    當然,那些讓人臉紅的往事早就愧言了,但一段關于詩與人的記憶,卻讓詩歌在我心中永遠占據了崇高的地位。

    在軍分區時,我的參謀長是一位叫劉斌的首長,其嚴厲和嚴謹讓我們這些年輕的下屬總有幾分畏懼之心。可偏偏其子——一個叫劉光的高中生,成為我詩歌的擁躉者。他常把自己寫的詩歌和散文交我評點。我當然是抓住機會,盡情地顯擺自己那點可憐的文學知識。

    后來,我調到軍區報社做副刊編輯。劉光也入伍、上軍校、畢業回南疆,成為邊防一線偵察連的副連長。其間,他給我寄過幾次詩稿。我在提了一些文字韻律的修改意見后,還是壓下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只不過是一段少年往事。但是,1981年12月5日,在執行偵察任務中,劉光為掩護戰友血染邊關。22歲的青春與詩情,永遠地凝固在紅土地上。

    原昆明軍區授予劉光“立志獻身邊防的模范干部”稱號,報社采寫這個典型的工作非我莫屬。但當翻閱到他留下的筆記本后,我陡然嚎啕大哭,上面有一首詩就是我曾經讓他修改的——臨去前留給母親一句話:把我埋在邊境,這里多了一座墳墓,不——那是一座兵營。

    更沒想到的是,3年后,邊防某部代理排長、劉光的弟弟劉明,和哥哥犧牲在同一片焦土戰場。更為揪心的是,他的筆記本上,也抄著哥哥的這首詩。

    多年來,一直擱在我心頭的,不是沒有刊發此詩,而是我并未真正理解一個戍邊人的詩意、讀懂一個青年軍人的詩心……

    此后,我很少寫詩,但我依然熱愛、鐘情于詩。因為我對詩歌的相識相知,皆始于南疆的無涯紅壤、千仞山林。

    就像德國詩人黑塞所說:欣賞詩歌是一種修養,它“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所有的努力不會帶來富有、出名和強壯,而是要提高我們的品位和自信,找到生活的意義。這就是包含的價值。”

    我想,是這樣的。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www.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剧情在线SS|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