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場的演變與博弈——“鐵西三劍客”登場的社會學分析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 | 陳夢霏  2022年03月23日13:58

    內容提要:雙雪濤、班宇、鄭執這三位沈陽籍“80后”作家,因其作品大多聚焦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后東北人,特別是普通人的命運,引發廣泛關注,被評論者命名為“鐵西三劍客”。他們之所以引發注意,除題材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們借助于時代條件創造了新的文學場。所以,他們的成功不僅為其他寫作者提供了路徑參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新的寫作風格,乃至美學原則的生成,值得深入分析。

    關鍵詞:鐵西三劍客 雙雪濤 班宇 鄭執

    “鐵西三劍客”1在當下文壇熠熠生輝,他們以別致的筆法再現了東北地區經濟轉軌時期的社會大潮,以及這一變動對人們情感、精神幽微而又劇烈的影響,在文學場上刮起了一陣“東北風”。2011年,雙雪濤處女作《翅鬼》斬獲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以此為契機,開啟了文學生涯。2015年,中篇小說《平原上的摩西》《收獲》頭題發表,反響熱烈,雙雪濤成為聲名鵲起的新銳作家,而后《平原上的摩西》《聾啞時代》《飛行家》《獵人》等中短篇小說集依次推出,贊譽如潮,引起文壇普遍關注。2015年,班宇在“豆瓣閱讀”上初次發表小說;翌年,小說集《打你總在下雨天:工人村藍調故事集》獲得“第四屆豆瓣閱讀征文大賽”喜劇故事組首獎;2018年,他在《收獲》上發表中篇小說《逍遙游》,引起文壇關注;中短篇小說集《冬泳》的出版,讓他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同年,鄭執憑借《仙癥》力壓眾多參與“匿名作家”大賽的作家取得首獎,2成為2018年文壇最大的黑馬。至此,“鐵西三劍客”異軍突起,引發一場“新東北文學”熱,甚至在網絡上掀起“東北文藝復興”的討論,使文學討論延伸文化乃至社會領域。聯系到20世紀末以來“純文學”日趨邊緣、冷落的狀況,這一“反常”現象就更值得重視、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鐵西三劍客”的登場方式與傳統的專業作家有所不同,他們既不是作協體制內的專業寫作者,也不是靠商業寫作謀生的市場化作家。比較吊詭的是,盡管他們后來都在“純文學”領域獲得成功,但他們的出場卻都帶有相當的“業余”性質和特征,他們是憑借自身獨特的書寫魅力,首先被敏銳的文化市場所發現、推舉,進而為主流文學界所接納、看重,并借助于網絡等新興媒介強大的宣傳力量,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影響力的。類似于“鐵西三劍客”,依靠其他手段謀生,利用業余時間創作,一般被稱為“野生作家”。仔細追究就會發現,這種提法不僅意味著新的文學出場方式、發展道路,而且蘊含著新的美學內容、趨勢,表明一種新的文學路徑正在生成。

    一、關鍵詞:場與文學場

    根據布爾迪厄的理論,所謂“場域”就是一個由擁有不同權力(或資本)的團體或個人,按照他們占據的不同位置之間的客觀關系構成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造”。3布爾迪厄用這一概念將社會生活劃分成獨立且緊密聯系的不同空間,每個場域都有獨特的運作邏輯和規則。形形色色的場域是由各種客觀關系構成的系統,場域的位置由不同類型的權力或資本把持,代表不同力量的行動者為爭奪有價值的支配性資源而競爭,場域無時無刻不處于復雜微妙的斗爭狀態中。

    據布爾迪厄的理論,確定一個場域需要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分析與權力場相對的場的位置,第二步是描繪行動者或體制所占據的位置之間關系的客觀結構,第三步是分析行動者的習慣或性情系統,而性情系統是通過內化社會和經濟的條件而獲得的。4根據每個場域中資本占據地位的不同,布爾迪厄又把資本劃分為三種:經濟資本、權力資本、文化資本。資本的數量和結構在“時間演變中所起的作用”及“社會軌跡和性情(慣習)在時間演變中所起的作用”5決定了行動者在場中的位置。人們如何才能“入場”?布爾迪厄認為,“一旦他們占有了有關特性的某個明確的結構,就可以合法地進入一個場。而場的結構是由在場內活躍的資本的特殊形式的分布結構來定義的”。6

    “文學場”跟其他場域一樣:“文學場涉及權力(例如,發表或拒絕出版的權力);它也涉及資本,被確認的作者的資本,它可以通過一篇高度肯定的評論或前言,部分地轉移到年輕的、依然不為人知的作者的賬上;在此就像在其他場一樣,人們能觀察到權力關系、策略、利益等。”7在“文學場”中,認可特殊的“資本”,即“象征資本”,或者說是“文化資本”“符號資本”。這類特殊的資本一方面體現在行動者被認同的一些信譽指數上,比如入選中國作協會員,或在權威期刊上發表作品等,另一方面體現在身體的外化形式或物化形式上,諸如一個人談吐表現的修養等。決定行動者在文學場上的地位及作用的是其文化資本的構成及數量,所以出版商、批評家等不同的行動者會使用多種策略、手段爭取這些特殊的“文化資本”。

    那究竟是什么成就作家呢?作為社會行動者中的一員,作家憑借占有某種特性結構才得以進入文學場。但作家是資本承受者的身份,他們所選擇的路,要么積極維護資本分布,要么便是顛覆這種分布。正是作家的慣習、他們采取的美學立場,他們在創作空間中的客觀關系以及同其他作家競爭的客觀關系等,造就了作家。為了有立足之地,他們必須采取某種立場,同樣他們的作品里也體現出文學場的規則。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占有文化資本而被賦予某種特權”,但“作家和藝術家相對于那些擁有政治和經濟權力的人來說又是被統治者”,“而這種統治又是以比較隱蔽的結構方式,通過市場原則或評獎機制來實施的”。8在這樣的理論視野中觀察,我們會發現,正是在與“文學場”內在法則的相互作用、博弈中,進而在與經濟場和政治場的相互作用、博弈中,“鐵西三劍客”打開了自己進入“文學場”的通道。

    二、傳統文學場:以中國作家協會為中心

    在權力場中,政治權力是最大的權力,因此對文學和文人的影響也是最顯著的因素。在歷史上,政治對文學的介入很多時候是通過所謂的“學而優則仕”,潛移默化地塑造文學家的習性來實現的。隨著近代以來世界體系轉型,為挽救民族危亡,文學成為改造人生、改良社會的利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做了全新且權威的闡釋,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當代文藝的發展。到了“新時期”,文藝路線調整,創作自由得到高度肯定,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相對自由起來。隨著西方現代主義理論進入中國,新觀點、新視野、新方法的引進,文學場空前繁榮,催生了許多文學流派。之后,市場經濟發展,消費主義興起,市場化寫作出現并發展迅疾,一定程度上導致“純文學”邊緣化。簡言之,經過長期演變,中國當代文學形成了“主旋律”“純文學”“市場化寫作”三者并立的格局。

    通過梳理中國當代文學場的歷史不難發現,政治在中國文學場中占據著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其最重要的表征就是以中國作家協會為主的各級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愿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9因為黨的領導和支持,中國作家協會掌握著文學期刊、文學評獎、文學培訓等最重要的文學資源,在培養、推介作家方面始終發揮著核心作用,以其為中心的文學場推出了大量優秀作家。

    自現代文學以來,文學期刊作為文學發表、傳播的載體,是作家成長、發展的重要陣地,也是發現、培養作者的最佳方式。作為中國文學的底盤與基礎,許多作家都是從文學期刊開始自己的創作之路的。中國作家協會及各地作家協會主管主辦近百種文學期刊,這些文學期刊為作家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推動一批又一批優秀作家涌現。比如上海市作協主辦的《收獲》,作為老牌“純文學”期刊,本著“不惟名人,不薄新人”的辦刊理念和編輯策略,融合新舊傳統、新老作家,不斷為文壇輸送新鮮血液。《收獲》利用自己的權威地位,為作者帶來品牌價值,使之在文壇獲得象征資本。其他期刊也發揮著類似作用。

    培養、推介作家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就是魯迅文學院(以下簡稱“魯院”)與各省的文學院。魯院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社會主義文學體制的重要舉措,在當前的文學體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2年,魯院培訓班進行改革,開始舉辦“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以下簡稱“高研班”)。高研班由國家出資辦學,學員食宿全免,在北京進行為期幾個月的集中培訓,授課老師是知名作家、評論家、藝術家、文學期刊主編等,這意味著“新世紀魯院文學新人培養工作上升到真正的國家行為,一種由國家出資培養新人的模式由此再度得以建立”。10實際上,這不僅是一種培訓機制,也是一種作家選拔、推介機制。經過高研班,學員可以獲得系統的專業知識,結識有文化資本的文學名家、文學期刊編輯等,獲得文學期刊約稿,打開更為寬廣的文學場域。

    文學評獎是作家推介、培養機制的終端環節。作為文學價值生產和意義評判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種在新的文化政治語境下實踐文化領導權的積極有效形式,是黨和政府通過作協等中介機構來引領文藝的、具有新質的政治文化實踐”。11重要的國家級獎項意味著體制對某作家在作家序列中位置的確認。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作為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四大國家級文學獎項,在文學獎中權威性最高,推介力最強。這些文學評獎不僅為作家帶來可觀的獎金,而且還可為其帶來巨大的名聲,即巨量文化資本。許多青年作家進入主流作家行列,都是在獲得這些文學獎項之后。可以說,全國性文學獎是傳統作家成名的最佳方式。

    除了上述三大途徑以外,中國作家協會組織的各個層次的研討會、座談會、實踐采風等,制定的重點作品扶持計劃、“文學之星”等項目,在引導作家創作、推介作家作品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文學場的拓展:新媒介的崛起

    從1992年起,市場經濟大潮漫涌中國社會。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化寫作”出現并迅速發展,在文學整體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更好地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國家對文學體制進行了系列改革。1984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對期刊出版實行自負盈虧的通知》,期刊運營資本的供給者由政府變成文學消費者,這一供給的改變,直接將文學期刊甩進市場的潮流中,使得文學期刊紛紛改版自救,文學期刊整體進入“滑落期”。文學期刊遭遇普遍危機,不僅意味著文學生產機制最基本的環節發生變動,也意味著傳統文學場的裂變、新文學場的發生。

    1990年代后期,“市場化寫作”潮流興起。以瓊瑤為代表的言情小說,以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小說,自日本進入的懸疑文學以及青春傷痛文學等文學現象次第出現,其中最經典就是“王朔現象”。王朔在1980年代發表了一系列作品,如《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但都反響平平,直到1987年,《頑主》一經發表,便引發轟動效應。借著其關注度,1988年導演米家山、夏鋼、黃建新、葉大鷹分別把他的《頑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輪回》《大喘氣》搬上大熒幕,以至于1988年被稱為“王朔電影年”。1992年《王朔文集》四卷本推向市場,王朔成了“新時期”以來第一個出版文集的作家,也是“新時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作家,他把西方的“版稅”概念第一次引入中國。由是觀之,王朔對1990年代面向市場生產的文學起到了先鋒和表率作用。12在當時的市場化社會環境下,王朔率先領悟到大眾文化的商業屬性與價值,發現文學創作是有著完整的產業鏈條的“文化工業”,所以開始操作他的文學創作。而王朔的巨大成功,預示著1990年代文學會暴露在消費主義風景線下,也暗示了整個社會的市場化轉向以及傳統文學場將要發生變化。

    新文學場構建的前提條件,除了傳統文學場出現裂變外,還需要新歷史語境的影響以及新興媒體的支撐。文學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在其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為文學最終要通過媒體來生成、存在。1990年代,隨著印刷技術、電子傳輸、互聯網技術等傳媒所需物質形態的重大變革,媒體產品相應地變得多元化,新的傳媒機制漸漸確立,傳媒文化也滲透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伴隨著媒體革命深化,文學也發生了變動。在邵燕君《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小說研究》書中,她把文學媒介視為“變局”的首要因素,這預示著新世紀以后,媒介已經上升為觀察或改變文學生產的基礎性要素。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下產生的新興媒介為新文學場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行動空間。互聯網普及之后,網絡從媒介工具變成文學環境和重塑文學的力量,不僅改變了文學傳播,還改變了文學的創作和生產。在市場化背景下,一批市場化媒體應運而生,它們把文學作品轉換為文學產品,按照市場的規則,推廣加營銷,以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

    四、“鐵西三劍客”的文學場

    1990年代后,文學媒介方面,除傳統文學期刊繼續發揮作用,“市場化寫作”依然迅猛發展,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為新文學場的生成提供了話語空間和行動空間,為新作家成長提供了契機。“鐵西三劍客”正是借助于新文學場的力量,在新的話語空間和行動空間中嶄露頭角,并且借助對多種文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擴大了自己的影響。

    僅從成長軌跡上看,雙雪濤和大多數工薪家庭的子弟沒什么兩樣,后來走到小說家這條道路上也完全是偶然。1983年,雙雪濤出生在遼寧沈陽的一戶普通工人家庭中,上學的時期,雙雪濤就喜歡讀小說,閱讀過《我與地壇》《基督山伯爵》《傲慢與偏見》《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喜歡金庸、汪曾祺、阿城、白先勇、張愛玲、余華、格非等作者。2007年從吉林大學畢業后,雙雪濤按部就班地去國家開發銀行遼寧省分行工作上班,閱讀變成工作之余的“副業”。雖然在2009年后,他還寫過幾篇影評,做過撰稿人,但也無疾而終。28歲之前,雙雪濤從未發表過文學作品,更不曾想過自己可以寫小說。

    雙雪濤開始寫作的契機出現在2010年。臺灣發起了一個“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征文活動,15萬元的獎金讓雙雪濤動了心,于是花了二十多天時間完成了處女作《翅鬼》。出乎意料的是,這篇小說竟獲得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那段時間,“我想吃寫作這碗飯,赴湯蹈火,寫出牛逼的小說”。13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他腦海中。2012年,他憑借長篇小說寫作計劃《融成》獲第14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并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翅鬼》。兩次命中臺灣文學獎,一方面讓雙雪濤感受到命運的奇詭,另一方面堅定了他走文學路的決心。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是知名度很高的綜合性文學獎,由臺灣地區明基友達基金會出資130萬元新臺幣與《中國時報》主辦,中國大陸《南方周末》、香港地區《明報世紀版》協辦。以強大的媒體機器為后盾,借力大眾文化消費語境,確立了此獎在文學影視場域中的“象征資本”。雙雪濤以此為平臺,一鳴驚人,成功地邁出了踏入文學場的第一步。

    班宇接觸文學的方式與雙雪濤不一樣,他利用的是互聯網的傳播平臺。一直在一家民營出版公司做古文編輯的班宇充分利用了豆瓣APP。班宇起初是在豆瓣上以“坦克手貝吉塔”的昵稱寫樂評,總體上反響平平。2014年2月,班宇首次在豆瓣上開設寫作專欄——“東北瘋食錄”,主要講述東北飲食的“前世今生”,得到閱讀者的關注。2015年2月,班宇開始在豆瓣閱讀上正式發表小說,由《鐵西冠軍》《車馬炮》《我曾看見滿天星斗》三篇短篇小說集合成《鐵西冠軍》系列,以及連載《打你總在下雨天》工人村故事集。這些文章讓班宇成了高人氣網絡寫手。讓班宇正式從事文學創作的契機是“豆瓣閱讀”舉辦的第四屆征文大賽,這是“豆瓣閱讀”舉辦的原創小說征集活動。“豆瓣閱讀”是2013年上線的原創文學寫作平臺,有PC版和APP端,主打開放原創寫作和線上閱讀服務。在電子閱讀和網絡寫作盛行的當下,“豆瓣閱讀”以不同于傳統期刊的開放性與快捷性,在青年寫作者中頗為流行。班宇參加了“喜劇故事”組的征文比賽,短篇小說集《打你總在下雨天:工人村藍調故事集》獲得喜劇組首獎。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很多年輕作者將自己的文字新媒體化,作家成長渠道也日益多元。班宇步入文學場的橋梁就是以豆瓣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平臺。這些網絡文學平臺依賴于新興的網絡電子媒介,又受市場影響明顯。與傳統文學相比,它具有很多優勢。首先,相對于傳統文學發表,網絡文學作者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傳統文學的發表媒介是文學期刊,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我國文學、藝術類期刊總共只有663種,并且數量呈下降趨勢。文學期刊在縮減,而作家卻逐年增加。14眾多作者在區區百本期刊上爭奪版面,造成“純文學”期刊發表難的結果。而網絡技術提供的發表平臺為“零門檻”,讓每一位寫作愛好者都有機會把作品呈現給大眾。而且傳統文學受主流話語制約較大,需要經過層層審核,而網絡文學無須編輯修改審核,給予作者較大限度的自由創作空間。

    鄭執比班宇更早利用網絡進行文學創作,早在2006年,年僅19歲的鄭執就在網絡上連載半自傳體長篇校園小說《我們是不是很無聊》,獲得360萬點擊率。后來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為了還20多萬港元的債務,鄭執做過代理代購,甚至在澳門賭場當籌碼仔。大學畢業后,在香港皇冠出版社做編輯,業余時間寫了長篇小說《我只在乎你》,銷量慘淡,未能取得明顯成績。2014年,他開始在韓寒監制的文藝生活APP“one”上刊載多篇文章,在此期間他寫出不少作品,但都反響平平。2017年他在“one”上連載長篇懸疑題材小說《生吞》,成為該平臺的年度最受歡迎連載之一,受到了數十萬讀者的關注。

    2018年是鄭執創作生涯的轉折點。5月,由“鯉”“騰訊大家”“理想國”聯合主辦的“匿名作家計劃”拉開帷幕。此活動設置體現出與傳統文學活動不一樣的特質。首先,這場文學活動的作品創作、小說文本以匿名的形式公開,這就遮蔽了傳統文學作家與文本間的緊密關系,將作家的社會出身、立場和意識等問題隱藏起來,使作家不用擔心自我身份帶來的影響,將關注重心放到小說創作上。其次,在比賽過程中,作品的發表與傳播不僅僅依靠傳統的書刊形式,而且同樣借助以微信公眾號為主體的網絡媒介進行。這種新的傳播媒介方式既迎合了當下大眾的閱讀習慣,又拓展了閱讀人群,使更多的閱讀者直接接觸作品文本,更好地參與文學評選。在結果揭曉時,活動邀請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在現場以開放的沙龍形式進行最終評審討論、頒獎,讀者可以通過買門票的方式參與現場,這就使原本局限于精英知識分子內部的活動與大眾讀者產生互動。總之,“匿名作家計劃”作為一個由參賽作家作品、線上線下讀者、聯合主辦方,以及專業評審團共同參加的綜合性文學活動,實現了多方利益的最大化。在這個活動中,新人作家收獲頗豐,除賺取象征資本,更重要的是獲得更多的關注。

    經過層層選拔,匿名作家011號鄭執憑借作品《仙癥》,以黑馬姿態橫空出世,打敗了一同參加的像“青春文學”代表作家笛安、七堇年,網絡文學作家馬伯庸,“純文學”作家石一楓、閻連科、路內,東北新生代作家雙雪濤、班宇等知名作家,斬獲“匿名作家計劃”的首獎。獲獎后,大賽媒體瞄準鄭執身上的特殊點,不斷渲染他的新人身份,圍繞他的非專業出身和生活經歷大做文章。如,在獲獎第二天,新媒體“一席”就邀請鄭執參加演講,講述他自己的東北成長史。鄭執通過大眾媒體的宣傳而一躍進入讀者大眾視野,獲得廣泛的認可。

    雙雪濤、班宇、鄭執三人的登場路徑都得益于新文學場的建構,而新文學場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文學創作與傳播權利的民主化,表現在市場化媒體的發展直接改變了文學場作者的準入資格,這直接顛覆了1980年代之前作家成名的路徑——在1980年代之前,文學期刊占據著文學生產的決定性話語權,幾乎所有的寫作者都通過在文學期刊上發表文章才能進入文學場。19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在文學場域作用力越來越強,新興的市場化媒體逐步增多,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為文學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任何人想進入文學領域,只要會上網,會文字寫作,無須按照傳統的程序,便可以達到發表作品的目的。文學傳播開始發生從大教堂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轉變。”15雙雪濤、班宇、鄭執三人分別利用臺灣文學獎、豆瓣、“匿名作家計劃”三種平臺,實現了從文學“門外漢”到步入文學場域的身份轉變。而“‘現代傳播媒介’作為一個社會輻射力很強的文化裝置,具有極強的‘聚合力’和‘擴張性’,不僅影響到文化傳播的范圍、內容及速度,成為文化傳播的強大推動力,而且現代傳播媒介經文化傳播的積淀又逐漸成為獨特的媒介文化,成為當代文壇的有機構成部分,并對整個社會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正在面對一個日益媒介化的文化大系統”。16無論是“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豆瓣閱讀,還是以綜藝節目方式組織的“匿名作家計劃”競賽,它們都擁有完整的傳播媒體和出版事業,這自然更有利于雙雪濤、班宇、鄭執等作家的發展。

    五、新寫作風格的生成

    新文學場不僅對雙雪濤、班宇、鄭執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三人的寫作方法產生很大影響。最明顯的就是他們能夠融合諸種寫作傳統,特別是市場化寫作和“純文學”寫作,生成自己的敘事風骨。

    閱讀“鐵西三劍客”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們的作品與懸疑敘事密切相關。比如,雙雪濤的《平原上的摩西》是調查一樁“出租車司機劫殺案”,鄭執的《生吞》圍繞“鬼樓奸殺拋尸案”展開敘述,班宇在《冬泳》中設置的暗線便是“我”和隋菲父親離奇死亡之間的關聯。

    這是1990年代流行文藝影響的結果。首先,受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在1979至1989年間,我國出版日本推理小說的出版社至少有40家以上,出版的書目超百種,期刊也競相刊登中短篇推理小說。17作為在這一文化語境中成長起來的作家,日本推理小說在設置謎團、制造懸念、揭秘破案等方面對雙雪濤、班宇、鄭執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受港臺地區文化影響。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興起一股港澳臺文學電影潮流,東北也不例外,作為“80后”出生的三人,自小成長的環境就受到港澳臺文化沖擊,雙雪濤在訪談中就提到自己初中時候已經看完金庸全集。因此,他們自小便接觸到港臺那些具有市場化背景的大眾文化,這便在他們文學創作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當然,雙雪濤、班宇、鄭執三人不僅受港臺流行文化影響,而且更受到“純文學”中優秀寫作者的影響。在《我的師承》中,雙雪濤提到自己上學時看了無數雜書,“……我看了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孫犁的《白洋淀》,鄧一光的《狼行成雙》,趙本夫的《天下無賊》,李佩甫的《敗節草》,莫言的《紅高粱》,張賢亮的《綠化樹》,還有雜書無數,陳寅恪,費孝通,黃仁宇,錢鐘書……”18班宇把讓?艾什諾茲的《土木工程》、博爾赫斯的《南方》當作自己理想當中的小說,鄭執鐘愛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不難發現,三人的共通之處是都喜歡古今中外著名的作家作品。這些經過時間檢驗過的優質作品,內容飽滿,結構嚴謹,語言簡潔,對三人的寫作產生了質的影響。

    這種新敘事風格的生成,不僅來源于他們對諸種寫作傳統的融合,而且還來源于他們得天獨厚的“資源”與“發明”——他們都特別關注東北在國企改革前后“現實”的劇烈演變以及這一“演變”中人的命運。正是這一富含人道主義的美學追求,使三人能夠跨越諸種文學傳統、形式,以深情的心靈熔鑄諸種人生,再現一個不一樣的現實世界,煥發出憂郁而又美麗的文學光澤,不僅得到了讀者的認同,而且先后引起市場、新媒介、主流文學界的關注。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崛起既是新文學場生成的結果,也可視為新的寫作風格在發生。

    “鐵西三劍客”被新媒體發現、純文學加持后,已聲名鵲起,這幾年又受到電影市場的青睞,火速“出圈”。雙雪濤的《刺殺小說家》由路陽執導,雷佳音、楊冪、董子健主演,在2020年春節檔上映后,票房突破10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83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由他的成名作《平原上的摩西》改編的電影也將于2022年12月24日上映,此片由刁亦男監制、雙雪濤擔任藝術總監,周冬雨、劉昊然主演,陣容強大,光是發布預告片,就沖上了微博熱搜,獲得高度熱議。班宇的《冬泳》也將被婁燁拍成電影,集合當下實力派演員秦昊、黃軒、張頌文,勢必會產生又一輪宣傳熱潮。鄭執的小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生吞》也將陸續被拍成電影,這將進一步擴大這一熱潮。

    更加強大的資本介入,更加強勁的媒體宣傳,更加廣泛的社會關注,更加有力的文學場的生成,在把“鐵西三劍客”推到聚光燈下時,也必將以更有力而隱秘的方式形塑他們的寫作風格,值得追蹤觀察。

    注釋:

    1指雙雪濤、班宇、鄭執三位沈陽籍“80后”作家,其作品中經常寫到鐵西區。

    2同期參加的作家有:馬伯庸、閻連科、路內、笛安、大頭馬、班宇、葉揚、雙雪濤、吳純等人。

    3 4 5 6[法]布爾迪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包亞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50、144、152頁。

    7 8[法]布爾迪厄:《文學場及知識分子的功能》,包亞明譯,《天涯》1997年第2期。

    9《中國作家協會章程》,中國作家網。

    10劉業偉:《新中國文學新人培養機制研究——從文學研究所到魯迅文學院》,上海大學2015年4月博士論文第79頁。

    11張麗君:《文學評獎機制與新時期文學》,《小說評論》2010年第6期。

    12桂琳:《擰巴的一代:成長視野中的王朔》,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13《雙雪濤:我想赴湯蹈火,寫出牛逼的小說》,《人物》(公眾號)2018年11月17日。

    14張宏森《在中國作協九屆五次全委會上的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以來中國作協會員總數達到13407人。

    15劉永濤:《疼痛的青春——80后文學的崛起與現狀》,《山花》2005第9期。

    16董天策:《消費時代的中國傳媒文化研究》,四川大學2006年博士論文。

    17張云鶴:《淺談日本推理小說在中國的興衰》,《China’s foreign Trade 下半月》2012年第7期。

    18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第220頁。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99re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1区2区|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69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精品喷水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