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出海:揚帆正當時
中國網絡文學產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網絡作家群體龐大,人數超過百萬人,作品數量累計近3000萬部,讀者用戶規模達4億多人,涌現出一批精品力作,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拉動了影視、動漫、游戲等下游文化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一言以蔽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亮麗景觀和有生力量。目前,網絡文學發展已經到了海外溢出的關鍵階段。據初步統計,到2020年底,網絡文學已經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一萬余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由網絡文學文本改編而來的IP,如電影、電視劇、游戲、動漫,在海外的占有率逐步提升。網絡文學的創作手法、題材類型、話語體系等適應互聯網特點不斷創新,豐富了文學的表現手段和文體類型,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為網絡時代世界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樣式,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文學國際傳播的突出亮點。
互聯網和故事性是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先天優勢
網絡文學具有互聯網的跨國、跨地區傳播優勢。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傳播特征是網絡文學的最顯著特點,網上寫作、網上閱讀、網上評論、網上互動、網上更新,網絡作家每月的收入也要靠網絡讀者每個月的點擊量進行統計,在網上發放。這種以網絡為基礎的全鏈條文學生產模式保證了網絡文學可以利用互聯網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達到文學創作和閱讀的無國界,而互聯網從PC端到移動端的發展也保證了其利用網絡進行創作和閱讀的即時性、便捷性、伴隨性、交互性。當下,借助互聯網,網絡文學因其用戶基數龐大、題材豐富廣泛、互動共創的特點,賦予了國際文化交流更大的舞臺和更豐富的內涵。
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具有格外強大的故事性,而其故事性本身更具有跨文化傳播的普世審美特征。相較于注重敘事語言和探究人性,著意表達復雜情感和微妙經驗的嚴肅文學,網絡文學在景物描寫、心理描述,和對人生思考的深刻性上沒有付出過多精力,卻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架構打破了文化的隔閡,走進了不同膚色、種族的人類內心。相應地,網絡文學也更容易借助人工智能進行自動翻譯,既能提高翻譯的時效性,又能大大降低翻譯動輒上百萬字的人工成本。小說的基礎就是講故事,西方的奇幻和中國的神話,都注重故事的設置和講述,中國網絡文學自身擁有的大膽想象和生動情節,契合了西方文學的奇幻傳統,其普世的文化消費價值,易于讓國外受眾接受;其適合消遣、娛樂的“爽文”特點,也更加適合國外的“Z世代”年輕受眾。網絡文學的普世故事性既是向小說傳統的回歸,也是相對嚴肅文學表現出的新特點。網絡文學追求講好故事,跨文化傳播障礙較少,便于翻譯、便于理解,更適宜進行國際傳播。
這方面的突出成功范例就是《盤龍》和《詭秘之主》。《盤龍》在海外甫一亮相就取得巨大的成功。《盤龍》創作具有很強的國際意識,它熟悉西方奇幻類小說的人物設定、情節構思、矛盾沖突,從情節設定到人物行為都遵循了國外受眾習慣的故事邏輯,用通俗化的網絡文學表達出來。如果說10年前的《盤龍》對于海外的讀者來說,是他們熟悉的文化消費,具有很強的代入感,那《詭秘之主》的海外傳播則更進一步,讓它成為風靡全球的現象級作品。《詭秘之主》自連載之初就是中英文同步,連載期間創造了全球網絡文學訂閱紀錄,總閱讀量高達2500萬次。這部國際化的小說,既蘊涵東方人文思想,又具有世界風情,新加坡譯者CKtalon表示,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好故事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成功地將優秀的中國文化推向世界。
從后疫情時代國際傳播的趨勢看,由于線下活動難以開展,網絡文學最適合線上傳播。各國之間的線下人際交流大大降低,甚至是中斷,舞臺藝術等國際交流難以進行,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室內進行文化消費,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以閱讀為主要樣式的網絡文學,最適合后疫情時代的國際傳播。可以預見的是,在后疫情時代,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將會迎來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業務發展的新高潮。
作者和作品的年輕態引發海外受眾共情共鳴
網絡文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Z世代”已經成為創作主體,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想象和激情,正在為互聯網文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海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洋粉絲”,引發了海外年輕讀者的情感共鳴。在海外受眾中,“Z世代”占絕對主體,網絡文學作品也成為西方“Z世代”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網絡文學題材多樣,產生之初的題材主要集中在玄幻、仙俠、穿越,目前,網絡文學題材類型日益豐富,作品可劃分為幻想、歷史、現實三大類別,主要類型有10多種。隨著20多年網絡文學的發展,題材各異的海量作品,以故事精彩、想象奇特吸引了眾多國際讀者。從內容偏好上來看,歐美受眾偏好體現個人英雄主義的男頻仙俠、玄幻等幻想類型,作品當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節,完全符合西方讀者的審美習慣;亞洲文化圈,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及日、韓則偏好女頻古代題材言情小說。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尊師重道的《天道圖書館》和來源于東方神話傳說故事的《巫神紀》,在北美很受歡迎。《甄嬛傳》《步步驚心》等古代題材言情小說,受到東南亞讀者的熱烈追捧。海外讀者選擇閱讀中國網絡文學,主要是被中國網文新奇的情節所吸引,占比達到56%。不論是武俠,修仙玄幻,還是宮斗,穿越,都是因為根植于中華文化傳統而又不拘泥于傳統,讓人們感到清新自然,觸手可及,可親可愛,大大提升了好感傳播力。網絡文學創作脫離了學院派的理論束縛,天馬行空,信手拈來,放飛自我,個性張揚,有很強的煙火氣和生活氣息。人們常說,網絡文學的突出特點是“爽”字,就是因為它讓人們讀起來暢快無比,酣暢淋漓。相似的故事背景及較為單一的情節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外讀者閱讀的門檻,極大地幫助海外讀者打開中國文學新世界的大門。
網絡文學的年輕態還體現在年輕作家的文法上。這些“Z時代”的作家們使用年輕人的文字表達方式與讀者進行更為深入的互動交流,寫作簡單直白,彈幕表達和模塊打賞讓網文閱讀和社會交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動社區。所以,有人稱網絡文學是“地球人的作品”,它與美國的好萊塢、韓國的偶像劇、日本的動漫一樣,成為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跨越了國界、文化、種族壁壘,實現了全球的大眾文化共享。
產業化驅動為網絡文學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
網絡文學是文學行業里最具產業化特征的領域,它的市場吸引了大量資本投入。網絡文學的產業性是其區別于其他文學類型的一個最重要特征,這也是推動網絡文學進行國際傳播的最直接因素。網絡文學的主體是類型小說,形成了產業化的“文學工業”。網絡文學作家通過讀者點擊閱讀的流量獲取稿酬,網絡文學平臺通過商業運行模式獲取利潤。如果作品能進行IP改編,還將額外獲得數目可觀的IP改編收益。目前,國內行業分工日漸成熟,近年來每年行業增速15%以上,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內容生產與分發的商業模式日漸成熟。如果說,付費閱讀商業模式的發展和成熟是網絡文學能夠形成國內今日規模的前提,那么“走出去”則是網絡文學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具備強大的外溢能力。這不僅表現在網絡文學本身發展的內在邏輯有外溢的需求,更突出體現在網絡文學產業的商業發展邏輯提出“出海”的迫切需要。2021年,海外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億美元,且每年增幅超過30%。閱文、掌閱、中文在線等頭部企業均為上市公司,近年來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平臺公司加大對網絡文學行業的投資。網絡文學靠國內用戶增長維持發展的模式瓶頸初顯,海外收入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就閱文集團、中文在線、掌閱科技等幾家主要文學網站來看,單日營收可達數十萬美元。而目前主打免費閱讀的番茄、七貓,在國內運營模式已日漸成熟的基礎上,進軍國際市場的動作也愈加強勁。另外,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資本的介入,加速網絡文學的IP化,促進影視、游戲、動漫等產業的發展。目前,網絡文學以大約300億元文本閱讀產值,拉動下游文化產業產值近萬億元。
網絡文學網站海外輸出成效顯著
目前,全國有近百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95%以上的作家、作品集中在不到50家平臺上。其中,在網絡文學國際傳播方面有一定規模的網站有閱文集團、晉江文學城、掌閱科技、中文在線和縱橫文學等,建立的海外平臺有:閱文集團的Webnovel,中文在線的Chapters、Spotlight、kiss,掌閱科技的iReader、Story Lite、Storyaholic、Storyroom、Lovel、Multibook,縱橫文學的TapRead等。線下方面,閱文集團、中文在線、掌閱科技、縱橫文學在新加坡、泰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均有落地。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海外輸出的文學作品經過IP改編實現了放大效應,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網絡文學海外影響力的提升。
閱文集團涵蓋對外授權、自辦外文平臺在線翻譯輸出、吸收海外作者創作外文原創作品、投資海外平臺等多種形式。在對外授權方面,已向日韓及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多國,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多地授權數字出版和實體圖書出版,授權作品700余部,超過9個語種。起點國際(Webnovel)開創性地實現網絡小說中英文雙語版在海內外同時發布、同步連載,縮短了中外讀者的“閱讀時差”,真正讓網絡文學成為國際化的文學創作和閱讀范式,至今吸引了海外約11萬名創作者,審核上線原創作品超20萬部,近100部作品點擊量超1000萬。其作品質量和商業化能力得到海外市場的廣泛認可,在GOOGLE PLAY的營收榜單上,長期位列圖書分類的頭部,2020年全球累計訪問用戶達5400萬,已上線約1300部翻譯作品,其中860部為英文作品。此外,還翻譯上線了200余部漫畫作品,通過漫畫與小說攜手“出海”,全方位向海外用戶展示IP化后的獨特魅力。
晉江文學城針對北美受眾偏好古言、仙俠等中國古典類型,韓國受眾偏好宮斗、靈異、推理、罪案等類型,越南受眾偏好校園、職場、婚戀等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海外推送,目前累計輸出2500余部。
中文在線針對歐洲受眾偏好武俠和仙俠等類型,東南亞受眾偏好都市言情類,東北亞受眾偏好創新型女性類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運營模式和題材類型的選擇創新。自2009年開啟網絡文學出海業務, 2016年成立美國公司,走向傳播平臺的本土化。2017開始自主研發“視覺小說平臺”Chapters、Spotlight、Kiss等新媒體產品,將單線文字作品轉化成圖文并茂的呈現方式,實現代入式互動閱讀,以創新的模式、先進的技術、豐富的場景,實現有效輸出和傳播。目前,中文在線出海作品總數達到603種,其中2020年增長231部,涵蓋多個語種,海外用戶累計達3000萬,其中2020年就增長了1200萬。
掌閱國際版iReader App“走出去”戰略于2015年10月正式拉開。目前已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英、法等十幾種語種版本,海外原創作品超過5萬部,翻譯作品超過500部,海外用戶累計已超3000萬,海外用戶日均閱讀時長超60分鐘。
縱橫文學自2015年開始與Wuxia World等海外網站建立合作關系,2017年11月注冊美國公司,2019年1月上線海外平臺(TapRead),目前建立合作關系的版權方25家,輸出網絡文學作品近300部,有英、西、法、泰等10個語種,注冊用戶達100萬,輸出14個國家及地區,閱讀用戶年齡主要集中在18-34歲。
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進入快車道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這為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已經成為網絡文學的時代責任,加強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中國網絡文學以其瑰麗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強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讀者,為他們構建了一個東方的新的國度,引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們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了想象,了解并走近新時代中國的意愿不斷上升,這在無聲當中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播中國文化的當代價值。經過2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已經從國內授權輸出(包括實體書出版、IP改編)到海外愛好者自發翻譯在線發布,從建立線上互動閱讀平臺到如今深度發展的投資海外本土網絡文學平臺、建立海外本土化發展生態,形成海內外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業態。隨著網絡文學傳播渠道和形式的提升,網絡文學在世界各地日益生根發芽,對海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2021年9月27日,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亮相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網絡文學已經納入世界互聯網大會重要議程。這標志著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傳播的主流。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充分發揮網絡文學平臺聯席會議的功能,加大統籌力度,制定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計劃,協調解決作品創作、海外輸出、推介推廣和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可以預見,隨著網絡文學本身的發展,國家的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傳播平臺技術的進步,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已經進入快車道,在后疫情時代,中國網絡文學將日益提升其海外影響力,成為世界級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