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魯迅文學的內面》:文本細讀的生機
    來源:《書城》 | 黃子平  2022年03月22日08:07

    《魯迅文學的內面》,張業松 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版

    在大學里講“魯迅精讀”,遇到的是一群“三怕”青年(“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他們帶著高中語文的心理創傷來到你的課堂上。業松兄說,這“三怕”,說白了,怕的是所謂“標準答案”,這是僵化的語文教學機制的籠罩,同時也是“魯學危機”的一個側面。業松兄自我反省,作為現當代文學的研習者,也常有對“周樹人”繞著走的感覺。因而這門課就逼著教師,和學生們一起,鼓起勇氣,再次“與魯迅相遇”。其方法:文本細讀;其目標:探尋魯迅文學的“內面”。文本細讀的方法又分兩種:本科生,赤手空拳讀“白文作品”(即沒有注釋和導讀的文本),然后全憑第一印象互相討論;研究生,采用業松兄客座日本神戶大學時習得的,逐篇逐句掰開揉碎討論法。當然本書各章,并不全是授課的產物,我卻最看重這一歷史情境觸發的問題意識,關乎魯迅文學的傳承賡續,關乎魯迅作品的創造性閱讀,因而是閱讀本書的關鍵之鑰。

    若以文本細讀為方法,來進入魯迅文學的“內面”,業松兄說,最好的入口是那篇經典的《吶喊·自序》。“走異路,逃異地,尋求別樣的人們”,幻燈片事件(棄醫從文),《新生》雜志的流產,會館中抄古碑的“孤獨者”,一直到如今學術界耳熟能詳的“金心異問答”(鐵屋子意象:夢醒之后無路可走)……這是一部逃離史和失敗史,個體生命的微末失敗關聯了家國歷史的總體失敗。但帶給業松兄的新的“震撼體驗”是那兩張柜臺:那比周家長孫高一倍的當鋪柜臺,和跟他等身高的藥店的柜臺。這里空間尺度的對比不只是物理的、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在侮蔑里接了錢”)。為什么要在三十年后的回憶里形象地提及這兩個柜臺?業松兄認為,對這“童年創傷”的復雜辯證,可以(冒著一定的“詮釋學風險”)引申到魯迅文學的四個“基點”:為人生的文學,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文學,個性的文學,內面的、自省的文學。

    “為人生的文學”這口號,是文學研究會提出來的,一般認為針對的是“有創造腔”的“為藝術而藝術”。魯迅在“自序”里也自嘲著“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人生包含了藝術的追求,藝術其實也是“最貼近人生之物”。意識到兩者面對的是同樣的他者,自然不必再把這虛假的對立當真。把“人生”定義為魯迅所說的“生存、溫飽、發展”,則他者就是這扼殺人生的“《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而且,從歷史的后見之明看來,這“文學”也涵蘊了向其對立面轉化的可能,也會參與持續扼殺人生的歷史詭計。

    “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文學”(典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涵括了魯迅作品的人物群像,更揭示了魯迅文學的人道主義淵源。后現代論者清算新文化運動,或謂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透著一種啟蒙精英的傲慢。究其實,他們只不過再次重復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阿 Q 時代已死”的濫調,再次否定胡風“隨時隨地都潛伏著或擴展著幾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創傷”的觀點,表白的恰是一種“做穩了奴隸”的自我滿足。

    “個性的文學”,這“個性”,不應視為后起的“大眾文學”的對立面,卻也暗示了后者具有泯滅個性的特質。魯迅文學的獨特性并不在于他的無法模仿(寫“魯迅風”文章的后繼者烏泱烏泱的,連以反魯為“畢生事業”的蘇雪林,也像模像樣地寫過幾篇)。獨特性在于他既深深地卷入時代之中,又與時代格格不入,無地彷徨。“自序”預示了魯迅加入新文化運動“共同體”的不可能性(巴比耶:“文學共同體是一種不成為其共同體的共同體。”),一再聲明自己只是為慰藉奔馳的猛士而吶喊幾聲而已。此后的“辭青年導師桂冠”,與《語絲》等社團的始終,直到在左聯中被“奴隸總管”鞭打的委屈,在在證明了他畢生都是“兩眼在黑氣里放光”,在荊棘叢中拄杖行走的孤獨者。一如魯迅談論孔子與現實中國的“無關性”,一旦被尊為新時代的“圣人”,人們就徹底把他“捧殺”于共同體之外了。

    以上三個基點,盡管內部語義分歧糾葛重重,卻都是學界討論得比較充分的論題,而“內面的、自省的文學”,則一向討論較少,又恰是本書中業松兄著力落墨之處。文學的“內面”,這概念當從日本的文學批評那里習得。在“漫長的戰敗”語境之下,日本漢學家以生存哲學或終末論來解讀魯迅,對“失敗者的文學”有很深的共鳴,觸碰暗夜的苦痛和想象,《野草》是他們著手的最重要文本。在我看來,要探尋魯迅文學的內面和自省,關鍵詞還是魯迅反復使用的那個——“隔膜”。依照新文化運動過于簡捷的共識,魯迅在《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里將這“隔膜”歸因于:一、社會等級秩序(“人分十等”),二、語言文字之難(“許多人不能借此說話”“只能默默地萎黃枯死”)。首先是認識論層面的隔膜,在一個遍地瞞和騙的時代,假作真時真亦假(如今的新詞匯叫“后真相”或“另類真相”),你無法睜了眼看清周遭的非人間。其次,是語用學層面的隔膜,即溝通的失敗(典型的例子是祥林嫂的阿毛敘事,或老子在函谷關給關員講道可道非常道),日常生活中既不能說真話,又不愿意說假話,就只好“今天天氣哈哈哈”。最后,是心理學層面的隔膜,麻木,冷漠,對他人痛苦的沒有感覺,是魯迅反復狀寫的心靈的大孤寂。層層疊加,魯迅深切體會到了文學書寫的不可能性:“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在中國實在算一件難事,因為,已經說過,我們究竟還是未經革新的古國的人民,所以也還是各不相通,并且連自己的手也幾乎不懂自己的足。我雖然竭力想摸索人們的魂靈,但時時總自憾有些隔膜。在將來,圍在高墻里面的一切人眾,該會自己覺醒,走出,都來開口的罷,而現在還少見,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作為在我的眼里所經過的中國的人生。”內面由隔膜來界定,特別強調這只是“我的眼里”所經過的人生,依魯迅“多重否定”的思維,隔膜又提示了溝通的可能和不可能,盡管作品在中國遭遇很多誤解和批評,卻又希望在異邦讀者里獲得“別樣的感覺”。

    魯迅文學的“內面性”就由這種自相矛盾的張力構成:一方面,祈求打破隔膜,把寫作作為同時代人感應時勢的敏感神經,不惜采用新語言與大眾溝通(《門外文談》),乃至加盟新的文學共同體,卻遭逢一再的挫敗;另一方面,又反復申明心內的“冷氣”和“黑氣”不愿傳染他人,一再抵制“文學批評家”們對其作品的詮釋,在作品中無限延宕確定性的讀解,乃至發愿自己的文字“速朽”(“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一百年后,這種悖論狀態,體現為大學和民間的“魯學”生生不息的同時,不斷有論者以各種“兒童不宜”,敦促將魯迅文章從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下架。

    如此情境,你會問:文本細讀何為?魯迅精讀課何為?業松兄在本書中的演示,精彩紛呈。

    在《狂人日記》的文言文小序和白話文正文的縫隙中,借由“余”“大哥”和“狂人”的三重視覺的參照,分析了小序中的“候補”究竟何所指。又由這未必“蒙冤”的大哥,結合《我的兄弟》《風箏》等作品,討論了中國現代文學中“大哥”形象的歷史內涵,并提示了由巴金的《家》、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直至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的主題學線索。《傷逝》新青年的懺悔痛徹肺腑,又如何延續到巴金劫后曾被“開天窗”的《隨想錄》。對《鑄劍》和《祝福》等名篇的解讀,更見抉發幽微的功夫,能見人之不能見,言人之未能言。

    業松兄突破了新批評派的畫地為牢,靈活地將語義學、傳記批評和敘事學等方法交叉為用,從語詞、細節帶出全局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令人想象“魯迅精讀”的課堂風采。文本細讀的風險是:或者陷入“文字障”,死于句下,在封閉的文本內部窒息了詮釋的可能;或者無邊聯想,過度詮釋,在意義的無政府狀態下隨波逐流。我認為,課堂研習討論、師生交流切磋,是避免上述風險的有效路徑,遂使業松兄得以實踐文本細讀方法,挑動文本內部的騷動,創發理論更新的契機,展示了這方法在中國語境下的勃勃生機。是為序。

    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于珠海唐家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 国产精品jizz观看|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2020|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