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萬松浦文學獎”揭曉
日前,第十三屆“萬松浦文學獎”揭曉。劉玉棟的短篇小說《芬芳四溢的早晨》、羅偉章的中篇小說《鏡城》、樹才的詩歌《雅歌》、龐余亮的散文《在那個濕漉漉的平原上》、叢新強的評論《文學生活:全球對話主義語境中的文學路向》分別獲得小說、詩歌、散文、理論獎。
劉玉棟的《芬芳四溢的早晨》以童年視角講述了一段時光深處的鄉村往事,探析了現實與人倫、愛情與親情,以及人與環境、人與人相互理解與融合的艱難境遇,詩意的溫情與殘酷的故事之間構成巨大的藝術張力,釋放出驚心動魄的力量。
羅偉章以歷史與當下、城市與鄉村、現實與虛構的多重鏡像,構筑了一座小說的《鏡城》,以“劇中劇”的方式呈現一種亦真亦幻、亦夢亦覺、生與死交替、歷史與現實往返的生存狀態,在個人遭遇與家國歷史的回憶和想象中,書寫了現實邏輯與歷史悖論的互為糾纏,精神寄寓和價值歸宿的自我詰問。
樹才的《雅歌》以簡單表達繁復,以清澈傳遞深邃,以獨白與對話探討愛與存在。詩句素樸明澈,躍動內在的節律,難掩無盡的憂傷與深情,詩意言說與思想意蘊得到了完美的交融,最終抵達一種哲學與形而上的澄明。
龐余亮的《在那個濕漉漉的平原上》一如既往地書寫故鄉蘇北平原的風土草木,構筑著一個人的精神地理家園。那些碎片記憶式的人與物事,都在濕漉漉的水霧中被相遇、被講述、被書寫與被遺忘,成為文學中最具疼痛感的一部分。
叢新強的《文學生活:全球對話主義語境中的文學路向》,探討了全球化媒介時代背景下文學研究的新場域和新路徑。通過對“自我與他者”、“對話與行動”等概念的辨析,揭示出“文學生活”所潛隱的新的價值判斷,既是對現有批評話語的有效補充和超越,更不乏對未來文學與社會互動生態的理路建構。
“萬松浦文學獎”由萬松浦書院、魯東大學、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文學館聯合主辦,是為獎掖華語寫作而設,秉持公正、純粹和獨立的評獎原則,倡導新思維和新語境,追求新氣象和新高度。該獎每年頒發一次,分設小說、詩歌、散文、理論獎項。
按照萬松浦文學獎的規定程序,本屆評獎由初評委員會從參賽作品中評選出15篇(首)入圍作品,提交終評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出最終獲獎作品。
附:第十三屆“萬松浦文學獎”獲獎名單
小說:
劉玉棟《芬芳四溢的早晨》
羅偉章《鏡城》
詩歌:
樹才《雅歌》
散文:
龐余亮《在那個濕漉漉的平原上》
理論:
叢新強《文學生活:全球對話主義語境中的文學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