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復仇”,魯迅小說中的一個隱喻
    來源:澎湃新聞 | 周林剛  2022年03月17日08:04

    原標題:純粹的復仇

    魯迅對他所憎惡者懷有大仇恨。他筆下的復仇,經常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同歸于盡的架勢。《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如此,《野草》中的兩篇《復仇》也是如此。

    第二篇《復仇》以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為材料。有趣的是,魯迅把基督教的救贖故事,顛倒成了復仇故事。按照基督教的理解,圣子化為肉身并被釘死,從而承受了人因為墮落而應當承受的天罰。這樣,耶穌的死,乃是代人受過,因而成了對人的拯救。魯迅卻把這個故事命名為“復仇”。他的邏輯看起來是這樣的:

    起初耶穌自信作為神子,對于自己被以色列人釘死、對于被釘十字架的疼痛,都帶著“玩味”的態度。他“悲憫他們的前途,然而仇恨他們的現在”。在自認為神子的信心中,他被釘死這件事情,正是他身上不死的神性所見證的現行犯罪。所以他“仇恨他們的現在”——這是他對他被釘死這一犯罪之舉的態度;但他“悲憫他們的前途”——這是他對他的神性將要對罪犯進行的審判的態度。

    魯迅順著宗教的線索,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釘十字架解釋成人自證其罪并即將受罰。然而,耶穌終于被釘死了,死前發出呼告:“我的上帝,你為甚么離棄我?!”魯迅按照字面義對這個呼告作了解釋:“上帝離棄了他,他終于還是一個‘人之子’”。照此,耶穌的復仇就落空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魯迅用這個轉折,把耶穌的復仇事業推向了更大的勝利。他以這樣一個句子結尾:“釘殺了‘人之子’的人們的身上,比釘殺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也就是說,人,以色列人,不僅犯下了更大的罪(殺人比弒神更血污,更血腥),而且還失去了救贖的希望(因為穌并非神子、只是人子)。耶穌之死和釘死他的人一起證明:救贖者不曾到來,人所犯的罪不可寬恕。這似乎是復仇者耶穌以自己的死為代價而對人進行的最為徹底的復仇。

    乍看之下,人子耶穌的復仇就像阿Q發出的詛咒,惡毒,但不可信。因為這樣的復仇,仍然以神的存在為前提。神遺棄了耶穌,也就遺棄了人,使人墮入不得獲救的永罪和永罰之中。如果沒有神,則無所謂失去拯救,無所謂受罰,也無所謂復仇。魯迅的立場是人道的,不是神學的。他的所謂復仇,自然不能從神學的前提那里找到有效性標準。那么,作為人的耶穌,在什么意義上是在復仇,而不僅僅是在詛咒呢?

    《復仇(其二)》是一個由標題和結尾構成的奇特文本,罕見,甚至絕無僅有。它以這樣一個論斷結尾:殺死人子比殺死神子更血腥。全篇就這樣結束,沒有多寫一個字。同時,“耶穌終究只是人子”這個結論,使全篇關于神子復仇的計劃全部失效。于是,這一整篇關于復仇的文字,只剩下最后一句關于殺死人子這樁滔天大罪的宣告,像末日審判一樣挺立在結尾處。

    與之相對,“復仇”的標題自始至終有效。不過,它經歷了變化。隨著文本的進展,“復仇”從神圣計劃變成了一個缺少主語的復仇意志(因為復仇者耶穌在文本中死去了)。或者說,它從一個用來描繪一項計劃或一次事件的名詞,轉變成了一條由極惡之罪所召喚的命令。耶穌由生入死,復仇的主體空缺了;然而,正是由于耶穌從神子降低成人子的“世俗化”,這個空出來的位置又有了被“人”填滿的可能。標題“復仇”并沒有固有的有效性;它只是“能夠”有效:任何一個對復仇的呼告予以回應的人,都將占據復仇者耶穌的位置。而作者通過寫下《復仇(其二)》這一事實,就已經呼應了人子的呼告。所以,文本的作者自己就使文本生效了。

    《故事新編》中的《鑄劍》重現了《復仇(其二)》的思想結構:復仇者本人死了,復仇卻得以繼續。在《復仇(其二)》中可能會呼應耶穌呼告而鼓起復仇意志的人,在《鑄劍》中有了具體的形象。他是來自“汶汶鄉”,也就是來自不明之地的神秘黑色人。

    黑色人每一次都是在眉間尺報不成仇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眉間尺進城后第一次有了報仇的機會。那時,他準備趁楚王出城游玩,沖出圍觀人群,將王擊殺。結果沒跑幾步就被跪著的人群中的一只手抓住腳,跌了跟斗,摔在一個干癟臉的少年身上,然后就被這位少年扭住,脫不開身,喪失了第一次得手的機會。

    讀者在這里讀到的,是眉間尺因為意外而沒有成功報仇。但眉間尺在意識到自己報不成仇的時候,卻嘆息說:“唉唉,母親的嘆息是無怪的。”也就是說,他自己認為報仇失敗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性格。

    《鑄劍》一開始就刻畫了眉間尺不適合報仇的性情。她的母親說,眉間尺“不冷不熱”,他父親的仇看來是沒有人報了。即使眉間尺在得知了殺父大仇之后,聲稱“已經改變了我的優柔的性情”,他的母親仍然在那里發出“失望的輕輕的長嘆”。所以,當眉間尺肯定了母親的判斷時,他是把他第一次的失敗,歸咎于自己未曾改變的優柔性情。

    以此為根據,我們重新再來看他被干癟臉少年羈絆的情節,就能對它作出另一番解釋。這個情節實際是眉間尺優柔性格的投射。魯迅把人物自身的主觀特質分離出來,轉化成了一次看似意外的客觀事件。不是一場意外阻止了眉間尺的復仇,而是他對刺殺行為的不忍之心在羈絆他。那個看似無理取鬧的干癟臉少年,其實是眉間尺自己身上拖掛著的善良的重負。魯迅把它用不可理喻的形象表現了出來。

    第二次失敗的性質與此相同。從故事情節看,同樣是因為發生意外情況(有人告發,楚王改道回宮),眉間尺無法按照預定的計劃,在楚王從南門回城時伏擊他。他在那里一直等,等到天昏地暗,直到黑色人出現,告訴他報不成仇了。對于這第二次失利,眉間尺同樣歸咎于自己的優柔。他把他整個刺殺計劃的失敗,都當作是對母親嘆息的證明。之前,他的優柔或善良化身為干癟臉少年拖住了他;這回則是他自己的等待發揮了同樣的功能。他等著,直到“人跡絕了許久”。

    魯迅在原有眉間尺復仇故事基礎上所作的“新編”,極大地改變了故事的性質。在魯迅輯錄的原有版本中,眉間尺之自殺獻頭于神秘人,的確可以被當作他的勇毅的表現。這就誘使魯迅的研究者順著同樣的思路,把小說情節的發展解釋為眉間尺從優柔到堅決的成熟過程。例如,有解釋者就認為,魯迅之所以要把小說的原題《眉間尺》改為現題《鑄劍》,正是為了突出“劍”和“鑄劍”的過程,“小說《鑄劍》的題旨正實現在這眉間尺的成長之中”。但在魯迅的筆下,眉間尺的自殺發生在他確認自己不適合報仇的認識之后。這意味著他最終否認已經改變了自己優柔的性情(所以,并沒有發生所謂的成長。“成長”在這篇小說中是一個偽命題)。

    如此一來,眉間尺就陷入了一個兩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復仇就像一道絕對命令,擁有不容置疑的有效性(為此他曾意識到必須改變自己優柔的性情,并一度鼓起勇氣改變它);但他并不能改變他的善良。他對一只可恨的老鼠都下不了手。在復仇者眉間尺與他的復仇之間,隔著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只有他的死才能斬斷這個結:善良的人情愿傷害自己,對自己下狠手而毫不猶豫;復仇則隨著他的死,轉移給了另一個替他復仇的人,因而,他也沒有違背復仇的命令。

    我想做出一個大膽的解釋。魯迅的復仇具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結構。對于大仇在身的復仇者來說,復仇是一種不符合他的本性的手段。復仇者作為目的,并不擁有能夠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他是沒有手段的目的。其實,耶穌并不復仇。復仇的是神。神說“申冤在我”。

    眉間尺的自殺,把他這個復仇主體與他理應完成的復仇行動之間、把目的與手段之間的自然連結,給一刀砍斷了。他的身體立即被野狼吃完,只剩下頭,成了沒有身體的頭顱。替他報仇的神秘黑色人身上那股莫測的神秘性,與如此奇特的復仇結構對應著。眉間尺不解這位神秘人為什么要替他報仇,黑色人說,他不是因為仗義,不是因為同情,也不是因為任何其他的情誼。一言以蔽之,他的復仇沒有目的。借用阿甘本的術語,黑色人是“沒有目的的手段”。他完成復仇,卻不是這一行動的主體,仿佛他并不存在一樣。他說:

    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一向認識你一樣。但我要報仇,卻并不為此。聰明的孩子,告訴你罷。你還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報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

    這位神秘人的意識狀態,同他自稱的故鄉一樣混沌不明,人我不分:他受傷,是受害者,但加害于他的,只是另一個他的自我——“人我”。黑色人就像最終懷疑自己也吃了人的狂人。這位狂人試圖解答,吃了人的人如何可能掀翻吃人的宴席。

    黑色人之所以“善于報仇”,是因為他“已經憎惡了我自己”。這個“自己”既是受傷的靈魂,又是加害的“人我”。為什么“已經憎惡了自己”的黑色人善于報仇?因為他生存的技藝就是“自我憎惡”或自我毀滅:不但毀滅仇人,也毀滅執行復仇的人。

    “善于復仇”這個說法所表達的,正是黑色人與眉間尺這位剛剛成年的善良少年之間,擁有截然相反的存在原則。嚴格地講,黑色人的存在原則,應該叫作“不存在原則”,因為他代表毀滅藝術。當他說他厭惡自己時,他厭惡的也就是自己的靈魂,并把自己單純地作為復仇行動的工具(而非主人/主體)。與眉間尺相對,他是沒有頭顱的身體——小說結尾是三顆頭骨與楚王的身體合墓,只有黑色人的身體“未經處理”(眉間尺的身體則已經被狼吃去了)。它孤零零地在文本中,被遺棄在“沒有交代”的結局里。

    我想起本雅明的“神圣暴力”。阿甘本把它視為“沒有目的的手段”的范例之一。那是神才有的作為,因而它其實不屬于人類。黑色人的神秘性在于,他的行動并非人——并非由眉間尺所代表的干凈的人——所能有;為此,他在小說中也就以不可名狀的神秘性出現,來去無影,并最終與復仇行動一起消亡。

    這樣的復仇觀念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假如我們意識到,“復仇”在魯迅的小說里是一個隱喻,那它就是可以理解的。復仇的主題是革新事業失敗的產物。《復仇(其二)》講述的耶穌故事,也是啟蒙與革命失敗之后,啟蒙者與革命者如何生和如何死的故事。耶穌在故事中死去,神與人的外在對立便被降解為人與人的內部關系。與之相應,啟蒙事業的失敗也使啟蒙者與被啟蒙者、革命者與被革命者之間的外在的和等級性的關系,降解為一種內部的和水平的關系。在這種新的關系中,按照《鑄劍》所探索的方向,此后的革新者遵循的革命倫理,將是他自身隨著事業的成就而消逝。這個事業的內容本就是自我毀滅。為此,對眉間尺與黑色人之間關系的恰當理解,無非就是,他們不能并存。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99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538精品在线观看|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国产|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最新国产成人精品2024|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