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赫爾岑”是怎樣到中國的?
    來源:中華讀書報 | 王保賢  2022年03月07日07:23

    赫爾岑

    1903年3月上海作新社《近世政治史》第二部《俄羅斯政治史》一頁

    1812年4月6日(俄歷3月25日),被列寧稱作在19世紀40年代農(nóng)奴制的俄國達到了“當時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水平”“在為俄國革命作準備方面起了偉大作用”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政論家、作家、革命民主主義者、村社社會主義思想家的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赫爾岑,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富有的貴族農(nóng)奴主家庭。2022年,是赫爾岑誕辰210周年。

    60年前的1962年,在赫爾岑誕辰150周年之際,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阿英(1900—1977)在當年的《世界文學》第4期上,發(fā)表了《赫爾岑在中國》一文。阿英在文章中說:“我知道赫爾岑,始于一九二三年讀郁達夫《赫爾慘(岑)》一文。這篇傳文發(fā)表于該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版的《創(chuàng)造周報》第十六期”,而“差不多在那以后十多年,我才發(fā)現(xiàn)郁達夫介紹赫爾岑并不是最早的。一九〇四年二月十五日出版的金一《自由血》一書,里面早有一篇《赫辰傳》(赫爾岑傳)……”。《中國翻譯詞典》(林煌天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中,有烏蘭漢(即高莽,1926—2017)撰寫的“赫爾岑作品在中國”條,其中寫道:“據(jù)阿英考證,我國最早提及赫爾岑的是作家兼翻譯家金一。1904年2月上海鏡今書局出版的金一著《自由血》,譴責社會的黑暗,宣傳自由思想。”該詞條中還說,“赫爾岑”這一譯名,過去曾被譯為“赫辰”“赫爾慘”“赫爾詹”。

    金一(1873—1947),即金天翮,又名天羽,字松岑,號壯游、天放,別署鶴望、天放樓主人等,祖籍安徽歙縣,生于蘇州一官宦家庭,近代著名文學家、民主主義革命者,代表作有《女界鐘》(1903)等。1904年,金一根據(jù)日本學者煙山專太郎(1877—1954)的《近世無政府主義》(1902)一書,編譯成《自由血》,由上海東大陸圖書譯印局和鏡今書局出版。有意思的是,該書原作者煙山專太郎并不贊成俄國的民粹派和無政府主義運動,尤其反對在社會上制造暗殺或爆炸等類恐怖事件的“實行的無政府黨”,他撰寫《近世無政府主義》一書的目的,本是為了讓世人了解俄國民粹派和無政府主義運動產(chǎn)生的淵源及其演變的歷史,以防止在日本發(fā)生“實行的恐怖主義”,而金一由此書編譯的《自由血》,卻成了一本鼓吹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吾譯虛無黨,吾愿吾國民知其所奮也”;“偉哉俄國虛無黨!”“偉哉俄國虛無黨之女杰!”“嗚呼! 吾須眉男子,日日言革命、言獨立,對此諸女杰,不愧死,其亦憤死”。由于《自由血》中數(shù)次提到馬克思、《資本論》以及從民粹主義轉(zhuǎn)變?yōu)槎韲钤绲鸟R克思主義者的普列漢諾夫,該書已收入《馬藏》第一部第7卷,由科學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我們在《馬藏》編纂與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金一編譯的《自由血》實際上并不是把赫爾岑最早介紹到中國的著作。1902年11月(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少年中國學會(與1919年7月至1925年底存在的進步社團少年中國學會不同)發(fā)行了一本名為《俄羅斯大風潮》的小冊子,該書在介紹俄國無政府主義之父巴枯寧(1814—1876)的主張時,就提到了赫爾岑:“巴氏(指巴枯寧,筆者注)后得歸國。于是巴氏又出死力經(jīng)營第二次革命之運動,助赫辰在即婁叩爾激動其國人之心。謂其人曰:‘革命之后,則我國人共同重造一新世界。世間最可樂之事,未有甚于革命者也。”(《馬藏》第一部第1卷,第483頁)這本小冊子是馬君武(1881—1940)從英國學者托馬斯·柯卡普(1844—1912)的《社會主義史》(1900年第2版,該書初版于1892年)一書中節(jié)譯而來的。引文中的“赫辰”,即赫爾岑;“即婁叩爾”,就是赫爾岑當年在英國倫敦和他的親密戰(zhàn)友尼·普·奧格遼夫(1813—1877)主辦的以揭露沙皇專制制度為主題的雜志《鐘聲》的音譯(英文“鐘”“鐘聲”為“clock”)。

    如果《馬藏》編纂與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這一材料的確是赫爾岑被介紹到中國的最早材料的話,那么,今年也是赫爾岑被介紹到中國120周年。

    除過馬君武編譯的《俄羅斯大風潮》以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1904年金一編譯的《自由血》出版之前,國內(nèi)其它書刊中亦有介紹赫爾岑的材料,赫爾岑的譯名也不限于“赫辰”“赫爾慘”“赫爾詹”。

    1903年3月(光緒二十九年二月 ),日本學者有賀長雄(1860—1921)著、富士英(1880—1926)譯《近世政治史》一書由作新社在上海出版發(fā)行,該書第二部《俄羅斯政治史》中有一段話:“此時有以國事犯而竄處于倫敦,名赫震者,刊一雜志,其名曰《警鐘》,痛論俄國內(nèi)地腐敗情形。宮中之事,記之尤詳,至其宣暴官污吏之行,更不少假借。其書雖為俄國官吏所禁止,而流布于俄國內(nèi)地者,至少每號有數(shù)千部。帝又好讀此書,以是俄之官吏,甚為恐怖。某號中詳載宮中最有權(quán)力某大臣之非行,某大臣患之,使其友仿《警鐘》之式,作一偽者而進之帝。其事為警鐘之記者所偵知,亟以其真者進之帝。帝乃知其臣下,固無不好為蒙蔽者。”(《馬藏》第一部第3卷,第70頁)這里的“赫震”,即赫爾岑;《警鐘》,即《鐘聲》雜志。這短短幾行文字,生動地反映了《鐘聲》報在當時俄國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其細節(jié)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1901年10月,日本學者、政論家島田三郎(1852—1923)著《世界之大問題——社會主義概評》出版。該書出版一年多后,在我國先后出現(xiàn)了三個中譯本,即1903年3月通社翻譯出版的《世界之大問題》、1903年8月作新社翻譯出版的《社會主義概評》以及署名“金匱侯明杰廣”的人翻譯的《群義衡論》。三個譯本都比較準確地譯出了日文原著中關(guān)于俄國虛無黨的淵源,譯文中都提到了赫爾岑,但譯名各不相同,分別是“歇路起痕”“海爾此愛”和“海增”。(見《馬藏》第一部第6卷第66、208、351頁)。需要說明的是《群義衡論》這一書名:當時日本人將西文“society”譯作“社會”,而該譯本則將“社會”譯作“群”,于是“社會主義”便成了“群義”,這顯然是受了《荀子》和嚴復的影響(《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嚴復將斯賓塞的《社會學》譯作《群學》),在當時是不無道理的。在嚴復和《群義衡論》的譯者看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社會”一詞,更偏重于“社”,而“社”主要指土地之神,或者祭祀之所,因此,“社會”一詞是無法準確譯出西文“soci?ety”的含義的。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群義衡論》的原本目前存世極少,國家圖書館有微縮膠卷本,但膠卷本中又缺失有關(guān)出版信息的頁碼,我們是根據(jù)譯者自序末所署的“光緒癸卯”,判斷其出版時間為1903年的。

    1903年6月5日(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十日)出版的《大陸》報第7期“史傳”欄中,有《俄羅斯虛無黨三杰傳》一文(無作者署名),其中提到赫爾岑時,譯名為“海爾曾”。文章中的一段話簡要介紹了赫爾岑的家世:“亞歷山德·海爾曾,俄國莫斯寇人。生于一千八百十二年,適法皇拿破侖之遠征軍大火莫斯寇之時也。父亞克蘭,家巨富,嘗執(zhí)拿破侖手翰,親謁俄帝于圣彼德堡。納妾曰海黎德伯,即海爾曾之生母也。”(《馬藏》第二部第2卷,第305頁)文中的“莫斯寇”和“圣彼德堡”,即今譯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亞克蘭”,即赫爾岑父親伊萬·阿列克謝耶維奇·雅科夫列夫(1767—1846)。“海黎德伯”,即赫爾岑母親亨利耶特·路易莎·哈格(1795—1851),是德國斯圖加特一小官員之女。雅科夫列夫曾在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宮廷服務,后長期在國外生活,哈格就是他在德國時認識的。在法國時,雅科夫列夫還結(jié)識了拿破侖政權(quán)中的一些顯赫人物,其中就有1812年任被占領(lǐng)的莫斯科的總督莫蒂埃元帥。赫爾岑出生的1812年,拿破侖率50余萬人的軍隊信心百倍地大舉侵犯俄國,但不料大軍到達莫斯科不久,即遭遇全城大火。關(guān)于這場持續(xù)了一周的大火是如何燒起來的,史學界至今仍眾說紛紜。主流觀點認為,這場大火實際上是當時的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元帥精心策劃的,目的就是困住拿破侖大軍,使他們在饑寒交迫中失敗。拿破侖在被大火困于莫斯科的幾天里,曾多次派信使給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傳遞“和平”建議,赫爾岑的父親就充當過這種信使,他是由莫蒂埃元帥向拿破侖推薦的。貴族雅科夫列夫答應完成任務,條件是法軍要確保他一家老小包括仆人的安全。事實上,雅科夫列夫后來并沒有把拿破侖的信親自呈送給沙皇,他只見到了沙皇的一個近臣,這封信是由這位近臣呈送給沙皇的。沙皇看到拿破侖的信后,當然沒有答應拿破侖的“和平”建議。倒是在沙皇的庇護下,赫爾岑一家安全離開了大火中的莫斯科,被用馬車順利送到了他們在雅羅斯拉夫爾省的莊園中。后來赫爾岑在《往事與隨想》的一開始,就寫了這件事。

    梁啟超所撰《論俄羅斯虛無黨》一文,也早于金一的《自由血》,是在光緒二十九年九月十四日(1903年11月2日)出版的《新民叢報》第40—41號合刊的“論說門·歷史”欄中發(fā)表的。該文兩次提到赫爾岑,譯名是“耶爾貞”:“一八四八年,耶爾貞著一小說名曰《誰之罪》,發(fā)揮社會主義”,“一八六二年,耶爾貞創(chuàng)一日報,名曰《鐘》,有號稱中央革命委員者,傳檄全國”。(《馬藏》第二部第2卷,第484、487頁)這里的《誰之罪》,是赫爾岑的著名小說,與今譯名同。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始于1841年,在1846年完成前,前幾章曾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fā)表過,1859年修訂后,全書才在倫敦出版。小說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真實再現(xiàn)了當時俄國的社會生活,批判了專制農(nóng)奴制。《鐘》即《鐘聲》雜志。所謂“中央革命委員”,指活動于1861年底至1864年3月的俄國秘密團體“土地與自由社”的主要領(lǐng)導人。“土地與自由社”的主要目的,是準備發(fā)動俄國農(nóng)民推翻農(nóng)奴專制制度,平分土地。該團體的精神領(lǐng)袖,在國外是赫爾岑和奧格遼夫;在國內(nèi),則是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等,其領(lǐng)導機構(gòu)稱中央俄羅斯人民委員會(1862年11月正式建立,設(shè)于圣彼得堡),與倫敦的《鐘聲》編輯部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

    如前所述,赫爾岑是一個唯物主義哲學家、政論家、作家、革命民主主義者、村社社會主義思想家。但是他在20世紀初被介紹到中國時,基本上只有一個身份,即虛無主義的導師,而虛無主義在當時又幾乎是無政府主義的同義詞。事實上,赫爾岑的思想中,幾乎沒有多少無政府主義的成分。他之所以被當做無政府主義的導師,除過與同樣出身于貴族世家的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他的貴族血統(tǒng)要遠“高貴”于赫爾岑)曾經(jīng)有過一段時間的聯(lián)系外,更為主要的原因,還是清末中國思想界的需要,那時,無政府主義正是先進分子反抗腐朽的專制制度的利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后,赫爾岑的豐富思想逐漸被介紹到中國。新中國建立前,巴金翻譯的《家庭的戲劇》和樓適夷翻譯的《誰之罪》就出版了。新中國建立后,赫爾岑哲學思想的代表作《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195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譯者李原),1962年出版了修訂譯本,該修訂譯本在1981年又收入“漢譯世界學術(shù)名著叢書”中。被當作俄羅斯古典文學杰作的《往事與隨想》,是赫爾岑1852年至1869年間斷斷續(xù)續(xù)寫成的一部包括日記、書信、隨筆、政論和雜感的長篇回憶錄,記述了從十二月黨人起義到巴黎公社前夕半個世紀里俄國和西歐的社會生活及革命事件。從1936年起,巴金就開始翻譯這部巨著(1940年8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家庭的戲劇》即該書第五卷中的一部分)。1979年10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巴金翻譯的《往事與隨想(一)》(原書前兩卷),但到了80年代后期,巴老遺憾地宣布:他“已經(jīng)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翻譯下去了”。在巴老后期翻譯《往事與隨想》的過程中,北大俄語系教授臧仲倫(1931—2014)與他建立了聯(lián)系,巴老沒有完成的事情,是由臧仲倫先生完成的,2009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往事與隨想》全譯本,譯者署名是“巴金、臧仲倫”。在此之前,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93年5月出版了福建師大教授項星耀(1924—1997)的全譯本。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精品国产乱码欠欠欠欠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www.99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