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時代漂浮的“塵埃”與落在個體身上的“大山” ——2021 年長篇小說綜述
    來源:長篇小說選刊(微信公眾號) | 劉小波  2022年03月08日08:30
    關鍵詞:長篇小說

    2021年迎來長篇小說的大豐收,算是長篇小說真正意義上的“大年”,這一年發行了多部較有影響力的作品。余華的《文城》、李銳的《囚徒》、林白的《北流》、劉震云的《一日三秋》等小說都是作者時隔多年推出的作品;周大新《洛城花落》是作家的小說封筆之作;陳彥繼《裝臺》《主角》后推出的《喜劇》、周梅森繼《人民的名義》之后推出的《人民的財產》等,也都是較為重要的作品;邢小利、李美皆、止庵等學者在2021年推出了長篇小說處女作;其他還有殘雪的《水鄉》、范小青的《戰爭合唱團》、梁曉聲的《我和我的命》、東西的《回響》、劉慶邦的《堂叔堂》等作品都是名家新作,也頗具分量。從小說書寫的內容來看,宏大主題與個體書寫融為一體,個體成長與國家發展、時代進步共振,大時代的每一粒“塵埃”,落到每一位個體身上,其實都是一座“大山”,而這些所有個體的塵埃,形成了時代和社會這一座座大山。最終,所有的作品都詮釋了一個恒定而久遠的道理:文學就是人學。小說中也漸漸有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缺失正是近年來長篇小說遭受詬病的重要點之一?!痘ǔ?長篇專號》2021年的第1期刊出幾部作品時提煉出了一個主題:“走向后人類時代?三個關于‘人’的時代樣本”,三部長篇從不角度書寫“人”的故事。這其實也是這一年長篇小說凸顯人的主題之縮影(需要說明的是,長篇小說作為一種大部頭的文體,主題往往是多元、發散、埋藏較深的,甚至很多作品本身就是“去主題化”的。正如王威廉所言,“小說恰恰是在反抗主題的過程當中完成了主題的書寫。反抗即深化。沒有對主題的反抗,便是機械圖解主題,只會造成平庸的小說?!保ㄍ跬?,《小說的主題變奏》,《文藝報》2021年11月10日)本文關于“人”之主題的提煉以及根據這一主題進行的分類僅僅是一種論述的權宜之計,并不是說這些小說的主題如何單一和平庸。)2021年的小說作品中有人的日常生活的細致描摹、人的物質世界的描繪、人性的深度開掘、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尋……既有普通的人的生活、情感、倫理、奮斗和死亡,也有時代的回響和生命意義的思索,形成了“小”與“大”、“個體”與“時代”的交融和辯證。

    人的日常與生活

    作品中“人”的凸顯是這一年長篇小說書寫的一大亮點。這是從故事、主題、情節、技法、語言等方面的側重到對人物形象注重的一種細微轉變。個人日常生活的描摹成為小說的首要議題,這是從故事、主題、情節等多方面的表現,很多作品從標題開始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如《堂叔堂》《男孩們》《少年前傳》。劉慶邦的《堂叔堂》是一部典型的以人為中心的作品,小說以自家“本”字輩的叔叔們為書寫對象,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總體上是以個人為主體的敘述,作家還是使用其一貫堅持的平實筆法,鋪敘日常的點滴,透過個體的生活遭遇和普遍的兒女情長來反映社會生態和時代裂變。作家不斷將自己放進文本中去,卻并不是為了炫技,而是書寫作為普通個體的作家劉慶邦,也是以人為中心敘事的體現。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自己的親人為書寫對象。楊本芬的《浮木》以自傳體方式講述家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標題已經預示了小說的主旨,通過對家人的回憶書寫,講述了普通人民面對困厄生活的堅韌,通篇聚焦的是普通個體的人生經歷。魏微的《合家歡》也是典型的家族敘事,由一張合影照片引出一個家族幾代人之間的故事,跨地域、跨時代,書寫了家族復雜的往事。許春樵的《下一站不下》也是書寫家庭倫理,女兒為了婚姻不惜斷絕父女關系,最后卻發生命運的翻轉,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的思考。禹風的《夜巡》將筆觸移向老年群體,書寫養老院的故事,揭露了養老院存在的種種問題。

    不同的職業行當有著不同的生活,這在小說中都有精準的體現??偟膩砜?,這些作品介于主題書寫和日常生活敘事之間。陳彥的《喜劇》書寫舞臺人的故事,作品以賀氏一門父子兩代人的生活和命運為主線,在戲與人生的交相互動中牽連出廣闊的人世間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狀。葛亮的《燕食記》聚焦的是餐飲這一行業。以中國的飲食文化透視中國人的性格,也以飲食為窗口折射了香港時代風云流變,描摹出香港的歷史文化與世態人情的畫卷。劉連書的《暗道》講述當代淘金者的故事,作者曾深入京郊幾個民營金礦體驗生活,與淘金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種切身體驗讓作品更為精準地描述了這一行業的故事。老藤的《北障》聚焦東北最后一代獵手們的生活。他的另一部作品《北地》則以回憶的視角書寫了開發“北大荒”的歷史。周梅森的《人民的財產》書寫企業改革的問題,以中福集團為個案,書寫管理者解決企業問題,處理外部關系,將企業帶出困境的故事,是反腐書寫的“后半篇”。王方晨的《花局》書寫官場,將筆觸指向基層官場,描寫的是較為隱蔽的腐敗現象。寧新路的《財政局長》書寫財政行業的故事,也是反腐作品。小說書寫基層財政局內正邪雙方的明爭暗斗,描寫了財政人為強力推進財政改革而付出的心血。《陽光之下》的作者肖仁福曾參與反腐敗斗爭一線,獲得很多一手資料,小說再現了紀檢干部的工作場景,以及與腐敗分子斗智斗勇的真實過程。盧山的《蹦極》將目光集中在外交工作者這一群體上面,書寫我國外交實踐,折射出新中國一線外交官的群像。曉風的《湖山之間》書寫知識分子群體,以一起學生突發事件為紐帶,將兩代人的故事交融并置,將高校和學界的生態呈現出來。田耳的《秘要》書寫出版行業和版本圖書收藏圈的故事,主要講述搜尋“黑書”界第一缺本過程而引出一系列人物好故事,多角度呈現了“黑書”圈的生態。其他的作品還有:王凱的《塞下曲》、王族的《達坂兵》書寫軍旅生活、楊少衡的《石化島》書寫化工行業、魏思孝的《王能好》書寫鄉村異人……各種生活情狀都有涉及。這些作品不少也和時代、社會密切相關,具有主題寫作的意味,但是在這些作品中有一個明顯的共性,那就是都是圍繞普通個體的生活、職業、情感而展開的。很多行業小說既有行業揭秘,也涉及創業的艱辛,多與成長奮斗有關,下文會繼續討論。

    還有部分作品通過設置一些較為特別的時空場景來反映現實生活。范小青的《戰爭合唱團》以平實的筆法書寫普通個體的日?,嵤?,在世俗生活的深描中繼續深挖人性。作家有意設置了戰爭這一宏大的主題,但是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還是滑向了普通的日常生活,對丈夫的跟蹤、修改自己的年齡、尋找證明自己的身份、想盡辦法躲避征兵等,無一不是生活的切片。陳倉的《動物萬歲》書寫了八種動物和一群人之間的故事。這些動物和人息息相關,有時候看似是動物,它卻有著人的品質,有時候看似是人,他卻有著動物的本性,人和動物的命運相互糾纏。姚鄂梅的《十四天》書寫疫情下的生活狀態,從普通人的角度記錄一場人類與疾病的戰役,人性在危機中得以檢驗。劉震云的《一日三秋》以傳說切題,以畫作入文,時間跨度千年,涉及很多中國式魔幻場景,但主要還是圍繞人來書寫,作品仍然秉持著“新寫實”的底色,關注俗人俗事。這些人物、職業、故事、場景,正是劉震云在其他小說中反復出現過的。在對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書寫中,保留了劉震云一貫的對普通人關注的寫作堅持。林棹的《潮汐圖》設置了一個雌性蛙怪為敘述者,以“精怪”“奇觀”“獵物”“藏品”“標本”等諸種身份,凝視時代風云和生活遭際。凸凹的《美狐》以較為靈異的“狐仙”故事切入,書寫那些民間傳奇,但是具體落到一家人的生活上面,書寫京西鄉土,以此來展現時代變革中個體的悲歡離合。

    人的成長與奮斗

    成長主題的作品也是日常生活的描寫,只不過日常生活書寫多是截取生活的一個面,而成長主題的小說則多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且多以青春書寫為主。蕭耳的《鵲橋仙》是一部關于記憶的書,作家用吳儂軟語娓娓道來江南記憶,作家和七八個原型人物一同搜尋記憶,書寫這群普通人長大、戀愛、結婚、生子、老去、死亡。楊好的《男孩們》聚焦當下青少年的精神和情感狀況,小說圍繞著北京城里兩個男孩的成長歷程展開書寫,家庭的秘密層層揭開,兩個青年也完成了蛻變。范墩子的《抒情時代》著重書寫青年一代的命運起伏、感情糾葛和心靈世界,聚焦小城青年的真實生活,以兄妹兩人的生活軌跡為主線,通過視角的反復切換,講述了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成長故事。張爽的《白虎》書寫1990年代鄉鎮基層宣傳報道員的生活,展示了那一時期北京城鄉青年人的生活,奮斗、彷徨、沖突,青年一代所遇到的生活都有生動的描繪。顏廷君的《彼岸》則用一個人的經歷致敬時代。小說敘述了主人公的多次人生抉擇和生活經歷,豐富的人生閱歷正是成長故事永恒的主題。李新勇的《黑瓦寨的孩子》也關注成長問題,這部小說的關鍵詞“蒼聲”就是一種生理的成長和關于成長的隱喻。小說將人物放到宏大的社會背景下,對當下鄉村的現實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價值的探索。駱平的《我用一生奔向你》也和成長相關,作品是作家對自己成長經歷的回憶和投射,在日常生活的平鋪直敘中引出了諸多的懸念,這些生活中非常態的存在反映了成長過程的另一副面孔。

    張檸的《春山謠》書寫知情題材,是一部青春的奮斗史詩。小說呈現了出生于1950年代一輩人的青春歲月。作品將一群人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這些人物作為數千萬知青群體的代表而發聲,他們既是鮮活的個體,也是一個群體的畫像,他們既要為自己留住記憶,也要為時代流下印記。田中禾的《模糊》(該小說幾年前曾在文學刊物發表,花城出版社2020年12月推出了單行本,2021年年初才真正發行。)由一個神秘的郵包引起,敘述者收到一本無名的書稿,發現書稿中寫的是失蹤多年的二哥的故事,以此回溯一代人的青春。這是一代人在艱難年月里成長跋涉的故事。吳克敬的《乾坤道》描寫了三代知識青年的奮斗史,以三代知識青年為主體,以人為中心,描寫了他們在陜北大地上奮斗的故事。展現了三代知識青年在陜北接續奮斗的波瀾壯闊畫面,也呈現了數十年間山村巨變的歷史與現實場景。姜凱陽的《火車向前開》也是一部成長小說,作品講述鐵路邊上的幾個伙伴成長過程中不同的人生經歷,有人隨著時代在不斷提升,有人卻被時代淘汰,有人則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時代的巨輪下,裹挾著小人物的掙扎與努力。鄭彥英的《凌云》書寫了女性的成長史和創業史,辭職下海,一路辛酸一路堅持,描繪出了女性堅韌的一面。楊映川的《向海》也是女性成長主題,作品書寫北部灣故事,聚焦漁村生活的變遷,從出海打漁,到漁村開發,再到老漁村改造,漁村人的生活隨著時代流動,女主人公也一步步長大成人,勇于面對生活和疾病。

    個體的奮斗往往與國家的發展共振,但在敘述的時候,多以個人為中心展開敘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的創業史詩,在這些書寫中,也在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凸顯人物的豐富性和立體性。王懷宇的《風吹稻浪》表現東北農村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歷程,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這些小人物通過鄉村剪紙、農民繪畫、運用新型科技改造鹽堿大地種有機水稻、開發各種養殖業以及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等措施,夯實了農民創業致富、鄉村振興的根基。賀享雍的“時代三部曲”《燕燕于飛》《村暖花開》《土地之子》書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渡轉換,描寫了某貧困山村在第一書記帶領下脫貧攻堅的歷程,較為現實地反映了基層干部在扶貧工作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和他們靈活、智慧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基層工作的狀況。楊勇的《最美的奮斗》書寫奮斗者的故事,小說描寫基層干部帶領百姓奮斗的故事,通過小山村的蛻變提供了鄉村振興的范本。王華的《大婁山》也是書寫“脫貧攻堅”的故事,聚焦在普普通通的基層干部上,主要書寫那些為此事業獻出生命的人們,不過,作家沒有寫成一部英雄譜,而是書寫“跟我們一樣普通的普通人”(王華:《他們不是英雄》,《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5期。)這些都是對人的強調與熟悉。

    王棵的《桑田日暖》記錄上世紀80年代的個體奮斗史,書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的時代背景下個體努力克服艱辛的故事,小說以母親領著三個未成年的兒女忍受心靈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笑對生活為主線,編織出了一幅改革開放初期東南沿海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的生動圖景。莫華杰的《春潮》也是一部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個體成長小說。青年們嗅到了時代大潮的潮潤氣息,嘗試各種創業機會。吳君的《曬米人家》將敘事場景從城市腹地挪移到了海邊人家,講述一個自然村成為城市社區的城市化進程,仍舊以人物串起故事,“老江湖”和“單純”的年輕人互相較量,都具有鮮明的性格特性。陳璽的《珠江潮》聚焦嶺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珠江兩岸的社會圖景,以錦堂的人生歷程串起來。李鐵的《錦繡》則書寫工業題材,小說反映了老工業基地在經歷工業轉型和國企改革的過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少數民族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的《白水臺》則書寫少數民族地區的日常生活及社會變遷,小說以地處新疆準噶爾盆地北沿的白水臺村的尤萊?葉森家族為個案,描述了新時代哈薩克牧民的生活狀態。甫躍輝的《錦上》也是聚焦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陳繼明的《平安批》書寫海外華僑生存史,以兼具匯票和家書功能的“番批”為切入點。作品書寫了一代代僑民的奮斗史。阿航的《歐洲時間》也是書寫海外生存打拼的故事,作品書寫1990年代浙南地區的人們偷渡到歐洲謀生的故事。黑孩《上野不忍池》也書寫華人海外生存經歷。

    虞璐琳的《月光密碼》是一部行業小說,講述創業者的故事。主題是中國芯片的故事,小說將行業的自主創新提高到民族融入和國家安全的高度。楊紅光的《云播中國》則以科幻的筆法書寫相似的主題,A國的某神秘組織依靠高科技企業對中國超大型企業進行圍追堵截,意圖進行全面“剿殺”。面對危機,大道公司臨危不亂,頂住攻擊,化險為夷,將行業競爭放在科幻場景之中,著重強調“中國智慧”,并沒有脫離書寫中國故事的內核。芷若的《金融麗人》以商業銀行為故事背景,講述女行長在金融圈里的故事。走走的《想往火里跳》也是一部女性視角的創業小說。將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女性成長融為一體。黃怒波的《珠峰海螺》也書寫企業家的故事,小說把攀登珠峰這樣一個冒險的活動和做企業的經歷聯系起來,是企業家寫的登山故事,也有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書寫當今中國的企業家精神。生存現狀與底層描寫始終是長篇小說繞不開的主題。李琸的《返青》書寫底層生活的艱辛。馮麗麗的《客房服務員》源于她在某賓館“臥底”數月做服務員的一段經歷。小說以觀察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視角,講述了一群年輕女服務員的日常,以文字關注底層者生活。葉彌的《不老》以江南某小城為中心,以女工的個人生活與大時代的共振為線,書寫個體成長與時代的風云變幻。鄭在歡的《3》關注“90后”一代的女性,書寫作為留守一代的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傷痛與成長困境以及她們為擺脫困境的努力。

    人的情感與倫理

    很多日常生活小說都涉及情感,還有些作品主要聚焦的就是情感問題。虹影的《月光武士》講述了一段特殊的情感,以此發散開,書寫多個主題。小說主要書寫一個男人從少年到中年的情感經歷,上部是青澀的少年視角,下部則是歷盡滄桑的成人世界。周大新的《洛城花落》書寫婚戀故事,作品以一樁離婚案件為切入點,“公開”了對婚姻的辯論與判斷,揭露了婚姻中深藏的愛與痛。李美皆的《結婚年》也是一部婚戀主題的作品。小說圍繞一個年輕女子的婚姻展開敘事,通過一場非同一般的婚姻,書寫女性在紛繁的社會變革和時代洪流中的不妥協。禹風的《潛》書寫一對情侶的故事,一段感情將他們折磨得疲憊不堪,無奈分手。男主人公通過潛水這一具有“頓悟”性質的行為,在海底七十米的氮醉狂喜和瀕死恐懼中體驗到人生的深潛與懸浮,嘗試面對生活的現實,最終完成了“巨嬰”的成長。止庵的《受命》也書寫情感故事。

    羅偉章的《誰在敲門》是一部大部頭的作品,主要講述的親情倫理問題。作品從許家兄弟姐妹為父親慶生的事情切入,牽扯出每一個人物背后的故事。通過面臨親人的死亡,作家思索了諸多的關于家庭倫理的問題。石一楓的《漂洋過海來送你》涉及諸多的主題,其中情感的分量最重,這份情感主要是親情,通過葉落歸根的親人夙愿達成來進行表達。小說用三個換錯的骨灰盒,牽連出三種身份背景的家族故事,討論情感的命題。姚鄂梅的《少年前傳》也和親情有關,作品圍繞著三個母親而展開。通過母子間的一種充滿著張力的分裂關系來書寫這種親情倫理的復雜性,在十分平淡的日常生活敘事中,提煉出了每個家庭都面臨的子女成長與父母教育之間的一種矛盾性。張塵舞的《女兒的秘境》書寫親情,從女兒和父親兩種不同的視角來書寫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問題。董啟章的《命子》書寫父子日常相處的難題,從無法理解彼此的愛好而感到荒謬、無奈,到與兒子取得某種和解、平衡,道盡了天下父親的心事。這些作品,既書寫情感,也包含倫理的命題。人性與倫理的探討往往結合在一起,東西的《回響》從公安局破案切入,以心理開掘懸疑推進故事,案件偵破過程和情感糾葛并行,兩條線的人物在推理和心理活動中產生互文關系,都書寫了一種家庭倫理。郭雪波的《搖籃旁的額吉》書寫的則是歷史上另一段特殊的感情,1960年代,來自南方三千余名孤兒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被安置,由此產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撫養這些孤兒的故事,這些孤兒和草原父母們建立了一種新的親情關系,同時這也是一種特別的國家情。

    人的時代和歷史

    戰爭革命史依然是長篇小說書寫極為重要的選題,這些戰爭革命史除了宏大歷史敘述以外,也比較注重大的歷史背景下的一個個具體的人。熱播劇《覺醒年代》由編劇本人推出了同名小說,“覺醒的年代”其實主要就是“覺醒的人”,小說以人為中線展開書寫,深刻還原了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的光輝形象。鄭欣《百川東到海》講述北洋軍閥覆滅大背景下,第一批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的年輕人后來的革命道路選擇和人生經歷。還有不少小說揭露了革命戰爭年代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豐富了革命歷史書寫的版圖。石鐘山的《問蒼茫大地》書寫隱秘戰線上的較量,以東北局的情報工作為線,描繪了地下情報工作的巨大歷史功績。張品成的《十三根金條》講述了主人公柳起躍為保護上級留下的活動經費十三根金條,與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斗爭,最后將財產“完璧歸趙”的故事。張衛平的《紅色銀行》書寫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下的黃河農民銀行發展演變,描寫共產黨員帶領大家為建立紅色銀行所做出的的努力,展現我黨在金融戰線上的成就和創舉。

    朱秀海的《兵臨磧口》書寫民眾喋血奮戰的故事。小說在抗日戰爭這個大背景下,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的形成過程和歷史意義。他的另一部作品《遠去的白馬》書寫解放戰爭,對戰爭場面、戰場情節與細節多有書寫。在歷史與現實的兩個時空中縱橫捭闔,以詩性的筆調和詠嘆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張貴興的《野豬渡河》在2021年推出了簡體中文本,小說講述南洋華人在二戰期間遭受日軍侵略凌辱虐殺的一段痛史。在被占據的三年八個月中,人與動物的分別模糊,生命以各種恐怖酷烈的方式輕易地消逝,情欲與獸性在南洋雨林里赤裸裸地展演開來。蘭曉龍的《冬與獅》書寫朝鮮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描述了“鋼七連”的偉大壯舉。劉榮書的《望烽煙》書寫全民抗戰,全景式呈現了普通民眾在十四年抗戰歷史中做出的奉獻與犧牲。黃孝陽、陶林的《隊伍三部曲》書寫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以黎有望為首的一支抗日武裝奮起抗日并最終加入共產黨的故事。武歆《四人行》是革命歷史題材,在時間上選擇從抗戰勝利后寫到北平和平解放這段時間,主要敘述的是四個男女青年在風云變幻年代如何抉擇前行道路的故事。王小鷹的《紀念碑》貫穿了革命和建設兩個時期,是一部書寫英雄、歷史與現實合奏的小說。作品聚焦的是一群新四軍戰士,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新時期,他們都以報效國家為己任,赤子之心歷經種種磨難都未曾泯滅,譜寫出一曲英雄壯歌。小說枝節繁茂,人物眾多,事件蕪雜,但其主線就是展現人與時代的糾葛。革命和戰爭結束之后,人與時代仍無法脫離。阿瑩的《長安》書寫一群從戰爭年代走出來的人繼續進行國家建設的故事。宏大的家國史由千百個跌宕的個人史構成,這些歷史之作注重個體的書寫,強化個人性格的書寫、對個體命運的關注。

    當然所有的作品都是書寫人與時代的,只不過有一些作品的時代感更為凸顯,有些作品歷史追溯得更遠。邱華棟的《尼雅錦帛》從個體商人的角度探尋古老的“絲路”歷史,從獨特的角度出發書寫古代的對外交流聯絡。李銳的《囚徒》講述了歷史上的文化沖突和融合。海飛的《江南役》延續了古代諜戰世界的背景和人物設定。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則揭秘古代荔枝如何運到長安供人享用。張鳴的《袍哥舊事》講述了這群袍哥的起伏人生和四川軍閥之間的權力斗爭,展現了袍哥文化的特色與魅力。陳玉福的《八聲甘州之云起》書寫明末時期的英雄故事。夏堅勇的《承天門之災》書寫宋真宗時期君臣角逐的歷史往事。李浩的《灶王傳奇》以神話故事人物灶王作主角,以明代土木堡之變作時代背景來構筑小說。這幾部作品都是以更遙遠的時代為背景,書寫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沉浮。

    還有不少作品將戰爭革命史作為背景,書寫人在時代大背景之下的生存狀況。凡一平的《四季書》書寫普通人傳奇的一生,貫穿了革命、建設以及當下生活整個漫長時期。范若丁的《刀客入城》書寫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帶給人們生活的影響。小說側重寫多個歷史事件,各種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與小說人物的命運勾連,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命運多舛。老藤的《銅行里》圍繞一條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古老胡同而展開,由銅行里的百年歲月而引出了軟銅冊上所記載的九十八位與銅器有緣的人物,這些人物先后穿行在重大事件之中。余華的《文城》和《活著》比較相似,只是大的時代背景上溯至《活著》之前那個更荒蠻殘酷的時代。作品從不同視角講述了林祥福、紀小美以及與他們相連的各色人物顛沛起伏的人生故事,并由此牽引出軍閥混戰、匪禍泛濫的時代之殤,似乎時代背景更為復雜了,但時代背景往往退居幕后,說到底,小說仍是一部關于普通命個體運的“史詩”,這和余華經典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華,《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載余華《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譯林出版社2018年版。)觀點一脈相承。吳克敬的《鳳溪鎮》與之極為相似,鳳溪鎮和文城一樣,是一處介于現實與想象之間的城鎮,其中聚集了歷史煙云中的傳奇與傳說以及想象情境中的人情與物象。它們作為處所和方式,共同展開一段人類歷史進程。

    津子圍的《十月的土地》也是書寫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狀態,作品以1920-1940年代為背景,從家庭里的妯娌爭端、兄弟反目開始書寫,轉向抗戰故事。原本岌岌可危的家庭關系更加脆弱,家族兄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對入侵者奮起抗爭,反映了全民族奮起抗爭的歷史風貌。連諫的《遷徙的人》書寫命途多舛的小鎮姑娘在戰爭年代的經歷,演繹了一場愛恨糾葛和家國情仇,書寫了金送子帶領家族成員走出困境和磨難的決心與勇氣,在歷史的時空里把一個女性對生活的執著與堅韌,完美地呈現了出來。朱朝敏的《拈花佛》書寫的也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個體生存狀態,涉及新思潮、運動、戰爭等帶給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響。

    其他的主題類似的作品還有不少。馬平的《塞影記》里的時間橫跨一百年,以人物為核心,作品塑造了雷高漢這一形象。以雷高漢為中心的書寫,在漫長的守望中,奇跡般度過了人生的艱危時刻,各種大的歷史事件與他擦肩而過。馮積岐的《鳳鳴岐山》以辛亥革命中最慘烈最悲壯的岐山縣城為敘事核心,真實還原清兵反撲屠城和城內軍民抵抗的場景,既展現了革命歷史的豪壯和波瀾,也凸顯大歷史中小人物的脆弱與渺小。季宇的《群山呼嘯》講述大革命巨浪襲來后人們的生存現狀。大別山腹地的古城,大革命的巨浪襲來,各方力量乘勢而起。紅色暴動、軍閥割據、日寇入侵等事件帶來腥風血雨、滿城風雨,個體在其中顛沛流離。

    人的精神與靈魂

    除了對物質生活世界的關注,一些作品也注重探索人的精神領域。年近百歲的黃永玉出版了《走讀》(1、2),這是其長篇巨制《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第三部,《走讀》關注的人是藝術家這一群體,是一部“流浪藝術家之歌”,小說在表層生活之外,探尋的是藝術家的精神追求,是一種靈魂的關照。張檸的《玄鳥傳》表面上看是關于成長的故事,內里則是一部探討個體精神的作品。主人公看似豐富的人生經歷,實則是追求極致精神生活的表現,人物對哲學的癡迷已經體現出來這一點,小說中嵌套的文本《玄鳥錄》更是一種精神圖鑒。小說以沿海經濟區為背景,用超現實的敘述手法再現了市場經濟下知識分子的堅持和命運,在虛實之間,將一個時代對人的影響呈現得淋漓盡致。夏瑜的《飛馬般的靈魂》也是探討精神世界的作品,作品引用柏拉圖關于靈魂的論述,小說要做的工作是心靈的自畫像,或者說為靈魂塑形。

    殘雪的《水鄉》也是一部主要關注人的精神世界的作品,小說最大的主題是尋找,而人們所要尋找的“世外桃源”也即是心靈的棲息之地。《水鄉》書寫了現代人的困惑,這種困惑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殘雪素以一種為少數有高層次精神追求的小眾寫作而著稱,《水鄉》仍是如此。老一輩作家王蒙也推出了長篇《猴兒與少年》,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小說通過小說家王蒙的視角,講述了一位年過九十的外國文學專家施炳炎老人的人生往事。這種往事的回顧,更多的是在回溯一種精神之旅。邢小利的《午后》書寫知識分子群體,集中描寫幾個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他們雖是朋友或熟人,但觀念和精神世界差異很大,這些人的生活故事和精神狀況,也能從一個側面展現一個時期的時代風氣和文化人的精神狀態。

    魯敏的《金色河流》書寫企業家的故事,小說選取一位民營企業家最后兩年的晚境作為切入點,對其創業歷程進行了全景回溯,以此為個案書寫白手起家富裕起來的創業者在當前面臨的各種困境。精神是該小說的內核,文中反復出現的昆曲正是精神的象征和寄托。盛慧的《風叩門環》描繪空巢老人們被遮蔽的生活,重點則在于她們的精神世界,描繪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感,“風叩門環”正是一種絕佳的關于孤獨的比喻。林白的《北流》是一個較為特別的文本,小說由一首長詩作為引子,正文則由“注、疏、箋、異辭”等部分組成,其中還嵌入“李躍豆詞典”和“突厥語詞典”的條目。作家把敘事重點放在1990年代之前的廣西本地生活中,用當代眼光回望傳統、地方與個人經驗,在現實生活描寫之外,是對精神世界的集中探詢,龐大的體量和繁復的結構組成一部宏大的精神寶典,成為“我們當下精神質量上……品質極高的文本”(陳福民語,見劉東:《“從時間中涌來”林白長篇小說<北流>研討會在京舉辦》,人民網2021年10月23日。)林那北的《每天挖地不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作為載體,以一筆虛幻的財富,制造出一個真實的精神事件,“精神”是其敘事的支點,通過一個家族的故事來敘寫個體的精神裂變。何大草的《拳》探尋中國武術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個體精神追求。小說始于一個深藏于心的武林傳說和幾次熱血澎湃的校園比武,懵懂青年就此踏上尋訪大師的未知旅程。用一場比武來討論中國武術和西洋拳術孰強孰弱,作品灌注了作者對青春、友誼、時代、家鄉的懷想與回味,對武之奧秘、傳統文化、人生選擇的思考與領悟。

    還有一些作品涉及疾病和死亡,疾病成為一種重要的隱喻,疾病與死亡主題也是關注人的。梁曉聲《我和我的命》是一部書寫個體奮斗的小說,落筆于80后一代的成長經歷。身患疾病的中年人與疾病抗爭及其奮斗的故事。小說大部分的內容是敘述者身患重疾后的追憶,通過這種擁有和失去的辯證關系講述人與命的深度糾葛。作品同時也記錄著鄉土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以及轉型帶來的時代陣痛。范穩的《太陽轉身》書寫角度新穎的扶貧故事,開篇與之比較相似,書寫一位戎馬一生的警察晚年患上重病等待死亡的故事。面對死亡,他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作者將扶貧故事和人的生死問題關聯了起來,聚焦邊境與壯鄉,書寫了角度迥異的“扶貧”故事。馬宇龍的《云歸樓》書寫抑郁癥,小說通過一個抑郁癥患者的內心獨白,揭示了主人公患病的根本癥結所在,也是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檔案”,直指人的精神世界。

    除了現實刻畫和歷史回溯,有些作品開始了對人類未來的思索。李宏偉的《引路人》是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小說書寫未來的“新文明時期”,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地震頻發,整個人類被推到了極端化的處境。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方案被實施,整個世界被區分為“豐裕社會”與“匱乏社會”??鞓放c悲傷仍然每一天上演,不同的是,人們的每一個決定,都將關聯于那個“最終的問題”。杜梨的《孤山騎士》也關注人的未來,書寫仿生人與人類的依存與博弈,思考仿生人與人類之間的情感與社會問題。通過這種科幻的筆法,為人類的未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陳繼明的《0.25秒的靜止》是一部前后創作近三十年的作品,而最終的成稿則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更多關注事件中的人物,七個人物完全平等,沒有誰是主角,沒有誰是配角。以事件為經,以人物為緯。等于同一個事件寫七次,在不同的人物那兒,事件有一致性,又有很大差異,尤其是事件中的人物,各有各的表現。”(陳繼明:《懼怕與孤勇——長篇小說創作談》,《中國作家》微信公眾號2021年10月18日。)這也是對小說人的主題的強化。此外,作品帶有科幻的元素,也是對未來人的生存境遇的一種思考。李佳蓬的《青年世代》以科幻的筆法描寫了兩百年后的社會形態,對人工智能進行暢想,對人類未來進行了思考。

    2021年的長篇小說出版市場持續火熱,國外引進版長篇小說和國內作家的長篇出版交相輝映,除了上述這些作品,王堯的《民謠》、胡學文的《有生》、王安憶的《一把刀,千個字》、王松的《暖夏》、杜陽林的《驚蟄》、秦北的《歸心》、須一瓜的《致新年快樂》、邵麗的《金枝》等很多作品都在2021年推出了單行本,筆者撰寫的2020年長篇小說綜述在閱讀了期刊版本之后已經有所涉及,在此文不再贅述。此外,還有一些作品在2021年推出了新版。總而言之,如此多的精彩文本構成了2021年的長篇小說“大年”。這些小說在選題上雖然五花八門,但都有較為共同的指向性,主要就是對“人”的主題的深度挖掘。2021年的這些長篇小說圍繞人的日常與生活、人的成長與奮斗、人的情感與倫理、人的時代和歷史、人的精神與靈魂展開書寫,書寫了一個個關于“人”與時代的文學樣本。

    【作者系《當代文壇》編輯部主任】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91精品国产手机|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