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扶貧故事轉化為藝術精品 ——評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
2021年10月20日晚,在北京民族劇院觀看了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美輪美奐的舞美、多姿多彩的服裝、高亢入云的唱腔、引人入勝的故事,共同呈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藝術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劇中最突出的是塑造了主人公田根生這個人物形象,細致地呈現了他從“比窮”到“立志”,再到“脫貧”的心路歷程,展現了他狡黠而又聰明、有上進心、在村里頗有人緣等性格特征,田根生就是我們在農村常見的“二流子”,他們聰明能干,但卻被貧窮生活打垮,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所以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歪門邪道上,想通過“裝窮”“比窮”的方式獲得政府救濟?!短栒者M山窩窩》讓我們看到,在“比窮”時,田根生比誰都“窮”,而一旦下定決心改變,他又最有能力致富,劇中通過對田根生的刻畫,突出了扶貧先扶志、扶智的主題,從精神根源上對扶貧問題進行了深入挖掘。
圍繞田根生,劇中有數條故事線索展開。一是“扶貧尖刀班”與田根生等貧困村民的故事。田根生本是一個有志青年,但去城里打工摔壞了腰,回到村里便破罐破摔,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只想靠政府救濟,在“扶貧尖刀班”方近山、姚婷等人的啟發和幫助下,終于重新樹立起信心,從而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在這條故事線索中,既展現了村民的貧困生活及其所造成的“刁”“蠻”,反映了他們擺脫貧窮的強烈愿望,也表現出“扶貧尖刀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與努力,尤其劇中姚婷為保護田根生女兒幺妹而不幸墜崖犧牲,是劇中的高潮和令觀眾落淚的時刻,充分展現了扶貧工作人員的崇高精神。二是田根生與李蘭鳳曲折的情感故事。他們兩人本是真心相愛的青年男女,但因為貧窮,使李蘭鳳不得不委身于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老年男人,留下了終生遺憾,現在李蘭鳳的丈夫去世了,田根生也回來了,他們兩個人能否走到一起?是劇中給我們留下的一個巨大懸念。在劇中,田根生既想追求李蘭鳳,顯示自己能干,又想在扶貧隊員面前“裝窮”“裝病”,這造成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一仆二主”式的戲劇沖突,比如劇中借破爛家具裝窮又裝病那一幕,就形象地表達出了田根生左右為難的尷尬處境。隨著故事的進展,這兩個有情人終于走到了一起,開辦起“農家樂”,走上了致富之路。這是符合廣大觀眾心理期待的結果,也有效地配合了前一條線索,從情感的角度突出了扶貧的主題,可以說此劇借鑒了“革命加戀愛”的敘事模式,將情感故事與時代主題緊緊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情感沖擊的力量。三是在現實的故事線索之外,劇中還以“祖奶奶”這一角色勾連起了一段歷史故事。在劇中的關鍵時刻,祖奶奶拿出了當年賀龍紅軍路過此地時留下的借條,并說服了田根生。祖奶奶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她的出現將當前的“扶貧尖刀班”與歷史上的紅軍聯系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傳統的歷史傳承,也將“扶貧尖刀班”與紅軍做了精神上的連接與升華。
在這幾條線索中,田根生都處于戲劇沖突的核心,作者有條不紊地將各條線索統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和敘述結構,顯示了駕馭復雜題材的能力。另一方面,或許是由于田根生這個人物較為突出,其他人物如方近山、姚婷、李蘭鳳、幺妹、祖奶奶以及三個懶漢,便不免有些扁平化。劇中有些鬧劇化的情節與表演方式,比如“比窮”,有利于突出主題,也有現實依據,但卻沒有將扶貧工作的艱巨性與思想轉變的艱難充分展現出來。劇中的唱腔動聽,唱詞優美,如能更加藝術化、民間化,或者更具一些土家族的民族特色,或許會更具情感的沖擊力,也會讓整部作品更具經典性。盡管如此,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仍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它將扶貧故事轉化成了一部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其難度可想而知,也必將在時代舞臺上留下精彩的一筆。
(作者系《小說選刊》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