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成就與文論創新
    來源:文藝報 | 譚好哲 孫 媛  2022年02月28日12:05
    關鍵詞:文化建設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建黨百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進行了全面總結。文化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決議》中的論斷,不僅為正確地認識和總結新時代以來文化建設的歷史成就和經驗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也為正確地認識和總結新時代以來文藝事業包括文藝理論和批評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參照。

    如同決議所指出的,新時代以來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突出時代標志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現代新文化的思想激蕩中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和旗幟而創建和發展起來的政黨,重視文化建設是黨的歷史傳統。自建黨初期開始,黨就把在文學藝術和文化宣傳領域爭奪意識形態領導權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20世紀30年代中期,基于歷史經驗和時代形勢,毛澤東提出,為了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不單要有一支武裝起來的軍隊,還要有一支組織起來的文藝隊伍,“要文武雙全”(《在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為了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不同歷史時期,都在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上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探索。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與黨格外重視文化工作、有自己的文化建設的目的與方向是分不開的。

    然而,在百年來黨所領導的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也曾走過一些彎路,有過一些失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經有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生搬硬套馬列經典的教條主義傾向和做法;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發生過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以至發動“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錯誤。這一切都在相當程度上對不同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形成危害。正是基于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深刻反思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提出要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將文化建設視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問題,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論述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入闡述了文化自信的內涵,為全黨全國人民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指引。他不僅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作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明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這就不僅把文化自信與黨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統一起來,也與中華民族數千年偉大文明傳統緊密統一起來,賦予了文化自信以鮮明的時代意識與深厚的歷史蘊含。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在文化建設上所取得的歷史成就、所達到的繁榮局面,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項事業新局面的開拓,都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有著直接的內在關聯。

    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導引下,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對文化建設和文化管理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增強,社會力量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文化投資熱度持續放大,人民群眾參與文化事業的廣度與深度也達到了空前的歷史水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在當代世界文化大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文化大劇。在這其中,既顯示出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深刻變化,也體現出新時代文化創造的時代精神特質。

    首先,新時代文化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為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校準了方向。改革開放以后,受國內外種種時代變局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絡輿論亂象叢生。為此,黨依據變化了的歷史形勢,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就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分別召開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與此同時,持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推動融媒體發展,健全互聯網領導和管理體制等。這些立破并舉的舉措,明確了原則立場、廓清了理論是非,確立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制度上的保證。

    其次,新時代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領導國家進行文化建設,根本目的是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上世紀80年代之初,黨在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自此以后,這個文藝工作的“二為”方向一直也是文化工作的方向。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系列重要講話中,不僅對文藝與人民的關系作了深入的闡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而且強調文藝要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獨特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就使文藝、文化工作的方向牢牢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基礎之上,將文藝為人民服務與用文藝弘揚時代精神價值、引領時代進步有機統一了起來,在全社會唱響了主旋律、弘揚了正能量,在保證正確方向、滿足人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使文藝創作和文化創新更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大大增強了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和價值引領力。

    再次,新時代文化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國家和人民培根鑄魂,將當代文化創新與賡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命脈有機統一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綻放出了新的時代光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對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如何發揮傳統文化的突出優勢進行了充分而又深入的理論論述,而且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實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動以國際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大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并在世界范圍內明顯提升了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從悠遠的古代走向了當代,而且在與中國當代文化創新的有效接合中以越來越奪目的光彩匯入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潮流。

    新時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化的發展及其歷史成就的取得,與黨的堅強領導密不可分,也與黨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理論創新有直接關系。文化發展離不開一般文化理論的指導,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建立、文化建設新局面的拓展,都是與文化理論上的自覺創新同頻共振、互動并行的。而在新時代文化理論的創新發展中,文藝理論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發揮了積極的社會作用。由于文學和藝術是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因而新時代的文藝理論和批評不僅直接踐行了指導和引領文藝發展和繁榮的時代責任,也自然構成新時代文化理論創新的一個重要維度。

    概括而言,在新時代文化建設過程中,文藝理論和批評的指導和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思想指導地位。新時代以來,文藝理論批評界不僅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歷史發展做了大量學術史的研究,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意識形態本質論、文藝生產論、文藝反映論、人學思想以及文藝批評標準和方法等重要理論問題進行許多正本清源的研討,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文藝評論工作,對種種錯誤文藝觀念展開批評,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形態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其次,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工作導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文藝理論和批評界以中外文藝發展的歷史實際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依據,以世界優秀文藝理論的相關論述為借鑒,對文藝與人民的關系、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本位觀等思想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闡發,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深入扎根人民生活,更好反映和表現人民生活和心聲、滿足人民審美文化需求,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理論指導。

    再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引領社會風尚。新時代以來,文藝理論和批評界對文藝與時代生活的辯證關系作出新的思考和闡發,不僅強調文藝創作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而且要求文藝家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新時代文藝創作在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與文藝與時代生活關系上的理論創新緊密相關。

    最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了新的理論研究和闡釋。文學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當代文藝和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新時代以來,文藝理論和美學研究界對中華文化基因、中華美學精神、中華藝術傳統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闡發,取得了許多富有理論價值的學術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拓展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內涵的認知和把握,也為當代文藝創作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提供了參照和指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

    總之,在新時代以來文藝和文化的發展中,包括文藝理論和批評在內的理論自覺和創新構成一種重要的精神助推力量。這充分表明,文化的自覺和自信,與理論的自覺與自信,是密不可分的。在理論的自覺和自信中推進文化自覺和自信、繁榮文藝和文化,正是當代理論研究工作者在文化創新與發展中大有可為之處。

    (譚好哲系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教授,孫媛系韶關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999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色拍拍|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2021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