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網絡時代的小孩們
網絡時代的小孩們聰明呵,他們見多識廣,才學出色,絕頂聰明,伶俐程度前所未有。
但既然是小孩,大抵不會十分完美,需要成長,半年前的一件小事,讓我意識到今天的小孩真是讓人喜也讓人憂。
因為聰明,起點高,網絡和多姿多彩的流行文化以及各種誘惑對小孩們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預想。
去年初秋,一所小學發來了邀請函,誠邀我去為孩子們做一場讀書點亮成長的報告,校長說那里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小香咕全傳》,非常想見一見這部作品的作者,讓我到時著重談談。
其實我小時候閱讀大量的文學書,從不和作家見面,照樣如饑似渴,讀得銘記一生,但時代不同了,小孩金貴,何況在網絡時代去讀真正的文學,需要很大的定力,在我內心也十分樂于進行以兒童為本位的閱讀指導。當然也因為《小香咕全傳》是我最自豪的書之一,不想辜負可愛的小知音,我積極安排,還在書房內翻出15卷小香咕密密麻麻的手稿,努力找尋當年的創作心境。
前去講座當天,出版社的一位朋友興致勃勃地陪同,她女兒從小是小香咕的忠實粉絲,愛屋及烏,她也跟著讀,不知不覺淪陷在小香咕的童心世界里,還把我的講座錄音帶回家,播放給她女兒聽。
正值課間,好多小孩等在校門口,遠遠看到我們了,情緒激昂地大喊著“秦老師”,“大作家”,紛紛伸過本子,聚集過來,其他在校園各處的孩子聽到呼喊后,也一起涌來。我知道他們想要簽字、合影,激動地取出水筆,扶正眼鏡,結果發現他們并沒有理會我,而是繞過我,將出版社的那個朋友圍住了。朋友措手不及,竭盡全力地喊:“我不是秦老師,那一位才是。”
小孩們全都搖頭,固執地說:“不可能,不可能。”
說真的,我的作家生涯延綿了40年,感覺已修煉出一點作家氣質,這樣的事還是第一次碰到,心里暗暗詫異:這些小孩眼里的作家另有標準么?
后來校長過來了,熱情招呼我,小孩們這才恍然大悟。
我問身邊的孩子們:“你們心目中的作家是什么樣的?”
很多孩子不肯詳說,紛紛纏著我簽名,有幾個女孩覺得挺不好意思,上前來抱我。只有一個孩子悄悄遞了張條子給我,條子上寫:她們看到過來兩個老師,認為一個背著名牌包的老師才是大作家。我覺得有道理,想不到弄錯了。
我拿著這張紙條,心想:現在的孩子那么早就對所謂的名牌有了認同,并在潛意識里認定,成功人士會用名牌,所以“以包取人”了一把。
在以往的采訪中也強烈地感覺到,今天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年齡在降低,迷戀網絡增多。以前只是考慮兒童過早接觸電腦會削弱思考力、想象力和創作力,削弱書寫、拼寫和閱讀的能力,對語言和識字的接受會不利,另外網絡的快捷也使兒童在面對現實生活的時候,容易感覺不耐煩,缺少動力和能量。
現在的小孩金貴,幼小時往往都體現天才寶貝,小孩長大一點就分化了,這些年我采訪過的小孩中,有的依舊保持初心、健康的生活能量,有的志向高遠,也有沒大沒小的小老嘎,也有貪玩的、懶散的、只愛與網絡配套的散漫生活,假期恨不得宅在家里吃了睡、睡醒玩手機的。當然也有不守規矩的,一刻不停地搗蛋,叛逆的,也有的冷漠,沉醉在小我和虛擬世界里,不會關心理解他人。
這一代孩子最聰明,是肩負最多希望的孩子,也是最無法下結論的,社會環境,網絡生態,大人們的焦慮、教育的片面,讓一部分孩子自帶弱點和現代病。我去那所小學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受流行文化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小小的孩子以為自己看懂了大人的套路,破譯了世界的規則,會不會按這樣的理解去看待不那么好懂的人類,狹義地去定義大千世界。
網絡時代,催生了最不可思議的一群孩子,而今的孩子太多元了, 我們該如何告訴孩子這世界沒那么淺薄,不該這么荒謬?告訴他們感覺自己全知道,其實不深入,很多事需要親身體驗,不然很危險。告訴他們一個人能夠“想”,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如何鼓勵他們精深、大氣,保持登上山頂的勇氣?如何富有學識和理性?
走心閱讀一定是最好的途徑之一。
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寬容、什么是狹隘,什么是高貴、什么是卑賤……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底蘊往往是在閱讀好的文學作品中形成的,否則精神世界可能是蒼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