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韓少功 南翔:作家憑什么讓人閱讀
    來源:文藝報 | 韓少功 南 翔  2022年02月18日08:10

    我還是一直希望文學貼近現場,貼近靈魂,成為時代的精神回應。這種回應當然有多種方式。

    南 翔: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會在深圳晚八點·周五書友會,今天我們請來的是作家韓少功老師。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韓老師新出的一本書《人生忽然》。韓少功先生先后任海南省作協主席、海南省文聯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報告政府》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日夜書》《修改過程》等,長篇隨筆《暗示》《革命后記》等,長篇散文《山南水北》,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作品有40多種外文譯本在境外出版。

    此前,我其實一直在想您為什么這么受讀者歡迎?第一,您是中國當代作家中辨識度極高的一個作家,您的任何作品把作者名字隱去,讀者讀一個片段,就知道是您的;第二,審美意識非常強,韓老師的語言不管是虛構還是非虛構,都有您自己獨特的審美追求;第三,創新意識非常突出,每寫一本書都不希望跟自己之前的重疊,每一本都不相同;第四,思辨性強,作家一般是用形象思維,但您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力非常突出,尤其最近的散文和隨筆,機鋒隨處可見。

    《人生忽然》這本書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讀大地,您寫去歐洲、日本,以及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感受;第二部分是讀時代,這部分我讀得特別慢,里面有很多當下的元素,豐富而復雜,對于所有我們表示肯定、歡呼、樂觀的現象、見解、收益,您都要問一問,表示猶豫、懷疑甚至質詢;最后一部分是讀自己,您拿出了很多日記,日記可能最能見出一個人的過往,很可惜這些日記不全,有幾年的沒有保存下來。正是這些日記讓我們可以看出您在寫作之初,已經為寫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想先請您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韓少功:謝謝南翔老師,也謝謝各位來到這里的朋友。在眼下這個時代,讀書好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我們的很多機構,比如政府、大學、企業經?;ㄥX、花人力來動員,舉辦諸如讀書周、讀書月之類的活動。這本身很奇怪。以前我們說,書是人的精神食糧,難道有吃飯周、吃飯月的活動嗎?可見人們有了“厭食癥”,經常只是刷抖音、刷段子,晚上看一眼電視連續劇。這當然也都是文化。問題不在于你是讀屏幕還是讀紙媒,問題是我們讀書是為什么?,F代人其實有很多難題和焦慮,房價問題,孩子問題,國際問題,如此等等。但這些問題怎樣找到解決的辦法?讀書能幫上忙嗎?

    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文學特別讓人向往,處于高光位置。中國作協在北京開會,來了很多外面的人,一打聽都是劇協、音協、美協的,好多人專門跑來聽會,因為文學富有影響力感召力,充滿精神的能量。但40年過去,文學已今非昔比,有時候出版社給我寄一箱箱的書,挑來挑去,能挑出一兩本有價值的,絕大部分是泡沫,又矯情又空洞。讀了十幾頁還是腦子空空。在互聯網上,“文青”“文藝腔”甚至“中文系的”,都成了負面詞語,指那些不靠譜、顛三倒四的人。我也是中文系畢業的,這讓我也萬分羞愧。我們的文學干什么去了?

    可能我的想法不合時宜,但我還是一直希望文學貼近現場,貼近靈魂,成為時代的精神回應。這種回應當然有多種方式,比方我寫過不少小說,以后還會寫?,F代人眼下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過剩,是信息量太大、太亂、太雜,需要清理、篩選、組織、消化的能力。那么,做這種事的時候,散文隨筆可能就更方便,更有效率。當然,我不愿做一般的學術寫作,比如遇到引文,我會盡量簡短,不用深奧的理論去麻煩讀者。但是我會特別關切很多理念的現場語境,比如這話是誰說的?是針對什么說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樣,我不能不用盡量感性的方式去還原歷史的現場與細節,于是寫作又回到文學性了,文體就“不倫不類”“不三不四”了。

    南 翔:我記得七八年前請您做一次講座,約了很長時間才實現,因為您說想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行走、思考、寫作?!度松鋈弧愤@本書里關于大地的部分寫到您走到南美洲,看到地域差別、文化差別、言語差別。南美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文化反差?

    韓少功:南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拉丁美洲是一個文化概念,后者比前者的涵蓋范圍更大。拉丁文化來自歐洲,在美洲形成了歐洲的文化延伸和文化變種,所以故事得先從“拉丁歐洲”開始。這是一個很多教科書缺失的知識點。德國學者韋伯把歐洲一分為二,一個是新教的歐洲,英國、德國、瑞士以及整個北歐等屬于這部分,二是南部的天主教歐洲,即我說的“拉丁歐洲”,包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大部分等。在韋伯的眼里,新教歐洲創造了資本主義,其最初的傳統核心是“理性化”,是狂熱地愛勞動、愛節儉等。那么南邊呢?差不多就是一些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浪蕩男女,是韋伯最瞧不起的廢人和渣渣。后來,歐洲人到了美洲,新教人群大多去了北美,拉丁人群大多去了南美,大體情況是這樣,雖然雙方各有一些對方血緣或文化的“飛地”,有一點犬牙交錯。

    現在美洲南北差距很大,整個拉丁美洲的產業研發收入總和,只有美國的1/200。當然還有文化的差別,宗教的差別,膚色和人種的差別等。了解這一切,了解這一切后面的各種因緣,對于我們了解資本主義、了解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補課。否則,很多朋友嘴里只有籠統的“歐洲”“西方”“國外”,只有幾枚道德標簽到處貼。不要看中國人滿世界去旅游和淘貨,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還遠未結束。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最大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對知識的幻覺?!?/p>

    南 翔:北歐、南歐、東歐我們是知道的。但是您把它從文化、宗教背景劃分,開發北美洲的是新教徒,新教主要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其他的到了南邊,形成經濟上的巨大差別。是不是韋伯的新教倫理精神,勤奮、克己、節儉,使得他們有一種產出和富裕?包括提倡慈善。中南美洲似乎顯得亂糟糟的,墨西哥、巴西的貧民窟讓人目瞪口呆,這好像也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韓少功:那種貧民窟的汪洋大海,確實讓人震驚,當然是政策失敗的嚴重后果,用他們自己人的話來說,“這一屆人民不行”,幾乎都是些吃喝玩樂散漫放蕩的主。發了工資后,第二天能在大醉中醒來按時上班的,已是最好的員工。約會遲到不超過半小時的,已是最好的客戶。他們對貧窮恨之入骨,但一旦經濟上違約,做生意拉胯,卻又振振有詞地說“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做金錢的奴隸?”那里盛產“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肯定也事出有因。他們的浪漫差不多就是散漫,常??寇娙苏嗖奴@得一點組織化和執行力。但他們的音樂、美術、舞蹈、足球、涂鴉等,都千奇百怪出神入化,美女和帥哥特別多,特別可愛。那么,他們需要發展經濟嗎?他們又如何能實現經濟發展?這些靈魂之問,也是對中國人的考題,既可給我們以啟發,也是對我們的警示。

    南 翔:在座的很多人寫過游記,您前面寫的幾篇游記里融入了很多思考,并非單純的游記。我們再來比較另外一個國家,您寫到一個日本朋友加藤的故事,并由此寫了對日本的一些看法和印象。您怎么看待這樣一個國家和他的文化?

    韓少功:人總是各種各樣的,很難有一個典型能用來代表整個民族。在這一篇里,我寫的“加藤”不是實名,但故事完全真實。加藤的外祖父是任職偽滿洲國的縣長,被蘇聯紅軍槍斃了,但他全家又一直是“親華派”,包括翻譯《毛澤東選集》。很多日本人的故事,看起來和中國人的故事同樣復雜。

    一般來說,我覺得亞洲人對亞洲人有時候會苛刻一些,就像鄉下人都容易高看城里人,但鄉下人之間反而容易相互苛刻,相互看不起。很多日本人曾把中國人看成野蠻民族,覺得侵略和殖民有理;反過來,很多中國人動不動就“小日本”,覺得黃面孔怎么說也是“假洋鬼子”,要比歐美白人低下一等。這就有亞洲人的毛病了,有“歐洲中心主義”的心態了。日本有很多天生的弱項,比如在日本九州挖不出什么歷史文物,讓日本很沒面子。日本也沒有什么資源,沒什么石油、礦產,而且還多發地震。但日本人把工業搞得很強,因此我很好奇,想知道是什么樣的歷史原因,讓他們更早進入工業化快車道,讓中、日兩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我覺得相距這么近的兩個鄰國,相互之間還是知之太少,知之太粗,知之太淺,是說不過去的。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少數極右翼政客不應該成為中日雙方人民理解和溝通的障礙。我很高興這篇文章譯成日文發表,也很高興在臺灣見到一個日本讀者,他說讀了這篇文章以后特別激動。我愿意為中日之間的溝通做一點小小的添磚加瓦。

    百多年來的歷史實踐,使我們有理由對那些基本命題給予進一步的檢驗、懷疑、反思以及超越。這也許是我們向前人致敬的最好方式。

    南 翔:韓老師的思考觸角比較多,有些地方非常深入,有些地方自己也在猶豫。比如您在海南生活了30多個年頭,雖然中間常?;睾?。我們知道海南這塊土地有自己的特質,包括文化、歷史,乃至革命的資源。紅色娘子軍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存在。您寫文章的時候先會想起自己下放的經歷,后來再涉及前往紅色娘子軍故地的感受,尤其到了瓊海的感受。2003年這篇文章在《當代》發表時一些真正的娘子軍戰士已經年邁,有的人的生活現狀也不太如意。您在文章里寫到看到這些情況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并由此思考了很多歷史現實方方面面多重的關聯。您的實際感受是怎樣的?到目前為止怎么樣評價這一代人的犧牲,甚至不止一代人的犧牲?包括您后來在很多散文中涉及到一個主題——革命的意義,我想這也是我們很多人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怎樣思考這種關系?

    韓少功:我是1988年遷居海南的,諸多體會之一,是對海南的女性特別敬佩。是不是男人大多出海打魚、闖南洋了,反正海南的女人特別能吃苦耐勞,脾氣很好,去田里干活,下海打魚,開店做生意,甚至在當年組成紅色娘子軍,沖鋒陷陣扛住“半邊天”。當然,她們的故事也有辛酸和沉重,包括有些娘子軍戰士,后來在某些事件的沖擊下蒙受冤屈。

    有一年,我在某地掛職鍛煉,一個財政局長來匯報稅收情況,讓我大吃一驚,發現這個縣的個人所得稅占全部稅收的1/4。我問這里有這么多有錢人嗎?對方吞吞吐吐,后來才知道那不過是對不正當行業的“征稅”,不好叫什么名目。而且這種行業還涉及餐飲、旅館、服裝、美容、醫藥、交通等更多稅種,更讓人震驚。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一個不斷探索、摸石頭、包括試錯和糾偏的過程。我并不是要“裝圣母”,但不能忍受一部分人的“人性解放”建立在對更多人壓迫和欺凌的基礎之上。正是在那里,我對中國道路、包括中國的紅色娘子軍有了新的認識。革命當然是暴力,是破壞,是狂飆,是把天捅下來,但革命是卑賤者最后的權利,是沒有任何和平改良可能的時候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確有必要反思歷史,但沒理由因此而把引起革命的原因,把人世間的不平和不公,當作美好事物敲鑼打鼓地迎回來。

    南 翔:讀大地之后是讀時代,這一部分的內容更豐富,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這里有三個詞,一個叫“實踐盲區”,一個叫“實踐窄道”,一個叫“實踐浮影”。我們現在全世界都在搞高科技,都想占領高科技的制高點,但是這個投入非常大,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搞得起來,比如說像高能粒子對撞機,動不動幾百億上千億的投入。另外在市場經濟時代,好多我們最需要的東西也可能沒有人搞。為什么呢?資本是逐利的。這樣就會出現很多盲區,需要搞的沒有錢投入,不需要搞的因為利潤大,所以投入卻很多。再者,我們現在的分工非常細。包括學科也是這樣,我曾經讓中文系學生學習做對聯,因為在我看來對聯里包含了很多語文的內容,但是學生跟我說我是學現當代文學的,不是學古典文學的,不會寫對聯?,F在文學作品評獎也是,分門別類劃分很細,報告文學就是報告文學,散文就是散文,好似兩不相干。今天下午我參加一個評選,有一本書是散文作品,但每篇散文前都有一段詩,評委就提出異議了,說無法歸類在散文類別下。剛才路上您也說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當年有個書店把您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放在了工具書一欄。

    韓少功:對的,后來有個讀者看到給書店寫信,說你們那個書擺錯了,《馬橋詞典》是小說。這個書店還挺負責任的,隔了一個月給讀者回信說他們認真研究過這本書,認為沒有擺錯。

    南 翔:《人生忽然》寫到實踐浮影。不說現在很多人真正意義上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弱,就是需要所學的知識互相打通的地方,也是彼此隔膜,到處是“門禁”。我之前碰到一個大學同事,她曾是舞蹈系的系主任,她跟我開玩笑說舞蹈系進教師也強調招博士,招來舞蹈學博士或許可以寫論文,但不會跳舞。您特別強調專業打通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我們知道您還回到寫《馬橋詞典》的地方自己種菜,那么您怎么看實踐和理論之間的關聯?

    韓少功:人類的知識越來越多了,但這通常是指書本知識、間接的知識,而直接知識、實踐的知識卻相對地越來越少。所謂“巨嬰”,“巨”在文憑上,“嬰”在實踐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脫離實踐的那種。不到一百年前,中國的軍隊就是農民的軍隊,一個連長或營長還要帶一個文書官,負責看公文、看地圖。到現在,我們的文盲率降到4%以下,高校毛入學率達到了50%左右。這是挺好的事。但也帶來一個問題,我們是通過讀書、讀屏來認識世界,那么書本知識是不特別可靠?不一定。舉一個小例子:據統計,美國每年的醫療開支的一半,用于病人的生命最后60天,很多高級的儀器、昂貴的藥物都花在植物人、準植物人身上。還有一塊是花在治療性無能、謝頂上,但很多非洲的地方病,還有全球幾千種罕見病,同樣是病,同樣人命關天,同樣是探知人體奧秘的寶貴入口,但因為不具有商業意義,相關的購買力弱,就總是被醫藥商們及研發機構棄之而去,病人只能等死。市場和資本的邏輯是,一切都是為了賣,不賣沒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在知識生產看似高歌猛進之下,是不是有隱患、有盲區、有失衡、有嚴重的扭曲?

    由此可知,“科學主義”的神話是大可懷疑的。科學并非無所不知,被市場和資本所制約的主流科學,甚至從未打算有問必答和有疑必究。坦白地說,我這一類文章是想回應五四以來啟蒙主義的基本命題。比如那時有一個德先生、一個賽先生,還有一個莫小姐,是指民主、科學、道德。但百多年來的歷史實踐,使我們有理由對那些基本命題給予進一步的檢驗、懷疑、反思以及超越。這也許是我們向前人致敬的最好方式。

    我說得對不對,并不要緊。重要的是,作家總得有點感受、知識、思想的干貨,否則你憑什么讓人家來讀?

    現 場 問 答

    南 翔:剛才與在座的讀者朋友分享了《人生忽然》的部分內容,分享了讀大地、讀時代、讀自己。大家可以看到韓老師所關注的問題,辨識度高,思辨性強,創新特質很突出,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聽 眾:韓老師好,我想問一下真實經歷對您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韓少功:你這個問題很好。其他作家的情況我不知道,至少在我的作品里,人物多多少少都有原型的依托,而且越到后來,我越喜歡利用這些原型,覺得這樣的寫作既輕松,效果又好,還容易激發自己的情感。我有一本書叫《山南水北》,寫湖南汨羅鄉村的事,當地的農民也讀,而且能猜出七成左右的人物寫的是誰。

    聽 眾:我前幾天跟深圳大學的幾位年輕老師聊天,大家聊到了大學排名的話題,您是如何看待大學的排名現象?現在一些老師也抱怨,過于依賴評級剝奪了他們在科研方面研究的時間,我想問一下,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南 翔:比如前不久某高校發生的一起惡性事件,原因很多,但是現在高校的非升即走,是不是導火索之一呢?值得思考。比如課題化生存,拿到國家級課題可以少上課,可以晉升職稱。我到現在沒有了解清楚為何是這樣強大的課題化生存和論文化生存?包括學位的強調,越高越好,前不久深圳一所中學招聘,最后入選的一二十名老師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本碩連讀的學歷背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說,天才就是偏才。一個大作家可能需三項全能,理論,創作,翻譯,比如錢鍾書、張愛玲創作和外語都好。但沈從文外語就沒有多好。現在,在論文、學位這一方面求高劃一,我覺得并不是一件好事。

    韓少功:我非常反感大學的分級。國家想集中資金,培育一些重點大學,盡快培育出一些科研攻關的骨干力量,這可以理解。但劃出三六九等,弊端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形成知識利益分配的等級化和壟斷化。這對受益方有害,造成有些人不勞而獲,少勞多獲,滋生惰性和腐?。贿@對被排除在外的學校更有害,造成資源和機會的分配不平等,挫傷更多人才。

    我們憑常識都可以知道,一個名牌大學中不是所有專業都好,一個好的專業里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好。但眼下事情荒謬到一些用人單位要計較“原始學歷”,如果本科學歷不夠高貴,一切免談。這種“出身論”有點令人發指了吧?我認識一個長江學者評委會的資深評委,他說:韓先生,我們也知道“滾滾長江都是水”,但我們也有難處啊。我有自己的專業局限,對專業之外的事務沒多少發言權,所以投票時只能看材料。有些人的材料就是好看,你要什么他就有什么,項目、C刊、學歷、獎項……都有,你怎么辦?哪怕評委們都不徇私情,但也沒有理由去否定是不是?我說這個故事,是說制度設計很重要,制度不合理的話,好人也辦不成好事。很多“內卷”現象都是制度弊端造成的,甚至會逼迫一些“好人”也雞腸小肚、拉拉扯扯、急功近利,產生大量的學術泡沫和文化垃圾,浪費了錢還是小事,耽誤一兩代人是大事。

    聽 眾:我想問一下,《馬橋詞典》是怎么構思的?這個作品不按傳統小說手法創作,用了人類社會學、語言社會學科等一些詞典的方式來記述馬橋的歷史,為什么會進行這樣的處理?

    韓少功:第一個原因,是我當知青時,對不同方言有感受的積累,社會語言學的興趣有所萌動。第二個原因,是用詞條展開的這種方式,方便把小說和散文的因素融合起來,剛好契合了當時我對小說傳統僵化樣式的懷疑。我翻譯的米蘭·昆德拉小說里,有一章《誤解小詞典》,效果似乎不錯,于是我自己也覺得可以一試。

    (本文據“文學的回望與前瞻”——韓少功新書《人生忽然》分享會實錄整理)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SUV|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91精品国产色综久久|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香蕉在线观看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98色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69精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