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益”,虎娃賀春薈萃文藝新風采
2022年虎年到來之際,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雙減”“雙增”的重大教育改革部署背景下,中國教育電視臺少兒節目中心聯合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新華網客戶端、北京廣播電視臺卡酷少兒衛視共同策劃、錄制了《虎娃虎妞賀新春·2022少兒春節特別節目》。此特別節目旨在以傳統節日為載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融入少年兒童的生活;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人、熏陶人;用優美的傳統藝術滋潤修養心靈,美化溫暖生活,同時為少年兒童的文化藝術交流搭建平臺。晚會圍繞“公益、溫暖、童趣”的主題,立足時代、呼應時事、關切實際,展現了煥然新生中國年,同時突出了公益屬性,號召全國少年兒童形成積極向善、人人公益的理念,從文藝活動中培養青少年兒童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立足時代:傳承民族國粹升維紅色主旋律。晚會借助中國傳統元素烘托節日的歡騰氣氛,關注時代進程激勵奮進的青春意志。節目由原創拜年序曲《過虎年》開場,傳統紅綢舞借力青少年的動感熱情,烘托出濃濃的節日喜慶氣氛。武術表演《少年當自強》用陽剛氣勢和武術精神的傳承盡顯中國功夫之美,昭示少年強則中國強。《國風音樂少年》節目帶來民族與流行、傳統與現代的花式跨界,演員們將琵琶、阮、嗩吶、二胡、古琴等民族樂器演奏得出神入化,古色古香的卷軸大屏創造出意想不到、身臨其境的視聽效果。民族藝術表演融合了民族與流行兩大元素,一組充滿活力與樂趣的拉丁舞、蒙古舞、街舞中西舞種的碰撞與融合,充分展示了少年兒童的多才多藝和審美獨立,體現藝術的創新跨界之美。合唱《盧溝謠》展現盧溝曉月的美景和七七事變后宛平城頭留下的累累彈孔。舞蹈《溫暖的家》和《戰火中的童年》以延安保育院接收培養邊區干部、軍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遺孤的溫情故事,讓孩子們了解歷史,堅定理想信念,更感悟在黨的領導下,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歌唱藝術家吳碧霞、王莉分別和女兒一起演繹經典紅色歌曲《紅梅贊》《天之大》,以兩代人的聲音傳播時代之聲,弘揚主旋律與正能量。
呼應時事:心系社會尋共鳴引共情遞溫暖。晚會不但關注兒童的文娛體驗,也注重人文領域的價值觀發掘,心系社會、關注時事熱點、緊跟時代步伐。春節期間,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開幕,精彩的冬奧獲獎舞蹈《冬季狂想曲》,為每一個運動員喝彩加油。舞蹈《踏著山路去上學》通過展現苗寨姑娘在上學路上的歡快情景,表達了山區的孩子對學校的向往和祖國的熱愛,唱響鄉村振興的贊歌。抗疫主題詩朗誦《孩子,你看到了嗎》,老一輩播音與表演藝術家同孩子們一起登臺,通過老人的闡釋,孩子們看到了什么是同心協力戰勝疫情,以及這場疫情帶給孩子們的思考,在情感上將晚會的氣氛推向高潮。歌唱家閻維文與自己的外孫和孫女同臺演繹膾炙人口的軍歌《小白楊》,展現了幸福家庭的縮影,在傳遞美好歌聲的同時表現出傳承之美。
關切實際:公益文藝破圈融合。晚會以藝術為媒,點明社會問題并弘揚了公益的理念,以文化育人,表達社會關切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目前,我國公益事業的基礎問題是愛心普及和公益習慣培養的問題。針對于此,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認識到中國公益土壤的培養、公益環境的改善,需要從娃娃抓起,少兒公益春晚便成為極佳切入點。通過寓教于樂的旋律,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滲透愛心與關懷的公益理念,使少兒公益事業吸引受眾關注,引起社會重視,并進一步得到實踐的可能。晚會中,革新里小學的原創小品《再見,小眼鏡》從孩子的視角表達近視防控的心聲,其構思便來源于對“雙減”政策的重要性和落實的必要性的思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教工程的發起人闞麗君會長借此節目發起號召,呼吁小朋友們、大朋友們一起做公益,用于藝教工程素質教育的發展,從小樹立公益習慣和互幫互助的品格。晚會發起的“人人公益從娃娃抓起,我們在行動”的倡議活動也是創造優良公益環境的有效舉措。晚會讓公益理念與文藝節目破壁相融,用煥然一新的優質內容引導兒童,關愛兒童,呵護與培養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