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紅嘴山
    來源:中國環境報 | 秦錦麗  2022年02月22日08:50

    稀奇這锨的模樣:又禿又小, 锨面巴掌大,锨刃豁豁牙牙,锨把一米見長,爬滿深凹的指痕,一副飽經滄桑的樣子。

    這是我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檔案館看到的一把锨。初看,以為展覽農耕文化呢。再看,原來是四房吳鎮南坡村上溝社林業員、甘肅省勞動模范郭富山生前用過的。鐵锨能用成這樣?我好奇地拿起來用力握了握,這一握,就握住一個悠長的故事。

    隴中苦瘠,甲于天下。史籍上,“禾麥無收”“民大饑”的記述很多。隴中農業小縣會寧,民生尤為凋敝。

    1964年,毛澤東提出“綠化祖國”“消滅荒山荒地”的號召,貧瘠干旱的會寧響應如云。村村辦林場,社社搞綠化,一時豪情滿天。四房吳鎮南坡村上溝社在挑選林業員時,年屆半百、最肯下苦的郭富山成為首選,派到紅嘴山去種樹。

    “紅嘴山是紅色的嗎?”

    當地的朋友說,紅嘴山是一座北向南的獨山頭,光禿禿的矗立在村子對面。山上多為紅紫筋土,常年干旱,年降雨量不到四百毫米,地表硬如鐵殼,寸草不生,被叫作“旱塬上的火焰山”,能渴死蛤蟆旱死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里曾組織社員幾度大戰紅嘴山,但吃苦流汗換來的卻是幾株稀疏的小老杏樹,從此提起紅嘴山,社員們頭搖得像撥浪鼓。

    郭富山卻背起鋪蓋卷,扛上镢頭拿上鍬,挑著水桶上了山,開始了劈山造地、植樹造林的生涯。

    在半山腰,他箍了兩個簡易窯洞,蓋了一間土坯房。無路。無電。無水。天不見飛鳥,地不長野刺。但無怨亦無悔,鋪蓋卷一撂,此處為家一住23年。

    郭富山種下了第一批樹苗。很快,葉子黃了,落了,旱死了。沒有水,樹苗萬萬活不成。郭富山每天雞叫頭遍就摸黑出門,高一腳、低一腳到五里外的堿溝去挑水。溝深200米,兩邊懸崖峭壁,抬頭一線天,挑一擔水得一個多小時,郭富山一天來去幾回。

    挺過春天,小樹苗搖搖晃晃綠了腦袋,郭富山的臉上浮起一層笑意。哪知,進入盛夏,樹苗一半竟蔫巴枯萎。郭富山看著寸草不生的魚鱗坑猛然醒悟:旱地地畔溫度高,禾苗容易枯死。他捧起手唾一口唾沫一搓,舉起镢頭開始整地,把水平溝挖成反坡地,把原來的荒坡挖成寬五米、深二米的反坡梯田,把底層死土全部深翻、表層地土換到中間。

    山高路遠,他挑著擔子到堿溝去挑水,一口一口地噴在地埂上用拳頭砸打,所有修的反坡地埂他都用拳頭砸打過兩三遍,這樣整出來的梯田面寬,利于儲水保土,樹根深扎。偶遇雨天,他高興地趁土濕著加緊捶打,筑成硬棱硬畔。

    啪啪啪。嘭嘭嘭。寂靜的紅嘴山被瘦小的郭富山捶搗得地動山搖,生氣勃勃。

    有時鉆在崖畔荊棘林里刨食的雀鳥或山雞被驚得呼啦啦飛旋起來,“呱呱呱”“唧唧唧”在他頭頂上空旋轉幾圈,又像笑又像逗。

    當地農民說,郭富山的拳頭堪比鐵錘,氣功師、武術師的拳頭比不過。

    不幸,有天整地時,轟隆一聲,土崖塌方,他被埋得只露出個頭,嘴巴眼睛鼻子里全是土,他用盡力氣從土堆里一寸一寸地爬出來,嘆道:“看來老天爺爺叫我再種幾年樹呢。”坐下緩緩神,抖抖土,又揮锨干了起來。

    一個人,一座山。從一道坡到另一道坡,從山腳到山頂。他用上下剝皮、層層抽筋的土方法,劈了耙,耙了平,平了翻,磨禿30多把鐵鍬,移動42000方土,足夠5噸載重汽車運8000多趟,榆木鍬把上握出了深深的指痕。

    冬天,漫長瓷實,寒風吹雪,地鎖河封,一片肅殺。唯有紅嘴山,因為一個老人的勞作,而活著。

    為了補充挑水的不足,他在紅嘴山林地上部的荒山上開挖縱橫交錯的引洪渠幾百米,一下雨,山上的水都引流到紅嘴山的林地里,萬無流失。偶逢大雨,他不顧擦滑,提個水桶把溝溝洼洼的積水舀起來,澆到地里。

    生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后,林成地熟的紅嘴山變成眾人垂涎的“奶酪”。有人瞅著山上的樹想分幾棵燒柴,有人看準了山上的反坡地能退林種糧。眼看十多年的心血就要付諸東流,郭富山急得奔走呼號,“不能把紅嘴山分包到戶呵,承包也得叫郭富山承包呵”。

    心底無私,感天動地。紅嘴山沒有易主,久違的喜鵲喳喳喳地給他報喜。

    又一輪深翻復整,換苗補栽。冬去春來幾年后,榆、杏、椿、梨、蘋果與側柏、油松、枸杞、白臘、杜仲、沙棗樹混栽混長,150多畝的紅嘴山林場長起了3萬8千多棵樹。

    你問,咋個郭富山?

    登上會寧縣城東山,兩米多高的花崗巖底座上,佇著一座1米高的半身銅像,飽經風霜的臉上,笑容可掬。他安詳地俯視著全城,見證著會寧的日新月異。銅像本尊正是郭富山。

    一生貧寒卑微的郭富山生前一定想不到,百年之后,能化一尊銅身!據說這是全國唯一一尊農民銅像。更體面的是,銅像后面的碑文,是一位領導口占手書的贊頌郭富山精神的七律:

    二十三年風雨侵,荒山落戶寄情深。細枝嫩葉農夫汗,金果紅花赤子心。坡變梯田人謝世,地生芳草鳥歸林。功名不在位高下,造福兒孫最可欽!

    原來,這位領導與郭富山,結有一段珍貴的友誼。

    紅嘴山綠了后,郭富山的“蛇蛻皮”整地法和他的紅嘴山如神話般在遼闊的旱塬大地傳播開來。

    1974年夏季,隴中又遭旱災。在甘肅任職的這位領導前往會寧視察時聽說了郭富山的事跡,特意到紅嘴山看望他,稱他“為旱塬上的農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臨別,領導拿起一把锨頭磨得又禿又小、锨把磨得又短又細的鐵锨說,這把鐵锨我帶走了。郭富山驚訝地問,你要鐵锨做什么?只見他把锨轉過來轉過去說,我要在干部會上給大家看看,講講你郭富山!

    一晃又是四年,這位領導晉升省領導。他第二次到會寧視察工作時又提出要到紅嘴山,此時的紅嘴山樹木成林,鳥語花香,一片郁蔥,領導望著郭富山,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1980 年,當領導第三次來時,郭富山富裕了,高興地從窩棚里端出山上自產的蘋果招待。領導擦擦咬了一口,哇,鮮脆香甜,他為旱塬上能夠長出如此優質的果品而驚喜不已,說蘋果里注添了郭富山生命的芬芳。

    在場人,感佩淚落。

    老實巴交的郭富山臉紅得像蘋果一樣。

    不久,郭富山被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 20 多年的夙愿。

    紅嘴山變成了花果山,變成四房吳鎮的一塊綠色瑰寶。郭富山卻瘦了,老了,饑一頓飽一頓招致得了胃病,身子彎成一張弓,兩鬢日漸霜白。公社黨委給他先后派過十多個接班人,都因受不了紅嘴山上的勞動強度,自動告退。1986年冬天,郭富山的胃病轉成胃癌,疼得吃不下飯,務樹力不從心。但他不聽家人勸說,守著不下山。后不得不被村委強行抬下山。街坊鄰居都來看望,無不痛心地說,郭老漢的心血澆綠了紅嘴山,掏空了自己啊。

    在病榻上,郭富山最放心不下的是紅嘴山。他托人給遠在北京的領導寫了最后一封信。說,我栽成一山的樹,卻沒帶出一個可心的接班人,我虧了黨哇。希望組織派得力的人管護紅嘴山,這樣我才能瞑目……

    很快,他就收到回信,信里真誠地寫道:“你把一生貢獻給綠化祖國的偉大事業,你用雙手綠化了一座荒山,但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一座大山。你為綠化家園、造福后代,不計名不計利,全心全意奮斗一生的獻身精神是留給后人無價的財富!放心吧,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號召植樹種草,保護山林。人民的事業總會后繼有人。你放心養病吧!”

    這份深厚友誼,勝過年輪,跨越滄桑。1987年清明節后第5天,72歲的郭富山離開了人世,一個綠色的靈魂、一顆旱塬赤子的心,完全皈依那廣袤的原野,皈依綠色的紅嘴山。

    2000年7月,年逾八旬的領導再回甘肅,再次登上會寧東山,步伐堅毅地走向“郭富山”,向老林業員深深鞠了三躬,表達了最深切的感情和對造林綠化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一個窯洞就是窩,三個土塊撐一鍋。

    如今,窯洞已坍塌無跡,小土房孑然孤立,里面黑黢黢的,灶臺倒塌,柴灰依稀。我們一行幾人低著頭、貓著腰出出進進,個個面色凝重,遙想當年,咀嚼著一組數字:23年,7000多個日日夜夜,以五尺之軀移動43000方土,修起753塊反坡梯田,栽下38400棵樹,磨壞30多把鐵鍬,磨斷20多根扁擔……

    他不是凡人郭富山,他是新時代的愚公!

    有富山精神照耀,有國家西部大開發和退耕還林(還草)的好政策,童山濯濯、“苦甲天下”的會寧通過22年艱苦奮斗,建成百萬畝林。郭富山的家鄉四房吳鎮,從2016年起,先后在紅嘴山周邊退耕還林、荒山綠化1萬畝,其中在紅嘴山山頂退耕還林1900余畝,并將樹種擴大為油松、側柏、刺槐、三毛桃、文冠果等。得植樹造林的好處,上溝社的百姓家家蓋起了新瓦房,戶戶過上了富裕的日子,鄉親們提起郭富山,滿口敬重和懷念。四房吳鎮夸出海口,要乘勢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北方生態小鎮。

    “郭富山老人的臨終遺愿實現了。”上溝社村民張陽欣慰地說。

    “他還留下別的遺囑了嗎?”“有,就是把他埋在紅嘴山。呶,他就埋在那里。”順著張陽的指向看過去,一坯黃土臥在梯田根兒。墳上幾片五彩紙被風吹得飄飄揚揚,那是清明節時孫女婿康映給別上的。康映曾跟老人在山上挖土種樹幾年,耳濡目染爺爺愛樹如命、守山護山的品性,也對這山生出感情,為防止樹林失火,他一直上山不抽煙,上墳不燒紙。

    這就是傳承。側耳聆聽,山風過處,一片窸窸窣窣的輕響,那是草木獻給郭富山深情的歌唱。

    一百多年前,一位獨居湖邊兩年的美國作家,將兩年在湖邊生活的所見所思所聞記錄下來,集成一本書,以湖名書《瓦爾登湖》,成為世所公認的自由、自然、生命的隱喻。

    那么,紅嘴山還是一座山嗎?

    長著一山樹,一山嘩嘩啦啦會呼吸會唱歌的樹,它當然是。卻也不是。

    它已圖騰為赤誠和奉獻的化身,拼搏和奮斗的影跡,人生前行的支柱和燈塔。

    【作者簡介:秦錦麗,筆名牧子,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傳記文學委員會主任,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員。著有散文集《月亮沒有爬上來》、《月滿鄉心》;長篇紀實文學《永遠的月牙泉》(合),科普圖書《尋寶高原—甘南金礦》(合),報告文學《大地作證》(合)等。曾獲中華寶石文學獎、冰心散文獎、黃河文學獎等。】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igao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国产精品三级国语在线看|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