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古塔之殤
    來源:文藝報 | 阿 瑩  2022年02月16日08:08

    似乎滄桑的遺跡大都藏匿著難以言狀的悲憫。

    我在魯迅圖書館不經意間看到一本磚頭厚的《陜西古塔》,略略翻開,竟是三秦大地的古塔攝影集。而且讓我驚奇的是,那些形態各異的古塔爭奇斗艷,有的像豎壘的蘋果,有的像草叢里的石屋,有的像崖上的望樓,有的像直立的子彈頭,有的藏之于鬧市,有的棄之于荒野。這些飽經風霜的古塔顯然歷經磨難,卻依然雍容不減,即使藏身于郊野,頹廢中依然昂首傲慢。是啊,每尊古塔的背后也都隱藏著一位設計師,翻閱這部影集就是與一個個古人進行對話,而能匯集如此多的古塔也是一項功德呢。

    我似乎沒費什么周折就找到了作者,此人姓馬,竟然是1970年生人,一臉憨憨的靦腆,一口地道的關中口音。我說書中收集的三百多個古塔,我大約只見過十幾個。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延安的寶塔,涇陽的崇文塔,再就是彬縣那尊古塔了,聽說那座塔剎還是唐玄宗親賜的名號。

    那年我們去大佛寺春游,一眼就看到有尊古塔處于鬧市之中,居高臨下,玉樹臨風,狀呈八角,逐高七層,飛檐斗拱,吊鈴蕩悠。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層層密檐下一圈突出的磚飾像一串花瓣,似人為套上去的葉蕊,真可謂儀態萬方了。當地民謠稱之為:七層層,八棱棱,二十四個窟窿窿,五十六個風鈴鈴。遠望塔剎,確有如挺立于古道上的一尊大佛,不動聲色地品味著夏暖冬涼,靜靜地把悲憫播撒進百姓心田;近看塔剎,又會被雍容的氣勢所震撼,呼喚著南來北往的商客,撫慰著田疇間勞作的百姓。身后有一面遠遠的嵐山,猶如巨大的綠色屏風,襯映著一條清清的小河嘩嘩流淌。饒有趣味的是,當地人也將此塔稱之為雷峰塔,與西子湖畔倒塌的塔剎有著同一稱謂,似鎮守著一對情侶的悲歡情緣,也給多少人帶去了悲憫的幻想。

    聽到我的感慨,攝影家翻開古塔集,指著其中一頁說,這個開元塔應該是皇家寺院的古剎,否則唐玄宗不會高看賜名的,可惜如今只剩古塔不見古寺了。我于是與他細細聊開,想不到他為這本攝影集耗時十年,幾將三秦大地上的古塔盡搜其中。由此而知,三秦最高的塔是富平的崇文塔,有八十二米之高,最矮的是藥王山的北魏造像塔,只有一米多高,也許那還是黃河以北最古老的塔剎。

    年輕人的執著調動了我對古塔的熱情,后來翻閱資料細細考究,想不到那已在中國人心中扎下根的塔剎,竟然產生于古印度,是佛教特有的一種建筑物。大約是在公元五、六世紀,釋迦牟尼圓寂后,當地佛徒為埋葬佛祖“舍利”而修造了塔,稱之為窣堵波。當然,那時的塔是半球型的覆缽狀,內填泥土,外砌磚石,頂部有一平臺,四面是石砌的圍欄,正中立一傘柱,塔下則有一圈石質圍欄和拱門,石面大都浮雕有精美的圖案。這塔形與中國古代帝王的墳冢有些相似。我想古人對神圣的尊崇,也許都喜歡將其長眠之地壘以高丘以示懷念吧。

    然而,隨著那本古塔集一頁頁翻過,我才知曉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入,塔也悄悄地在中原大地站住了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古塔,是漢明帝時期在洛陽白馬寺建造的印度式的塔。史書記載,漢明帝的陵寢就建有一個印度式的塔,只可惜早已消弭在歷史的塵埃里了。

    由于“塔”在中國的建筑語匯里,沒有對應的形式,所以當塔傳入中國以后,曾有過多重譯法,不僅有窣堵波,還有浮屠、方墳、圓冢、靈廟十多種。后來人們根據梵文“佛”字的音韻“布達”,造出了一個“荅”字,并加上一個“土”字旁,以表示埋藏舍利之意。看來,這個“塔”字竟然是一個年輕的詞匯。

    當然,塔的形式很快便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與漢地的樓臺、殿閣、亭榭、門闕等高層建筑相結合,有的呈現為圓狀,有的變為方形,有的堆成六角,有的砌為八棱。而且層層向上,每層都添加了一道密檐,猶如一座高聳的樓閣,傲立于山崖之巔,棲身于曲水之畔。塔頂一般都設有天宮,藏匿經卷佛像;塔下則藏有地宮,存放舍利和圣物。

    當然,從漢唐以降,塔的建筑材料和外形也多有變化,先后有磚的木的沙的泥的糞的,還有金的銀的鐵的和琉璃的,最終是以木塔為主轉向以磚石為主了。而且,塔的內容也以埋葬舍利,引申為引領風水了,其式樣也統一到中國式的樓閣密檐式了。當然,古塔內多有階梯可達塔頂,方便四周觀望,從而便派生出了護法鎮邪、文化風水、登高瞭望的功能,演變成當地的標志性建筑了。所以,古代的城池要寨大都建有高塔呼喚風水,這也成了文人騷客喜歡登臨抒懷的風景名勝了。因此,古塔不僅僅局限于建筑學層面,還承載了東方的歷史、宗教、藝術等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東西方文明的重要媒介,今天我們就可以從中撫摸到文化交流的深度。

    我疑問,僅憑個人的力量何以能窮盡三秦古塔?攝影家告訴我,他每次出門采風都要做些功課,將縣志中記載的古塔羅列出來,然后再遍訪當地名人,尋找方志遺漏的古塔遺跡,即使只剩下斷壁殘垣,也要想辦法留下蹤影,以便為后來的研究留下依據。后來,攝影家振振有詞地說,此集應是我省古塔的集大成,所以才吸引專家們踴躍作序。我有些激將地問,三秦地面上的遺址多去了,為何要專找古塔拍攝呢?他毫不遲疑地說,古塔是中國化的舶來品,每一尊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

    所以,古塔實乃絲綢之路文明交融的結晶啊!

    聽見這樣的評價,攝影家不無憂郁地說,關中盆地本是漢傳佛教的圣地,佛界人士時常將長安稱之為佛都,就是因為漢傳佛教八大祖庭中,有六大祖庭居于長安。所以,那唐代杜牧吟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也是對當時長安的描述,也讓今人從中窺見佛教當年的繁盛,而那與佛相伴的塔剎也必然會跟隨其后,像春筍一樣拱出地面,屹立在崖邊河畔,一邊播撒著佛經偈語,一邊給人們帶來紛繁的遐想。但是,留存在黃土高原上的古塔經受了千年的風雨剝蝕,如果不加維護必會逐漸散失在風霜里,即使已存留影集里的古塔也有些不見蹤影了。何況,有些人為的破壞更會讓人扼腕長嘆!

    怎么還有人為的破壞呢?我有些驚異地望著他的眼睛,只見他冷靜地說,你所欣賞的彬州就與佛陀有緣,那尊現在已屬世界文化遺產的大佛依山而立,曾經吸引唐僧取經途中小憩,至今仍在散發著脈脈佛韻。而與石佛遙遙相望的古塔,矗立在熙熙攘攘的彬州城內,已然成為這座小城優雅的標志了。在上世紀80年代,彬州人在維修古塔時發現了塔剎的天宮秘藏,一個蓮花石座,三十尊銅佛造像,且讓彬州人好一陣激奮。不過,塔剎顯然經受過昔日兵匪襲擾,走近塔身隱約可見累累彈痕,但仍不失卓然風華,似在笑望大宋以降的風云變幻。可是歲月的年輪進入本世紀初葉,街人忽然發覺古塔旁邊的街道,常常傳出一陣陣挖掘聲,若走近了聲音又消弭了。警方當即進院盤查,發現一小屋地面竟挖開了一個伸向古塔的地洞,盡管當場抓住了灰頭土臉的租房人,可另一個黑影瞥見警徽慌慌翻墻逃竄了。

    古道熱腸的彬州人未曾料到,12年后的一個夜晚,開元寺塔的地宮寶物終于被野蠻地盜出了地宮,運到黃河岸邊一家大院去了。后來人們才知道,上次僥幸逃跑的那個黑影盡管混過了一個生肖輪回,卻依舊對彬州古塔念念不忘。

    這次賊人為實施此番罪孽,竟然做了精心準備,先在遠離古塔的街道上,租賃了一間簡陋的門面房,掛上了“川湘食府”的牌匾。白天,爐火通紅,熱賣菜肴;晚上,門窗緊閉,偷掘盜洞。這些年來,人們耳聞目睹過形形色色的盜墓大案,可當警方后來發覺破綻鉆進洞口,也禁不住驚訝不已。那黑影竟然準備了全套工具,掘進的工兵鏟、維持的制氧機、支撐的護板、測量的激光儀,挖掘設備一應俱全。而且,為防止洞穴塌方,每掘五六米就拐個彎,一條暗洞就像一條蟄伏地下的毒蛇,曲曲折折地向著古塔踴動。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夜間面袋盛土,白天堂皇運出,一個驚天的陰謀就這樣頂著朗朗日月上演了。

    這個陰謀進行了整整十個月,當他們掘進到247米的時候,摸到了地宮的石壁。黑影擔心塔基深埋于地下容易積水,便翻到地宮頂部,從上面揭開了兩塊方形青磚,窺見了一個沉寂了千年的地宮:左邊,是層層套裝的鎏金棺槨,似乎包裹了萬千秘密;右邊,一尊高浮雕的小石棺,生動記述著釋佛的生平事跡,而中間的棺槨里三只精巧的琉璃瓶,則供奉著佛門子弟頂禮膜拜之物。可憐地宮里十面鎮妖銅鏡,卻未能讓賊人有絲毫猶豫,幾乎一個晚上,就將地宮寶物搬空了。據說為了盜掘開元塔地宮,黑影做了整整三十年的準備!

    我吃驚地問道:這個案子破了嗎?

    隨后,我費盡周折找到了偵辦此案的刑警隊長。其實,當開元寺塔的地宮寶物被黑影輾轉騰挪之際,警方便接到密報察覺了,很快便在大江南北,織起了天羅地網,經歷了一個寒暑,便將黑影牽起的地下人脈一網打盡了。

    盡管刑警隊長見識過許多稀世珍寶,對地宮之物也有心理準備,可當那些寶物一一擺到面前,依然讓他感到內心震撼,一件件寶物發散著悠遠的光彩,一尊尊密函蘊藏著神秘的力量,一條條金絲維系著佛陀的悲憫……然而,這些珍貴的古物究竟是何方圣物?這地宮里究竟有多少寶物被盜呢?

    后來,他們在搜查開元寺地宮時,發現了一塊落款為宋代慶歷七年的物帳碑,上面赫然標明:“釋迦佛牙一顆,釋迦舍利一瓶,寶光佛舍利一瓶,觀音菩薩舍利一瓶。”尤其令人驚訝的是,碑文還記載了寺廟住持當年去朔方講經,曾專程拜謁過這枚唐代官吏供奉的佛牙。刑警隊長不禁倒吸一口氣,當年印度阿育王為安放四顆佛牙兩根指骨,以及8.5萬粒舍利修造了眾多佛塔,傳入中國的少之又少,每顆舍利都被尊為圣物。

    萬幸,后來從多地起獲的寶物,最終與物帳碑對應無右,可笑那個黑影還沒暖熱懷中的千萬巨款,就被戴上了锃亮的手銬腳鐐。而且如今這枚佛牙,流傳有序,既是佛之圣物,也是古之文物啊!當那最后一個寶函,一層層徐徐開啟,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顆用金絲纏繞的佛牙,一粒粒盛裝在琉璃瓶里的舍利,閃耀著五彩奪目的光澤,發出了悲憫的疑問。不過,我盯著墨色的物帳碑心想,這開元寺塔應為唐代古塔,可這地宮何以供奉著宋代寶物?后來我找研究者求證:首先,寺廟是唐代所建,否則何來唐玄宗賜名之說,而塔剎應為宋代所造,那八角古塔就是典型的宋代風格;其次,這開元寺里以前可能有一木塔鎮廟,宋人出于信仰和風俗,在偉岸的磚塔修成后,便將佛牙請出地宮瞻仰后,又重新送回地宮布置了供奉物品,比如法門寺地宮就記載了皇家多次供奉的經歷。

    不過,更讓我震驚的是,刑警隊長翻開古塔影集說,十多年前那次彬州古塔未遂案,就是這個黑影與其父所為,他當年僥幸逃脫后,依然惦記著彬州古塔,十多年后又糾集了“盜友”重操“舊業”,而且變得更為瘋狂可恨,先后挖開了興平清梵寺塔和旬邑的泰塔,又對岐山的太平寺塔、渭南的慧徹寺塔、代縣的阿育王塔和彬州開元寺塔實施盜掘,其動作之迅速、行動之詭秘,讓人感覺就像在閱讀連環偵探小說,也讓我們的刑警隊長破案之后,瞅著地下一條條黑黝黝的洞穴,禁不住仰天長嘆:置于鬧市中的古塔都能慘遭毒手,那遺于荒野中的古塔又該如何保護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刑警隊長聽到我之感嘆,卻拼命搖頭說,你絕對想不到,那個盜挖古塔的黑影在床頭也放著這本攝影集,可能他就是據此按圖索驥尋找到目標的,只短短幾年工夫,就將專家在序言里提及的著名古塔大多盜掘了!天哪!我撫摸著那本厚重的書集,心里簡直不是個滋味,拍攝古塔本是為了保護歷史遺存的,這每尊古塔都是一部煌煌大書,都有一段唏噓的經史故事,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結晶了,可那貪婪的黑影卻恰恰利用了人們的善良……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精品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国产精品igao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第100页|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