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擔當作為,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與當代文藝實際、中華文化傳統相結合的思想結晶,是新時代文藝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既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又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指導性,為新時代文學事業的發展和文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深刻闡述了文藝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地位作用、方針原則,是新時代新征程文藝再出發的動員令、進軍令,讓我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的開篇部分即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一百年來,中國新文學、新文藝能夠激勵受剝削受壓迫的勞苦大眾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激勵站起來的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激勵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億萬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激勵新時代的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網絡文學是互聯網在文學領域應用開創的新樣式、新形態,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吸收世界先進文化成果,滿足人民大眾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是互聯網時代大眾文化的重要樣式。對網絡文學工作來說,新時代新征程,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承擔起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十代會工作報告中對新時代文學的內涵及其使命任務作了清晰描述。作為新時代文學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的網絡文學,要充分認識新時代文學使命所系、價值所向,為新時代文學的繁榮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承擔文化強國建設的責任,需要把網絡文學放在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謀篇擘畫。要深化理論武裝,加強政治引領,團結帶領廣大網絡作家聽黨話、跟黨走,堅決擁護“兩個確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引導網絡作家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承擔新時代新使命,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把網絡文學的通俗易懂轉化成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把網絡文學的人多勢眾轉化成建設文化強國的眾志成城,創造新時代文學的新經典。
二、堅守人民立場,提升精神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要堅守人民立場,把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民精神富足作為網絡文學創作和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引導廣大網絡作家關注現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生活、新情感、新故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體現在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摒棄畸形審美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總書記對虛構、詆毀、丑化人民,割斷血脈、憑空虛造等現象提出了明確批評。部分網絡文學作者以消遣的態度、游戲的邏輯對待創作,習近平總書記批評的這些現象在網絡文學中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歷史虛無主義、“耽美”等不良亞文化,炫富、“躺平”等錯誤傾向不時出現,有的甚至引導了閱讀風氣,對此,我們需要旗幟鮮明地予以批判抵制。要引導網絡作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積極塑造厚重、剛健、先進、質樸的時代新人形象,提高網絡文學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三、堅持守正創新,引導精品創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當前網絡文學創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同質化、模式化嚴重,總體質量不高,精品力作偏少。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要引導網絡作家把提高質量作為生命線,把高產量提升到高質量,把大流量轉化為正能量,努力創作彰顯時代精神、體現中國特色、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柳青的一句話:“一個寫作者,當他完全擺脫模仿的時候,他才開始成為真正的作家。”網絡文學中照搬跟風、克隆山寨的情況相當嚴重,要引導網絡作家守正創新,拓展題材領域,開創作品類型,邁向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同時,一些網絡作家為了博眼球、博出位,也搞了不少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西。要引導網絡作家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既要適應互聯網特點,大膽進行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業態創新,又要接續起文學的精神傳統,決不能割斷血脈、憑空虛造,要立足新時代,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開辟新境界,創作更多精品力作。
四、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當前,網絡文學已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亮麗名片,上萬部網絡文學作品通過實體書、電子書、線上連載、IP改編等形式廣泛傳播,覆蓋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但傳播向海外的網絡文學作品,玄幻、歷史、言情類作品居多,反映新時代現實生活的作品相對較少。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要引導網絡作家“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五、追求德藝雙馨,營造良好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低格調的搞笑,無底線的放縱,博眼球的娛樂,不知止的欲望,對文藝有百害而無一利!”網絡文學進入門檻低,不少作者急于成名、急于獲利,用一些離奇甚至嘩眾取寵的情節吸引讀者,使“三俗”成為網絡文學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批評的“走捷徑、求速成、逐虛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等,都是網絡文學界現實存在的問題。要下大力氣引導網絡作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要通俗,但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要生活,但決不能成為不良風氣的制造者、跟風者、鼓吹者;要效益,但決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要流量,但決不能流量至上,要科學看待點擊率、訂閱量、粉絲量等量化指標,不以收入論英雄,不以名氣論優劣。要引導網絡文學網站加強行業自律,營造網絡文學天朗氣清、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態。
網絡文學是方興未艾的文藝新樣式、新業態,是新時代文學的重要生力軍。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網絡文學一定能夠高質量發展,承擔起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使命,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