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熱愛,也憑著那股子韌勁兒 ——訪網絡文學作家賣報小郎君
賣報小郎君曾是個寫小說“撲”了10年的作者。“撲”了十年,還能接著寫,他憑的是熱愛,也憑著那股子韌勁兒。
在2021年第六屆閱文原創IP頒獎儀式上,賣報小郎君創作的《大奉打更人》獲得了“年度最佳作品”“年度男頻人氣十強”“年度東方幻想題材作品”“年度影視改編期待作品”四項稱號,成為頒獎儀式上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陳定家評語:《大奉打更人》是一部植根傳統文化的銳意創新之作,作品在窮極仙俠小說萬千瑰麗想象的同時,將探案故事的種種奇思妙想發揮到了極致,在題材跨界融合與藝術手法創新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賣報小郎君說,自己是積累了10年才換來了一朝的破繭成蝶。從小學到高中,他寫作文一直不錯,頻頻得獎,是因為喜歡,也因為有成就感。第一次在鍵盤上打字寫文是在高中的時候,住校生周末回家能用電腦打字,平日里在學校就利用課余時間寫在筆記本上。“最初的寫作就是閉門造車”,他說,一開始沒有研究網文的行文特點,由于喜歡《西游記》,就開始模仿,執念于文筆詩詞,就鉚勁兒寫華麗的辭藻和“高深”的文言文。直到大學室友看到“苦不堪言”,他才意識到,網絡文學還需要考慮運用讀者能夠接受的語言風格。
于是他開始模仿金庸和古龍,也會到學校圖書館找一些名著來看,主要是揣摩文筆,學習他們文字間的轉折、鋪墊以及人設等等。不知不覺間,他離“故事”更近了。2008到2014年,賣報小郎君還是以“玩票”為主,自娛自樂;等到2014年他決定真正開始連載創作,到2017年,他都是“撲街”的,也就是一分錢也沒賺到。而這三年里,他白天工作,晚上往往熬夜碼字到一兩點,日復一日,全憑對創作的熱愛堅持著。直到現在,也依然保持著這樣勤奮不怠的創作狀態。
創作者一旦投入在自己的作品里苦苦琢磨,并不容易“出離”。最終,賣報小郎君決定跳出既有創作慣性,學習其他優秀作者的網文作品,研究他們寫得好的、能被讀者接納的地方。10年的創作實踐加上對故事的研究,他對劇情和文字的駕馭能力并不弱。《大奉打更人》的成功也就成為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這部作品在傳統男頻的基礎上,以多元素融合、輕松搞笑的行文風格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等走出了一條反傳統的新路。作者讓男主在修真世界搞起了推理,男主從一個捕快開始,揭開各方勢力的布局和手段,其中涉及儒家、道門、佛門、蠱師、巫師、術士等各方勢力,隨著查案的緊張推進,知曉得越多,整個顯露的漩渦就越大。
“盡管涉及這么多的布局和伏筆,賣報依然沒有把這本小說寫崩,體現了他的寫作能力很強,文字功底、情節安排、敘事節奏掌控都很強。”一位讀者在知乎這樣評價,“作者首先把男主當成了一個‘人’,主角俠義心腸,情節波云詭譎,讀者自然也就被吸引住了。”《大奉打更人》成為了現象級作品,并入選了2021探照燈年度書單“十大網絡原創小說”榜單。
作為一位能看到自己弱點,進而挖掘自身優勢的網文作者,賣報小郎君的心里一直裝著讀者。起點讀書App內“本章說”功能上線后,從技術層面拉近了讀寫互動的距離。除了自己琢磨之外,賣報小郎君在續更《大奉打更人》時,不斷與讀者交流,常常在一章續完后提出:“為盟主加更一章以示答謝”,或“今日三更,月票在哪?”“錯別字就靠眾親幫我挑了”“你們提出的問題我會在后面交代的”等等。也正因如此,讀者能感到自己與作者作品在情感和精神上的聯結。
賣報小郎君表示,他一直堅信寫作是一個沉淀的過程。從接觸網絡文學開始他就一直堅持兩點:一是不斷創新、自省、突破自我;二是耐得住寂寞。只有結合這兩者,才能為大家帶來更多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