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從來圖易必思艱
    來源:文藝報 | 王 馗  2022年01月24日08:30

    昆曲《瞿秋白》

    2021年,戲曲創作演出在受到疫情反復影響的情況下,在回應當前時代關切的藝術實踐方面依然走向了高點。作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節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2021年的重要主題,是包括戲曲界在內的中國各行業共同聚焦與謳歌的文化重點。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這一百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深深浸潤著百年來黨對中國文化切實的思想引領和藝術導向。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用與影響得到了更全面的彰顯。中國文聯、中國評協等單位主辦的“建黨百年紅色文藝經典研討會”,即從理論層面較全面地觀照到了革命文化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深刻影響,也深入地回應了黨的文藝政策對文藝傳承發展所產生的根本性作用,這是理性認識2021年度戲曲創作演出的重要前提。

    熱點現象一:“百年百部”戲曲精品創作

    2021年度戲曲界聚焦革命文化題材、現實題材的創作演出,深入揭示了近百年來黨的政策對戲曲藝術的指導,構成了中國戲曲尋求現代化的文化底色。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組織編撰、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百部優秀劇作典藏》以劇作家一人一部戲的原則,盡可能地納入了58部戲曲作品。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組織、王馗主編的《民族瑰寶——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優秀劇目百種》中,盡可能地收錄了101部少數民族戲曲精品劇目,瑰集了中國戲曲在百年中的代表性力作。這些創作不斷呈現著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對戲曲藝術進行改革的具體實踐,也突出地呈顯了符合戲曲藝術創作規律的多元化路徑,無論是以“三并舉”為基礎的題材創作類型,還是劇作家不同的創作個性,都是推動戲曲藝術繁榮的創作保障。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動的“百年百部”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通過驗收演出的方式,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創作為迎接建黨百年做出了回應時代關切的藝術呈現。在此基礎上,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結合“百年百部”的劇目基礎,吸收相關省市部分優秀作品總計140部,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結合相關省市為慶祝建黨百年的展演活動,形成了戲曲藝術對建黨百年的禮贊。特別是“百年百部”工程,包括了以近年原創為主的百部創作計劃、以歷年精品為主的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和以小型作品為主的“百年百項”創作計劃,各遴選舞臺藝術精品100部。前兩項大戲作品最受關注,涉及38個劇種,總計72部戲曲作品,其中現代題材占比2/3。

    在“百年百部”作品中,除了傳統精品復排計劃中較大比例地收入了數十年來盛演于戲曲舞臺上的經典作品外,“創作計劃”則基本以革命、現實題材為主,很多作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級以上藝術平臺上獲得重點關注的新創優秀力作,包括獲得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的豫劇《焦裕祿》《重渡溝》、贛南采茶戲《八子參軍》、淮劇《小鎮》、評劇《母親》、秦腔《花兒聲聲》《王貴與李香香》、蘇劇《國鼎魂》、閩劇《生命》、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河北梆子《李保國》等。這些作品以濃郁的劇種個性、地方個性,形象地勾連出動態的中國百年歷史,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作品張揚著百年來中國的歷史發展規律與社會進步成就。其中,還包括了近兩年的新創作品,特別是2021年度剛剛首演驗收的作品,如評劇《革命家庭》、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瓊劇《紅旗不倒》、黃梅戲《不朽的驕陽》等,這些作品雖藝術品質各異,但都因題材與百年慶典的時代主題相契合而展現出濃郁的時代氣息。

    “百年百部”的創作演出作為中國戲曲緊扣時代脈搏、推進藝術創作邁向高峰的切實實踐,既是百年來戲曲人跟黨走的成果展現,也是戲曲契合近千年藝術傳統的規律使然。例如評劇是伴隨中國社會轉型發展成熟的劇種,現代戲是其擅長的領域之一,《革命家庭》正是主創在既往創作經驗基礎上,根據電影和報告文學的原型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又一力作,其唱念表演藝術很能體現評劇藝術的當代風貌。而贛南采茶戲長期以來是民間鄉土劇種,擅長二小、三小戲,隨著時代審美需求的變化,該劇種定位于采茶歌舞劇而獲得了藝術機體的擴容。《一個人的長征》以成熟的藝術品相,將傳統的矮子步、三腔一調、贛南吹打等藝術手段加以豐富發展,用切實的藝術建設有效地拓展了劇種表演能力,突顯了劇種個性及劇種擅長演出紅色革命題材的特點。劇作通過騾子這個獨特的人物形象,對革命題材中普羅大眾的思想覺醒加以突出塑造,成為本年度獨具特色的新創作品。

    熱點現象二:戲曲藝術的制度化保護

    2021年是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周年,也是昆曲發展史上在保存古典余脈、恢復藝術傳統方面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蘇州昆劇傳習所成立100周年。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昆曲藝術的傳承、保護和發展一直是中國戲曲引為借鑒的重要范本,無論是近代以來“以昆為師”的發展經驗對眾多地方戲曲的蓬勃成長之促進,還是新世紀以來昆曲非遺保護經驗所帶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性保護,都因這個古老劇種跨越古典與現代界限、跨越民族傳統藝術與世界共享文化形態的獨特發展規則而得到了更好的推進。

    昆曲藝術20年的保護在制度化保護、專業化保護、學術化保護、生態化保護四個方面,為中國戲曲尋求整體發展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和路徑。隨著“非遺”概念的輸入以及對傳統文化保護經驗的銜接,生態化保護被視為是解決非遺項目的有效傳承與有序發展的重要立場。而在昆曲600余年的歷史中,基于昆曲藝術深度承載著中國古典戲曲的本體美學原則,它也深度滲透于中國多元民族的文化生活中,特別是昆曲在文學、音樂、歌舞等領域的藝術成就,最主要地體現在詩性文學境界和古典表演體系方面,呈現出強烈的專業化、學術化和生態化傾向。這些經驗模式的形成,對昆曲傳承群體、本體內容、文化品質等的規范要求等,保證了這個古老劇種歷數百年而始終生生不息。

    新世紀以來的昆曲保護成就首先來自于黨和國家對昆曲藝術的高度重視。基于《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實施方案》“名家傳戲——當代昆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等國家工程的引導,昆曲保護在政府主導原則下將當代國家保護與歷史上漫長的官方制度管理相銜接,為昆曲的傳承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昆曲的“制度化”保護雖不能完全改變戲曲體制改革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但穩定的政策保障也讓昆曲院團的整體發展趨于良性。2021年,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創作的《瞿秋白》在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上引起熱評,其藝術中堅守的昆劇本體和南昆個性,其創作中追求的現代舞臺韻律和審美趣味,都讓這部書寫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革命題材劇作獲得了廣泛關注。這部作品是劇院在長期的傳統積累基礎上,在近年來《醉心花》《浮生六記》《世說新語》《梅蘭芳·當年梅郎》《眷江城》等各類型劇目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昆曲現代戲創作領域的重要力作,與本屆昆劇藝術節上的《江姐》《半條被子》《自有后來人》等共同證明著,古老的昆曲可以成功駕馭現代戲創作。在江蘇省昆劇院原創作品連續取得成功的背后,來自劇作家羅周、昆曲藝術傳承人石小梅、張弘與江蘇省昆劇院第四代青年群體共同形成的以劇本文學為主導的編創演出機制,成為院團發展中獨具特色的機制保障,與昆曲整體上的制度化、專業化、學術化、生態化保護相映成趣。

    昆曲《瞿秋白》以及昆曲現代戲的熱點現象是本年度現代戲的廣泛上演在昆曲領域的反映,更是對20年來昆曲在制度化保護引導下出現創作突破的一次集中反映。這也進一步引發了我們對戲曲制度化探索的更多期待。2021年度《福州市閩劇保護規定》《鹽城市淮劇保護條例》《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汕頭市潮劇保護傳承條例》《南充市傳統地方戲劇保護條例》等地方戲曲法規相繼出臺,昆曲保護的經驗結合地方劇種的獨特發展道路能否取得戲曲創作演出的新突破,值得拭目以待。

    熱點現象三:劇院團的創作多元化探索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于2021年成功地從舞臺轉化為電影后,迅速突破票房2000萬,堪稱近年來戲曲電影票房最成功的作品。這部“破圈”的粵劇電影與之前許多戲曲電影上映時門庭冷落的境況形成很大反差,眾多青年觀眾被電影中水墨風格的場面所吸引。那些借助電影特技鋪排的仙凡世界的想象,容納了粵劇的聲腔音韻與劇作在舞臺上“水袖打出手”等技法的創造,讓戲曲表現原則與電影敘事方式得以交織融匯。尤其是在粵劇流播區之外的城市,借電影而首次接觸粵劇的年輕觀眾在劇場中獲得了全新的藝術感受。電影用水墨呈現的暗色基調來展示“白蛇傳”故事對于“情”的凄愴色澤,突出“情”對外在束縛的悲壯突破;而劇場則突出戲曲的聲光色彩,尤其是在“盜仙草”“水斗”等場面中極具粵劇舞臺美術中精彩迷離的效果,將戲曲詩、樂、歌、舞的藝術進行綜合,形成了美輪美奐的視聽映像。兩種不同的審美環境和欣賞視角,讓《白蛇傳·情》以不同的媒介空間獲得了多元的受眾群體。

    該劇的“破圈”其實是粵劇尋求市場化的結果。粵劇的發展歷史上,一直就以鮮明的城市文化個性標識著劇種的個性,尤其是近代以來,以省港大班為載體的粵劇班社深度活躍于廣州、香港等地的商業環境中,很早就嘗試著粵劇電影的載體跨越。在有聲電影時代,粵劇演員很多是舞臺、電影雙棲,由此推動了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近千部粵劇電影的生產。新世紀以來,粵劇也始終未放棄市場化的探索,近年來,《決戰天策府》將網游與舞臺演出相結合,南派武功戲重新復排讓傳統武戲成為粵劇發展熱點,疫情中更加突顯的傳統春班演出的經濟效益等,都呼應著嶺南商業文化環境的審美訴求,讓粵劇在非遺保護工作推進中始終保持著在商業市場的理性追求,這也是粵劇接續傳統商業文化個性的重要堅守。

    類似粵劇的這種商業化、市場化的訴求,其實也是歷經了多次院團體制改革后的眾多戲曲劇種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長期追求。

    如廣西戲劇院創排的《新劉三姐》在2021年度多次打磨,踵步1958年首演的彩調劇《劉三姐》和據此拍攝的同名電影,將經典的曲調和風格通過表現新農村建設的題材轉化,創作成為具有當代生活質感的情感故事,突顯“劉三姐文化”對于當代生活和新時代理想的涵攝與延展。六代彩調藝術家在半個世紀里推進“劉三姐文化”,實現著嶺南“劉三姐”從古典意蘊向現實品質的兼容與蛻變。這種基于《新劉三姐》的創作演出而推進的“劉三姐現象”,也成為廣西戲劇院推進演出時尚的重要品牌。而福建仙游縣鯉聲劇團是中國最古老的莆仙戲的重要傳承劇院,建團以來的60多年時間里創排了大量優秀原創作品,如《團圓之后》《春草闖堂》《新亭淚》等作品膾炙人口。2021年該劇團復排傳統名劇《目連》,將這部薈萃了豐富的傳統科介的大戲,根據上世紀80年代末的老藝人版本進行復排整理,對恢復莆仙戲藝術傳統、擴大莆仙戲作為古老劇種的藝術影響等,無疑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此外,《挑山女人》在2012年經過滬劇成功演繹之后,2021年被移植搬上黃梅戲舞臺,該劇目前已經有了滬劇、豫劇、壯劇、蒲劇、黃梅戲5個版本。當代精品力作的移植改編讓劇種創作獲得了作品文學、表演的經典性,也成為劇種保持藝術生態、擴大藝術影響力的重要保障。

    上述劇種實踐或采用經典作品IP,或化傳統為時尚,或借鑒成功的創作范例,展現出意欲突破劇種生存空間、尋求更大市場效應的訴求。這正與《白蛇傳·情》跨越藝術媒介的實踐異曲同工。特別是在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評審演出中被高度關注的演員樓勝、彭慶華、黃奇峰等,都以令人驚嘆的功法技藝和武戲傳統,獲得了當代青年觀眾的熱捧,以至于由人而團,浙江婺劇院、廣東粵劇院、天津京劇院等重要的代表性院團的建設及傳承發展的經驗模式都引起了更多關注。當前,現代題材演出繁茂,眾多戲曲院團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突破著以往創作中存在的概念化、膚淺化等諸多問題,探索著更加理想、成功的發展路徑。2021年度戲曲創演出現的熱點現象,足以讓戲曲界更加注重反觀當前創作是否與劇種藝術的傳統相適應,是否與觀眾慣常的藝術審美相適應,是否與有效的舞臺藝術創作規律相適應。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ⅴ|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精品午夜在线播放a|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