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往事》:我與故鄉血脈相承的見證
從落筆寫長篇小說《沙地往事》到完稿付印,不知不覺五年已經過去,時光真的很不經用,剛下筆時我還在老家詩酒年華,現在的我已經定居他鄉望月嗟呀。
與故鄉物理上的距離已經變得遙遠,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家不時傳來的令人悲傷的信息:那些代表著一個時代縮影的老人們,一個個相繼離開了這個承載著他們喜怒哀樂的人世,就在去年年頭,我心中的阿蘭的作品原型人物去世,故鄉在我心理上的距離更是日漸迢遙。
我寫《沙地往事》的初衷,其實正在于記錄故鄉的一小段歷史,記取故鄉的一小眾人物,以寄托自己與故鄉難于割舍的情懷。因此,可以說,這部長篇小說是我與故鄉血脈相承的見證。
《沙地往事》主要敘述了圍繞著趙、姜兩家三代人物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主人公趙有財是個具備了陰郁性格的舊式農民,多疑、暴躁、小氣是其主要的特點。沒受過教育,行事風格都出于原始本性,看似本分其實有著一顆極不安份的心。所以,一旦遇到誘惑,他所跨出的步子,幅度不是一般的大。遇到活色生香的阿蘭是他一生的劫數,在已有妻子兒女的前提下,還是做出了不倫之事,尤其為人不齒的是,所勾搭之人,還是他名義上的小舅媽。這在尚為保守的舊時代,絕對是傷風敗俗之事,更為蹊蹺的是,隨后他還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原配……
而他的小舅媽阿蘭則是個典型的悲劇人物,從小被拐賣到煙花場所,不知自己的身世來歷,好不容易被贖身,以為能有個平安富足的下半生,誰知遇人不淑,跟了個漢奸,沒過上幾天舒服日子,一下又跌入深淵。她的一生在不斷尋覓一個能托付終身的男人,但所遇之人卻一個也給不了她向往中的平淡、安穩生活。她所決絕奔赴的趙有財,最終也是錯付。
小說的故事始發生在全國即將解放的大變革時代,個人的命運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著,不由自主地或被卷入或拍打在莫名的地方。一個不經意的選擇,往往注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趙有財的弟弟趙有亮,受過教育,深愛著姜家大女兒姜美云,承受不了哥哥不倫之戀的坊間風語,一氣之下投奔了路過本地的共產黨隊伍,并在戰爭中迅速成長,解放后成為了某軍校的教官。而他與姜美云從相愛到結婚,幾乎沒有波瀾,水到渠成,雖然在特殊年代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結局還是完美的。
姜家小女兒的命運,比起姐姐則曲折、凄慘了很多。其實,我在籌劃小說里人物的人生軌跡的初期,一直想給她安排一個雖有波折但尚算美滿的人生。可是,寫著寫著,她的命運脈絡似乎已經不受我思想的控制,出現了作者文筆被書中人物牽著走的的離奇感覺。甚至,好幾個與她的命運有所交集的人物,當時并沒有出現在我最初的勾畫中……因為她的經歷過于坎坷,我實在不忍心看著這么一個美好的女子,最終孤獨、凄涼地凋零,所以,在小說的最后,安排了一個也許可能帶來些亮點的伏筆,但不知還有沒有機會替她來扭轉些乾坤?
至于趙有財的三個孩子——趙鑫、趙麗、趙磊,個性、經歷迥異,各自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人們的一些性格特點。趙鑫,第一個出生在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周圍鄰居的歧視、嘲笑中長大,所以他的性格中有著濃重的自我保護色彩——冷漠、暴躁,只有面對著自己逆來忍受的母親,內心才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溫情的一面,始終不肯說話的他,第一聲叫的是姆媽。面對趙有財對阿蘭的暴力,小小的趙鑫敢于以暴制暴,倒使得趙有財不知所措。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某一個瞬間,趙鑫突然發現了那個暴躁的老爹一下顯得蒼老弱小,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心智突然成熟,從此成為了一個對父母唯唯諾諾的孩子。
趙麗在小說中的存在感不是很強,但她最終成為了迷信的犧牲品,說明那個時候的農村,思想還是比較愚昧落后,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只能用迷信來解讀。幸好,趙麗遇到的男人對她還是愛護有加,也算不幸中的大幸。
趙磊則是全國恢復高考后,第一批走出鄉村走向大都市的幸運兒。在他身上,體現了當時的人們開始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有人開始嘗試著走出幾輩人辛勤勞作的農村,走向縣城、走向大都市,也走出了人生的輝煌篇章。
然而,就像趙磊在雨中看著老父親,推著獨輪車蹣跚離去的背影,忍不住熱淚奪眶而出,他所代表的正是一大批雖然離開了農村,走向了大都市的游子,他們人在他鄉,但根還是深深扎在了這片土地里。每一次分離,目力所及的故鄉雖然成為了一團模糊的黑影,但就是這模糊影子成為了余光中筆下揮之不去的鄉愁。
2022年1月22日晚
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