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揭曉 暨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評選現場
1月22日,“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評選活動在京召開終評會議。15部初評階段入圍的2021年度優秀長篇小說,經過前期的讀者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委團現場終評投票后,決出5部“金榜作品”。其中,羅偉章《誰在敲門》成為金榜領銜作品,余華《文城》、劉震云《一日三秋》、東西《回響》、王松《暖夏》入選年度金榜,阿瑩《長安》、邵麗《金枝》、陳玉福《八聲甘州之云起》、李天岑《三山凹》則獲得年度推薦。根據作者陳彥的主動要求,入圍初評階段的《喜劇》退出本屆終選。
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榜單
(以現場投票結果為準)
金榜領銜作品:羅偉章《誰在敲門》
年度金榜
(以得票多少為序)
羅偉章《誰在敲門》
余 華 《文城》
劉震云 《一日三秋》
東 西 《回響》
王 松 《暖夏》
特別推薦
阿 瑩 《長安》
邵 麗 《金枝》
陳玉福 《八聲甘州之云起》
李天岑 《三山凹》
本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評委會由吳義勤、閻晶明、梁鴻鷹、徐坤、付秀瑩、孔令燕、楊慶祥等七位評論家、作家、刊物主編組成,評委會成員推舉閻晶明擔任本屆評委會主任。投票前,評委們對入圍作品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討論,并就各自的選擇闡述了具體理由。投票及評議環節全程公開公正,兼顧了專家評審意見的客觀性、專業性與讀者投票參與的開放性、大眾性。評選活動由《長篇小說選刊》雜志副主編宋嵩主持。
評委們表示,如何促進長篇小說的發展與繁榮,講好中國故事,積極謳歌時代與人民,使長篇小說文體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是新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新任務。《長篇小說選刊》作為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的全國唯一一家遴選優秀長篇小說佳作的大型純文學專業期刊,擔負著“展現長篇小說創作實績和風貌,引導、推動長篇小說創作和閱讀潮流”的重任,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本屆“金榜”評選活動暨高峰論壇的召開,對于研究2021年度中國長篇小說的創作生態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隨后舉行的2021年長篇小說高峰論壇上,評委們結合本屆金榜榜單,對2021年度中國長篇小說的整體創作成果與態勢進行了回顧、梳理與總結,并對未來的長篇小說創作方向與前景進行了展望。
回望故鄉,與現實短兵相接
閻晶明認為,當代小說的發展趨勢是各種因素的融合,包括現代與傳統、中國與外國、通俗與嚴肅,以及文化與知識、地域性與全國性等各種要素的融合。“流行小說的元素在嚴肅小說里得到越來越大的強化,這個強化不是我們的發明,而是向所謂的現代小說致敬。”在他看來,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小說流派有著流行小說的軀殼,但內容遠遠大于流行小說。
閻晶明還觀察到,余華的《文城》、劉震云的《一日三秋》、林白的《北流》等入圍作品不約而同寫到故鄉,帶有強烈的自敘傳色彩。與以往的故鄉書寫懷舊、詩意的味道不同,這幾部小說里的故鄉作了寓言化處理。徐坤表示認同,“故鄉仍然是作家寫作永恒的主題”,她特別呼吁作家創作與現實短兵相接的作品。
梁鴻鷹表示,作家書寫與自己生活經歷相關的內容往往最能打動人。“故鄉是深重的底色,只要抓住這個東西,就能感覺到作者向生活深處扎下了根。”他提到在新的閱讀條件下,創作有一種趨勢:小說家更加關注思考的有效性和作品的信息量。譬如林白的《北流》用了很多現代派的技法,對小說進行了“擴容”,讀者接受起來不那么容易。
孔令燕認為,2021年的長篇小說仍以現實主義創作為主。她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當代小說基本上告別了“為形式而形式”,作家們開始回歸現實。“文學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和文學反映出來的現實生活是不是當下最關心的,背后是文學在當今生活里起到什么作用的問題。”她認為,作家回到歷史、回到故鄉,以及回到內心,是用舊的形式包裝新的內容。她希望廣大作家能加大對生活的投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真正反映生活的作品。
深入生活,與時代同頻共振
本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為了致敬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特別設置“致敬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將本年度轉載的四部脫貧攻堅題材作品全部列入。主題創作于是也成為了本屆論壇熱議的話題。“脫貧攻堅題材是我們時代文學表現的富礦,也是作家要交出的答卷。”吳義勤表示,當下主題創作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部分作品仍比較粗糙,需要繼續細致打磨。
付秀瑩注意到一個現象,似乎一涉及主題創作的作品,評論家會自動降低評判的標準,覺得這類創作不容易。“任何評獎既要符合我們時代的需求,又要有一定的藝術標準”,她呼喚主題創作誕生真正能反映生活的好作品。
楊慶祥認為,今天的小說,觀念上應該有一定的現代性。這個現代性會讓讀者判斷小說的觀念、故事、語言等是否足夠敏感捕捉到這個時代的精神生活。“如果一個小說能做到這點,尤其是長篇小說,就會讓我們對它產生信任。”他表示,最好的長篇小說是語言、故事、觀念等融為一體的現代性作品。
在充分肯定2021年長篇小說創作卓有成效的同時,評委們也從入選“金榜”的作品中發現問題。徐坤便觀察到,60后、70后作家占據“金榜”,80后作家缺席,是值得深思的現象。付秀瑩注意到“金榜”缺少女性作家的身影。楊慶祥發現,老一輩作家和年輕作家的創作都陷入了瓶頸。50后、60后作家普遍回到虛化的寫作,不再聚焦當代生活,很難再處理當下議題;年輕一代的作家寫起長篇小說能力還很有限,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
吳義勤最后總結到,2021年的長篇小說塑造了一些難忘的藝術形象,現實題材創作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像余華、劉震云、陳彥等名家推出了受歡迎的新作,題材和類型更加豐富多元,都說明2021年對于中國當代長篇小說來說是一個豐收之年。他認為,好的小說應該超越反映現實的層面,進入藝術的層面,“真正好的小說會讓我們忘了題材,忘了主題。長篇小說的創作仍然任重道遠。”
本次活動由《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共海安市委、海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海迅集團協辦。會前,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鋮同志代表海安市委、市政府發來視頻致辭。
評委合影
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評委會
評委會主任:閻晶明(中國作協副主席)
評委:
吳義勤(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黨委書記,中國小說學會會長)
閻晶明(中國作協副主席)
梁鴻鷹(《文藝報》總編輯)
徐 坤(《小說選刊》主編,作家)
付秀瑩(《中國作家》副主編,作家)
孔令燕(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楊慶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入圍作品名單
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1)入圍作品,系從《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2期-2022年第1期轉載或推介過的近四十部作品中精選而出,共十五部。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向偉大的脫貧攻堅戰致敬,本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特別設置“致敬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將本年度轉載的四部脫貧攻堅題材作品全部列入。
十五部作品按《長篇小說選刊》轉載或推介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1.邵麗:《金枝》(《收獲》長篇專號2020冬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3期轉載)
2.朱秀海:《遠去的白馬》(《十月·長篇小說》2021年第1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4期轉載)
3.陳彥:《喜劇》[《人民文學》2021年第2期(上部)/《當代》2021年第2期(下部),作家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4期轉載)
4.余華:《文城》(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4期“佳作推介”)
5.東西:《回響》(《人民文學》2021年第3期,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5期轉載)
6.羅偉章:《誰在敲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5期“佳作推介”)
7.劉震云:《一日三秋》(《花城》2021年第4期,花城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6期轉載)
8.陳玉福:《八聲甘州之云起》(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6期、2022年第1期轉載)
9.阿瑩:《長安》(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2年第1、2期轉載)
10.陳繼明:《平安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2年第1、2期轉載)
11.林白:《北流》(《十月·長篇小說》2021年第3、4期,《長篇小說選刊》2022年第1期“佳作推介”)
“致敬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專題
1.李天岑:《三山凹》(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2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號轉載)
2.王松:《暖夏》(《人民文學》2020年第11期,作家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2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號轉載)
3.王華:《大婁山》(《民族文學》2021年第7期,《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第5期轉載)
4.范穩:《太陽轉身》(《當代》2021年第5期,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長篇小說選刊》2022年第1期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