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如虹
一
長空利箭,傲視蒼穹。
西北戈壁,靜謐的夜空,繁星點點。“丁零零……”一陣長長的警鈴聲驟然響起,打破了寧靜的夜晚。“發現不明空情,立即轉入一等,準備抗擊!”中部戰區空軍某地空導彈兵營長郭向東一個大跨步登上雷達指揮控制車,大聲喊道。
官兵們立即沖出帳篷,奔向戰位,準備痛殲來犯“敵機”。開機,導彈起豎,雷達對空輻射,隨著一個個口令報出,準備工作一氣呵成。目標搜索雷達開始快速旋轉,警惕地捕捉空中目標的蛛絲馬跡。
一場電磁環境逼真、參演要素全面、完全未知條件下的體系對抗演練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目標跟蹤不穩定!”雷達操作員于乃庭上報空情。“敵”導彈突然施放強干擾,雷達顯示屏上一片“雪花”。關鍵時刻,營長郭向東鎮定自若,迅速安排田宇晨辨別干擾源和干擾類型,實施反干擾操作,搜索操作員田宇晨根據預案及時開啟干擾對抗,目標又重新出現。
正在郭營長準備下令射擊時,突然搜索席田宇晨報告:“發現‘敵’導彈干擾強度增強,目標暫消。”看見滿屏幕的干擾信號,郭營長立即下令:“啟動第二套預案!”操作員全神貫注地進行操作,利用外部信息,目標又重新出現。
“目標出現、目標允射,3、2、1,發射!”隨著郭營長的一聲令下,兩發導彈帶著巨大的火光騰空而起,如離弦的利箭,將天空照得宛如白晝一般。彌漫的硝煙,閃亮的火光,在夜色中顯得愈加震撼。隨著一聲巨響,兩枚導彈正中“目標”。
“發發命中!發發命中!”陣地上爆發出激動的歡呼聲,官兵們合力將營長郭向東和教導員李巍高高拋起,用地空導彈兵特有的方式慶祝勝利。在被官兵穩穩接住的一剎那,郭向東覺得這群兄弟實在太可愛了,“有他們在,我這當營長的心里踏實!”
彈道如虹,全營官兵臉上洋溢著豪邁——從開始抗擊到精確命中目標,用時不到2分鐘,區間內有效發射窗口極短。如此緊張激烈的實彈對抗,無異于與“敵”拼刺刀。
編織一張堅不可摧的九天火網,這是地空導彈兵堅定不移守衛祖國領空的使命擔當。
二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發射陣地上一片寂靜,除了口令聲,就是一張張表情嚴肅的面孔。
營里抵達大漠腹地后,立即遂行“進駐就打”課目。可偏偏此時,一枚主打導彈突發故障,貽誤了戰機,這讓郭向東瞬間心理壓力倍增。
面對主打導彈出現的故障,有人提議迅速上報機關,有人提議找廠家解決。箭在弦上,時間不等人。郭向東下定決心:“自己解決!”他迅速召集技術骨干,一邊自查,一邊給廠家打電話請教。經過緊急排障,終于把隱患徹底排除。
隨著團隊整建制進駐靶場,各項考核也接踵而來。營與營之間的競賽、同型號武器與不同型號武器之間的競技、戰斗作風與訓練作風的比拼,無疑給每名官兵都帶來嚴峻的考驗。加之第二次實彈發射日益臨近,心里憋著一股勁兒的官兵們,都盼望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郭向東心里更是充滿期待。
隨著訓練強度不斷加大,郭向東每天上下戰車幾十次。由于右膝半月板Ⅱ度損傷,平時簡簡單單的上下戰車動作,此刻每一個來回對他來說都是痛苦。疼得實在受不了,他就用熱毛巾敷一會兒,然后貼上一貼膏藥,堅持工作。
一天凌晨,指揮員短促有力地下達“發射”口令,伴隨一聲巨響,一束耀眼的火光瞬間照亮了整個陣地。指揮方艙內,郭向東死死盯住雷達顯示屏。此刻,顯示導彈實時位置的三角形符號緩慢地向著目標移動,坐在一邊的指控班技師、上士田宇晨雙眼緊盯屏幕,短短數十秒的時間,仿佛比幾個小時還漫長。他屏住呼吸,好像生怕干擾了導彈信號的移動,直到兩個信號完全重合,通過屏顯參數判定目標命中的那一刻,才長長地呼了一口氣。
歡呼聲響徹凌晨的夜空。“空中開花”,對于地導部隊官兵來說,是最高的榮譽,也是最大的褒獎。
“命中!”這兩個字,對于地空導彈兵來說,意義非凡。作為操作席位上的唯一軍士,田宇晨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和感受,尤為深刻。
剛上崗那段時間,田宇晨的參數報讀不夠流暢。為了快速適應崗位需要,他將一頁頁的參數代碼寫在紙上,每天早起半小時讀參數代碼。有段時間,他因患甲溝炎拔掉了腳指甲,走一步疼一下,但他仍堅持每天上陣地,從沒耽誤過訓練。
接新裝后,別人晚上加班到11點,田宇晨卻主動加班到次日凌晨1點。操作訓練時開機時間有限,他就組織戰友將操作按鈕畫在紙上模擬練習。有時為了優化一個操作流程,哪怕只能快1秒鐘,他都要嘗試推翻現有流程,進行優化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幾年時間,他就成長為團里數一數二的指控技師。
征塵未洗,硝煙又起。正當營里即將歸建之時,又接到命令執行另一項對抗演習任務。田宇晨和戰友們直接轉場,奔赴戈壁深處。
此時,已是盛夏時節,烈日的炙烤讓戈壁酷熱無比。某新型主戰裝備隱藏于沙漠邊緣的一處流沙地帶。凌晨時分,突然狂風四起,從睡夢中驚醒的官兵眼看帳篷快支撐不住了。他們剛跑出來,帳篷就被狂風連根拔起,被風沙卷著消失在夜色之中。
大家剛要去追帳篷,田宇晨大喊:“先保護裝備!”于是大家又掉頭沖向了裝備陣地。他知道,裝備車輛雖不會被吹跑,附屬設備卻容易被刮壞。于是,漆黑的夜里,田宇晨和戰友們迎著風沙將相關設備撤收,在裝備車里度過了一夜。
三
某型便攜式導彈發射手丁顯煥,看著長長的發射筒,心中按捺不住的激動,“做一名優秀的發射手,親手打下‘敵機’”的夢想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就這樣,奔著目標,他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刻苦訓練。
據筒訓練是發射手的基本功。在執行警戒任務時,發射手往往需要長時間據筒,以保證在敵人從空中突襲時能夠快速反應。但發射筒又大又長,要扛著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為提高訓練效率,他們給訓練筒加了鋼筋,比標準重量重了好幾斤。新手練個十來分鐘就受不了了,而丁顯煥一練就是半個小時。
據筒跟據槍一樣,瞄準時需要一個靶子。丁顯煥就假想目標像電流一樣在電線上移動,沿著電線來回瞄準。電線的走勢起伏不一,他就不停地調整發射筒的角度,以保證時刻把準星放在目標上。夜訓時天太黑,丁顯煥就用激光筆照射在墻上,盯著不斷移動的紅點堅持訓練。就這樣,丁顯煥在不斷的歷練中逐漸打牢了基礎,并在厚積薄發中等來了他夢想中的時刻。
作為入伍近三年的年輕射手,營里這次決定讓丁顯煥以主射手的身份參加實彈考核,積累實彈打靶經驗,并安排經驗豐富的中士張仁杰給他當副射手。
盡管有些緊張,但內心對勝利的渴望讓丁顯煥勇挑重擔。距離實彈考核的日子越來越近,他一遍一遍地訓練、反思、總結、改進、再訓練,像著了魔一樣和副射手一邊磨合一邊改進戰斗操作流程。實彈發射中,丁顯煥在副射手的指引下,迅速捕捉從遠處飛撲而來的無人機,分析預判方位,調整發射筒角度,一擊即中。
丁顯煥愈戰愈勇,打下無人機后,并沒有驕傲自滿,而是對第2次考核時因裝備性能問題沒有打中目標耿耿于懷。總結反思之后,丁顯煥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
地空導彈兵作為獨立作戰單元,撤走進打防,人多事雜,專業多、分工細,各戰位都需要過硬人才。為了抓好人才培養,郭向東和教導員李巍可沒少下功夫。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郭向東帶領官兵在軍事訓練、管理教育和裝備改進等多個領域開啟“頭腦風暴”,用創新因子激發訓練改革的活力。
訓練席位有限,他們就交叉分組。人停機不停,一撥學理論,一撥練操作,循環交替,爭分奪秒。沒有經驗,就到兄弟單位觀摩學習,邀請工廠、院校、部隊專家骨干到營里授課幫帶。
沒有“目標”,就研究“對手”,充分運用現地條件、現有設備,開展捕捉真實目標、抗干擾等課目訓練。通過摸索研究,官兵們取得了首次成功攔截新型突防彈道導彈、首次成功使用新型攔截彈攔截全戰斗狀態彈道導彈的好成績。
矛愈利,盾更堅。昂首屹立,張弓引箭,傲視云天。每當看到陣地上導彈起豎,郭向東的內心都會升騰起由衷的自豪。悠悠藍天,寧靜祥和,這是屬于地空導彈兵的鐵血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