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應永葆競勝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一次文代會、十次作代會開幕式講話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學習前人的禮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抵制照搬跟風、克隆山寨,邁向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這一重要論述直指當下文藝創作中存在的一大頑疾,既是給創作者敲響的警鐘,也是對創作者給予的殷殷厚望。
進入新時代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傾聽時代足音,謳歌人間正道,抒寫嶄新氣象,取得了新作為,創作出一大批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開創了社會主義文藝新境界。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創作者缺乏朝乾夕惕、久久為功的創作態度,只想走捷徑、求速成、逐虛名,不把精力用在深入思考潛心創作上,而把心思花在跟風模仿上,甚至走上抄襲、剽竊的歧途。有的甚至把對標模仿別人作品獲得的一點小成績當作“成功”的經驗,今天對標這個,明天對標那個,誰火學誰,跟著葫蘆學畫瓢。一部爆款作品之后,往往涌上來一堆東施效顰者。還有的創作者滿足于吃自己的老本,創作出一部成功作品之后就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不愿走出創作的舒適區,喪失了自我突破、追求卓越、再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滿足于在前作上狗尾續貂,翻來覆去炒自己的剩飯,樂此不疲,自得其樂,直至把好不容易贏得的觀眾緣、讀者緣和好口碑消耗殆盡。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也是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所謂創作,就是創造性地工作,沒有創新就不能謂之創作。模仿、跟風永遠不可能產生經典。仰望文藝星空中那些閃亮的坐標,無一不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發現和審美價值。那些跟風模仿者頂多是劃過夜空的流星,在藝術長河中很難留下什么痕跡。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擁有一顆超越前人、與眾不同的競勝之心,爭做“這一個”,不當追隨者,篤定恒心,潛心創作,用獨有的、有價值的藝術創新,錨定自己在藝術長河中的位置。當然,所有的創新都是艱難的,成功只屬于少數人。許多創新嘗試都有可能無功而返,但這不能成為放棄創新的理由。文藝創作本身就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創作者只有懷著對藝術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才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讓自己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發現和審美價值。
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洪流之中,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新世界正在浩浩蕩蕩地展開。偉大的時代給偉大的作品提供了豐富滋養和多種可能,作為文藝創作者,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這個滄海桑田的變革時代,堅持守正創新,堅定藝術理想,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胸懷創作史詩的雄心壯志,向著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高峰奮勇登攀,用一部又一部優秀文藝作品,讓群星閃耀的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絢爛!
(作者系中國作協十代會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