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四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作家舒輝波,“希望作品能像安徒生童話一樣”
對話人物
舒輝波,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協簽約專業作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童話、非虛構共30多種,代表作有《天使的國》《夢想是生命里的光》《逐光的孩子》等。曾兩次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入圍年度“中國好書”,獲得《兒童文學》兩屆作家擂臺賽金獎、第二屆《兒童文學》“十大青年金作家”、首屆“中文原創YA文學獎”年度大獎等榮譽。部分作品被翻譯至海外出版。
對話背景
12月上旬,第33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在上海揭曉并頒獎。舒輝波的作品《逐光的孩子》獲得年度圖書(文字)獎,這是他第四次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是中國連續運作時間最長的文學獎項之一,2014年被正式提升為國際性的兒童文學獎項。
12月21日,舒輝波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時說,其實,他也常常與文學獎項失之交臂,但寫作初心不因獲不獲獎而改變,他把獲獎當做寫作額外的饋贈。
?1.把獲獎當做寫作額外的饋贈
記者:您覺得獲獎的意義是什么?
舒輝波:幾乎沒有人會把失敗寫進簡歷。我經歷過太多失敗,比如進入了評獎決選,最后卻只是入圍。還有多少次幾乎就是二選一,卻落選。經歷得多了,就看淡了,漸漸心氣也開闊了,因為我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寫作。我把獲獎當做寫作額外的饋贈。
記者:《逐光的孩子》榮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您當時為什么選擇支教這個題材?小說有原型嗎?
舒輝波:2018年4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熊社長和兩位編輯老師一起來武漢找我,聊天中他們提到,我參與了很多支教活動,也比較了解這個群體,為什么不寫一個與此有關的故事呢?
寫作有關支教題材的小說,也是我心中常常萌動的一個想法。決定寫這個題材之后,我又用了大約半年的時間來做準備,采訪了范獻龍、徐本禹以及眾多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小說主要以支教七年的全國優秀教師范獻龍為原型,但當小說真正完成之后,故事又和范獻龍的經歷千差萬別,我希望能獲得范老師的認可。
記者:您之前還有一部作品《夢想是生命里的光》也獲得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是什么機緣讓您跨越十年采訪了三四百個留守兒童,寫成了這部作品?
舒輝波:是因為惦念。當時在電視臺做完節目之后,那些孩子歡笑和哭泣的樣子還是會經常閃現在我的眼前,五六年過去,還是會常常想起:他們現在怎么樣了?這樣的惦念和好奇讓我忍不住去尋找他們。當然,好多其實都找不到了,因為有些孩子隨父母進城務工居住在城中村,比如漢口復興村那一帶,當我去的時候,那里已經拆遷建起了高檔小區。
記者:這些留守兒童給您最大的觸動是什么?
舒輝波:讓我動容的是,在那些身陷困頓的孩子身上,我常常看見一種昂揚向上的理想光芒,他們被這樣的理想主義安撫和照耀,這讓他們能超脫當時當境的困頓。這在大人身上其實是少見的。
2.被文學打動是因為讀到了自己
記者:您在從事寫作之前,經歷非常豐富,跑過龍套、做過記者、當過導演,這些經歷對寫作有什么幫助?
舒輝波: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場經歷,或者說是一場接著一場的經歷。痛苦和歡樂,失去和獲得,都是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然后成為一個豐富的人,一個慈悲的人,一個從悲劇中尋找崇高的人,一個從絕望中尋找意義和價值的人。
記者:是什么樣的機緣,讓您選擇了文學寫作?
舒輝波:當作家是我小學四年級就開始的一個夢,所以不存在選擇的問題,更多是努力接近夢想。20歲時想得很天真,希望大學畢業之后做記者,接觸深遠而廣闊的現實世界,然后回到大學教書,同時也繼續學習和思考。這樣,寫作也許會更好,只是沒有想到自己會寫兒童文學。
記者:與兒童共情,您是怎么做到的?
舒輝波:我們能被某本書打動,往往是因為我們在文字里讀到了自己。那么作為寫作者,除了態度誠懇之外,還得情感真實。于我而言,我每次寫作的時候并不覺得我僅僅是在為孩子們寫故事,我更覺得是在書寫我自己對于生命、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也就是說,我既是在寫“他們”,更是在寫自己。比如我寫的《心里住著好大的孤單》,這既是我觀察到的孩子們的生存狀態,其實也是我的,因為我覺得我也是其中一個孩子。
3.一群人能夠行到更遠
記者:在您心目中,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標準是怎樣?您有沒有文學偶像?
舒輝波:我覺得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一定也是全人類最優秀作家中的一部分,他們能寫出散發著詩性的光芒、浪漫不做作、天真而豐富、溫暖也深刻、美好不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我讀書的時候比較喜歡魯迅和莫言。如果要說文學偶像,我覺得全人類最偉大的作家都是我的偶像。作為兒童文學作家,我希望將來我的作品能像安徒生童話一樣,被一代一代的人閱讀。
記者:擔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之后,除了自己的寫作,您還需要做哪些工作來推動本地的兒童文學事業發展?
舒輝波: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能夠行到更遠。我們中心匯聚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同事。在胡德才和羅曉靜前后兩位院長的支持下,我們開設了針對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兒童文學研究》和《兒童文學創意寫作》,我們的學生發表了大量原創作品。我們還積極與省作協合作,省作協在我校掛牌成立了“湖北兒童文學研究基地”。我們還舉辦了多場高規格的文學作品研討會(研討的作品中有三部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同時,還承擔許多閱讀推廣、兒童教育等社會公益活動。目前中心除我之外,都是博士,李綱、肖畫、蔡俊、殷璐、張玉敏、王維都是非常優秀的評論家,也就是說,這個中心的成立也推動了武漢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