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 塞爾維亞“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舉辦作家蘇童讀者見面會
2021年12月20日,塞爾維亞“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成功舉辦作家蘇童的讀者見面會。這是俱樂部成立后的首場活動,以讀者見面會及研討會的形式在線上平臺舉辦。中國作家蘇童,塞爾維亞作家、GEOPOETIKA出版社負責人巴亞茨出席,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副教授、文學翻譯米拉女士擔任主持人, 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東方語言系副教授、漢學家安娜女士擔任活動翻譯,貝爾格萊德大學師生等當地讀者近7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米拉女士首先代表塞爾維亞讀者對中國作家蘇童的出席表示感謝。她談到,蘇童是她個人最喜愛和最尊敬的作家之一,她曾有幸將蘇童的兩部作品翻譯成塞爾維亞文版。蘇童的小說一直受到全世界讀者的關注,在塞爾維亞也非常受歡迎。目前,蘇童在塞出版的小說有《碧奴》《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三部作品。米拉本人對蘇童的新歷史小說及其中的女性形象十分感興趣,圍繞歷史與虛構的關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等話題與蘇童進行了探討。
蘇童隨后發言,表示很高興參與此次讀者俱樂部活動,感謝塞方的組織和籌備。他向塞爾維亞讀者介紹了《妻妾成群》的創作背景,并非對一夫多妻制或者某一類特定的女性形象感興趣,而是試圖通過作品探討人性的矛盾與糾葛。原因在于,在這種一夫多妻的家庭中,人與人的相處變得密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會更加尖銳。關于歷史與虛構的關系問題,蘇童通過《我的帝王生涯》一書進行了精彩闡釋。他表示,相信讀者在閱讀《我的帝王生涯》這本書時,并不能看出故事發生于哪個朝代,因為他在創作過程中將歷史當作一件外衣,給故事穿上了古代的衣服,而他真正想展現的仍然是人性,例如人的生存、人的命運等。當作家用自己的方式記述過去時,歷史成為了小說。歷史與虛構就像陽光與水面,屬于相互映照的關系。《碧奴》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也來源于中國古代孟姜女的傳說,這是一個非常感人,但十分有力量的故事,讓他的創作過程充滿了樂趣。
巴亞茨先生對蘇童的觀點表示認同,并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出席《碧奴》新書發布會的經歷。當時蘇童已經近十年沒有發表新的作品,大家都對這本新書十分期待。他在發布會現場還展示了米拉老師翻譯的塞爾維亞文版《碧奴》一書,讓出席嘉賓驚喜不已。塞爾維亞文版作為《碧奴》最早推出的外文版,開啟了中國文學在塞爾維亞出版的新階段。
最后,蘇童與參加活動的塞爾維亞讀者進行了互動交流,介紹了自己部分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品中所涉及的中國民間戲曲、民間故事等,還談及自己的作品在中國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情況,引發了在線讀者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表示,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他們也很喜歡中國文學,但被翻譯成塞爾維亞語的作品并不多,普通讀者的閱讀渠道也相對有限。參加這樣的讀者俱樂部活動,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文學的魅力。
塞爾維亞“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不僅致力于向塞爾維亞讀者推介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滿足他們了解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的需要,還致力于發現更多塞爾維亞優秀青年譯者,為他們搭建與中國作家溝通交流的平臺。俱樂部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舉辦各類活動,鼓勵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青年閱讀中國故事、了解中國文化,讓更多的中國作家和作品走進塞爾維亞民眾的視野,推動中塞文學交流互鑒。
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副教授、文學翻譯米拉女士擔任活動主持人
作家蘇童在線分享其作品的創作背景與靈感來源
塞爾維亞作家、GEOPOETIKA出版社負責人巴亞茨分享出版蘇童作品的經歷
觀眾就中國文學的閱讀與翻譯等話題進行提問
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東方語言系副教授安娜擔任活動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