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草原》2021年第10期|李嘯洋:房子
    來源:《草原》2021年第10期 | 李嘯洋  2021年12月23日08:43

    編者按

    本期《新發現》三種不同體裁的作品,創作走向呈現了同一種核心理念,那就是對人間真情的謳歌與致敬。在鄉村,蓋房子是頭等大事,房子對于大人們來說就是立命之本,而對于年少的“我”來說那就是遮風避雨的家,是寒夜里的光,是歸途的方向。李嘯洋的非虛構《房子》以素簡的文字呈現紀錄片一樣質樸的質地。

    房子

    文/李嘯洋

    我家住在右衛鎮殺虎口,地處內蒙古和山西交界。冷風、父母、黃土高原上的右玉城,幾個名詞交匯在一起就是我臘月時回的家了。黃狗搖著尾巴出來一陣歡騰,雞在寒風中蜷縮著,耳朵里傳來的都是熟悉的聲音——是的,這是故鄉的聲音,它像埋伏的涌泉,在心里埋藏多年,噗,一下流出來輕輕撫慰我的心。

    農民的房子——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一輩子有一件必干的大事,那就是蓋房子。把房子蓋在大地上,有一處院子,院子里種上蔬菜,養上豬牛羊,這是每個農民的愿望。父親也不例外。蓋房,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生活富裕和財富的象征。1996年,我上五年級,家里準備蓋新房。那時家里沒有余錢,父親就找來一臺木匠用的電鋸,將木頭分堆鋸成一段段短木條,然后釘起來,準備新房蓋好后做天花板。然而,父親的這個準備和隨后發生的事,讓我對電鋸產生了恐懼。

    當時,電視上播放電視劇《神雕俠侶》,劇中金輪法王使用的武器就是飛出來的電鋸。電鋸所向披靡,楊過的刀劍和小龍女的綢緞都無法奈何其鋒利。父親將潮濕的木頭插入電鋸中,摩擦出熒亮的藍火花,聽到電鋸尖銳的噪音將木頭降服成滿地木屑,我就遠遠地跑出十幾米外,生怕電鋸會像金輪法王的利器一樣飛到自己身上,被卷成肉醬。

    然而,不幸卻發生在了父親身上。有一天,父親捂著一只手咬著牙就跑回了家。我看到他的大拇指和二拇指連著的地方血肉模糊,像薄薄的木頭刨花。我和母親很快趕到高有全開的私人診所。小鎮的診所里沒有麻醉藥,醫生就麻利地用酒精略微消了一下毒,像縫麻袋一樣,將堅硬的鋼針縫進了父親的傷口。我看見父親嘴角哆嗦了一下,然后咬住了母親的后衣襟。醫生的針線穿過父親的手一次,母親的淚就往下淌一行,我在一旁揪著衣角,手心里冒著冷汗。

    芒種時,母親在舊房前的花池里種上了鳳仙、荷蘭菊和格?;āJ⑾拈_花時,有路人專門跑進我家欣賞花,路人說遠遠地看著漂亮,想看清這家人到底種的是什么花。初冬的寒霜封住了大地,蓋新房的計劃因為父親被鋸傷而暫且擱置。父親在炕上養病,窗臺上養的紅色天竺葵,等待著室外溫暖的陽光降臨。父親怎么好的我記不清了,家里陸陸續續來人探望他,他們不約而同帶著各種罐頭來看望他,黃桃的、梨的、綠櫻桃的、楊梅的,父親養病的“補品”成了我和妹妹解饞的零食。

    舊房子的天花板是用報紙糊的,每當母親做飯,鍋里騰起的霧氣打濕報紙,屋頂就感覺要往下墜。有一天早上,屋里靠窗戶的地方爬進一只大蜘蛛,我被母親的驚叫聲吵醒。我光著身子靠在后炕,仔細端詳這個闖入者。好大的一只蜘蛛,它的背上背了好多小蜘蛛。我不知哪里來的勇氣,用鋼筆里的紅墨水滴在蜘蛛背上,以為這樣做會趕走它們。這一下惹怒了它,它修長的毛腿像是醫生蘸酒精的長鑷子,在空中抓著像是要捕捉什么。母親喊來鄰居的一個大孩子,他用掃帚一卷就將蜘蛛和網挑了出去,掉下來一團紅色的小蜘蛛,在炕上亂爬。

    除了蜘蛛,小時候我最害怕的是下雨天。因為即便雨停了,屋子里還是會滴水。洗臉盆、淘菜盆、腌菜缸、碗等統統上陣待命,滴滴答答的水聲似乎是迎接雨季專門為舊房譜寫的“雨水交響曲”。有一次半夜下雨,母親把我和妹妹推醒。我以為自己尿床了,摸摸濕了的褥子,才知道是又被雨淋了。我從東炕頭挪到西炕頭,繼續睡覺。西炕頭也開始滴水,然后我和妹妹被母親抱到堂屋,在木頭柜上睡了一夜。

    正是在漏雨的夜晚,父親才下定決心蓋房。五間瓦房的根基,是父親用雙力三輪一點點運回來的。他像一只螞蟻一樣,一點點地把黃土和石頭運回來。父親買了廢棄工廠的墻,蓋房磚頭就是父親和母親拆墻后運回家里的。新房的圖紙,是父親設計好后姨夫幫忙改好的;新房的窗戶,是做木工的四姨夫給鋸好的。新房的書桌,是父親找當地木匠做的。父親沒念成書,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所以他對讀書格外看中,新房里別的家具沒添,父親只添置了一個書桌,對我和妹妹寄予厚望,供我和妹妹讀書使用。

    蓋房時,父親動員了鎮上的親朋好友,幫忙的、出力的都來了,好不熱鬧。鄉間的風俗是幫忙蓋房,不收工錢,管兩頓好飯好酒即可。炒雞蛋、炒蒜薹、油炸糕成了我兒時記憶的美食。男人們在外面忙,女人們在灶口忙。那廂鏟黃泥上墻頭,這廂鏟豆芽出鍋;房頂抬木頭的號聲此起彼伏,房里盤子碟子碰得清脆作響;新房頂架梁掛紅綢放鞭炮噼里啪啦,油鍋底楊樹枝榆木疙瘩燒得畢畢剝剝……

    1999年,新房子就在眾人的幫助下建成了。沒有瓦,父親就搭了一輛大卡車,親自去山東的瓦廠拉瓦;沒有玻璃,父親就去鎮上的五金店賒玻璃。新房布置齊全了,賬也欠下了。為了還蓋房的賬,父親和母親就拼命種西瓜,為了還債并供我們讀書,家里種了十幾畝西瓜。我現在還記得,我上初中時,父親從家里抽了水,然后開著三輪車給七八里外的西瓜苗一棵一棵澆水。下午三點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頂著頭上的大太陽,褲管濕到褲腿,腳丫被水泡得發白,父親用擔子挑,我和妹妹用茶缸子一缸一缸澆水。我們餓著肚子給西瓜澆水,直到忙完才回家吃午飯。

    苦雖苦,可搬進新房發生的美好事也很多。住進新房已是深秋,那晚的月光就像是語文課本里描述的一樣美好。我在新家的寫字臺上,寫的第一篇家庭作業是布豐的《松鼠》,松鼠在冬天儲藏食物,我在溫暖的新房里貯藏欣喜。從小父親就很苛刻,搬到新家后父親心情似乎比較好,也不大管我們,傍晚放學我坐在木板凳前被動畫片《西游記》迷得神魂顛倒,中午看電視劇,晚上接著看,我開心得得意忘形。我在新房里也養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小狗“得兒蹄”。冬天父親在秧歌隊,那會兒我和妹妹調皮,用口紅和畫眉筆給“得兒蹄”的鼻子、大長嘴涂了血紅的口紅,給眼眶畫“煙熏妝”,母親發現后,我和妹妹自然是被一頓訓斥。

    初三畢業以后,我離開住了三年的新房,去應縣上高中。舊房拆下的磚變成了院墻。過兩個周末,學校才放假,母親會為我準備好吃的飯菜,第二天凌晨送我到東城門外等校車。那時候,家里還沒有裝節能燈。有一天晚上,父母繞著村賣大白菜,回來很晚,家里沒有洗衣機,母親給我用搓衣板洗衣服,洗完已經是半夜兩點,衣服第二天要穿,她就把衣服晾在鍋蓋上。衣服沒有干,我帶著半濕不干的衣服,拿到應縣繼續去晾。上了大學,回家的日子只有寒暑假了。市場經濟時代全面到來,家家戶戶再也不囤積大白菜越冬。田繼續種,可是新房前面再也沒有種過西紅柿、白菜,養過豬了。暑假閑來無事,我一個人時常爬上屋頂,看云,看山坡上的羊群,看房子后的稻田,看秋天里收拾得整整齊齊的玉米田。

    2014年國慶節,趕上了右衛鎮的幫扶政策,我回到老家幫父親秋收,給房子換瓦。紅紅的瓦片像往事一樣被揭掉,我在屋檐下翻出久已不住麻雀的舊窩。這些麻雀春夏秋冬都聚集在父親用粗鐵絲做的晾衣繩上,嘰嘰喳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極了右衛鎮家家戶戶周旋在柴米油鹽周圍的平凡生活。干完活,晚上父親擦洗身體的時候,我不經意之間瞄了一眼,他像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肌肉深深陷進突出的肋骨里,皮膚像放在窨子里的山藥蛋。2012年的時候,父親得了“羊病”(布魯氏菌感染病),病根一直藕斷絲連。父親懷疑是腰椎間盤突出,2014年夏天,我陪他去呼和浩特醫院檢查,醫生說依舊是病的舊根未除,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得知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父親高興了起來。他興沖沖地說,要帶我去他年輕時在呼市吃過的那家店吃燒賣,還說要帶我去清真寺看看——多年不出門,父親把看病當旅游了。我們找了很久也沒找到那家燒賣店,為了趕車,我和父親中午只好吃了兩碗面條?;氐郊依?,我還是害怕看見他赤著上身擦洗,那些凸出的肋骨和跌進胸腔的肌肉,像當年的電鋸子一樣鋸著我的心。

    如今,一家人在新瓦房里住了二十年了。我不知道住了二十年的房子還能否稱為“新房”,母親一直這么稱呼,以至于忘記了“舊”這個詞。小時候的舊房是漏雨的,現在的“新”房是掉房坯。當年家里沒有余錢,父親就將楊木條拼好,用釘子釘齊,然后用石灰抹平,就成了新房的天花板。由于石灰的黏合力有限,這些“土坯天花板”在煙火的炙烤下,像當年半夜的雨點一般唰唰往下掉,一掉就半個窗子那么大,瘢痕一樣。有一回石灰片子砸到炕頭上,家里就又商量起吊天花板的事。2015年陽歷新年,家里終于換了PVC天花板。嶄新的天花板雖然和爐子、灶火不匹配,雖然一燒炭一燒柴天花板就布滿煙灰,但我和父母依然很開心,因為我們的家又“新”了。

    二十多年了,母親每次在楊木板上切菜,總能切出許多木屑。臘月廿九,我勸母親換了一個竹子制成的切菜板,她再也不用搬著那塊又大又笨的楊木板切菜了。離開家那天,母親做了一天的飯,煮羊肉、煮羊頭、煮豬骨頭、煮帶魚、炸土豆、炸雞塊、炸丸子、包餃子、蒸燒賣……林林總總做了一大桌十幾樣,我像個挑剔而好奇的食客,每樣都嘗了一下就放下了筷子。上了車,我看著車窗里凍結的霜花,想著在家里屋檐下的光陰將一去不復,去了北京又該翻日歷算星期度日。那時我又將陷入時間的洪荒,老家與塵封的往事,被淹沒在沖出地鐵后直奔目的地的滾燙的人流里。

    右衛鎮從城東走到城西,所見者,除了剝落破舊的老房子,便是衣著光鮮的年輕人,還有表情麻木但在寒氣中大聲說話的中年人,身上穿著二十世紀70年代的中山裝和軍大衣,推著笨重的舊馬車,一步步挪動在滴水成冰的晨曦,拖著棉襖一般厚重的影子,慢行在被黃土墻包圍得嚴嚴實實的城中?,F在,每逢假期我最惦念的事就是回家,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回到北方無憂無慮的地方。我卸下城市的面具,卸下矯揉造作的普通話,走進父親的“新”房子——夏天可以在這里避暑,冬天則可以在寒冷的房子里讀《卡拉馬佐夫兄弟》,冰冷的環境中才能感受到這本小說的崇高。每逢寒假,我就像城市里放出來的鳥兒,迫不及待地離開籠子,飛往心里向往的地方。我拖著一沓厚厚的風塵,從外省回家,泥濘的鞋扔到一邊,坐在火爐前烤火。黃昏,麻雀在屋檐底嘰嘰喳喳相繼歸巢,炕頭上,母親養的天竺葵鮮艷地開著。我想,每年冬天都應該回來,像今晚這樣,踏實地躺在故鄉的土地上。

    李嘯洋,筆名從安,1986年出生,山西右玉人。北京師范大學電影學博士,“南京市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簽約作家,現任教于北京電影學院。出版學術著作《時間賦格:中國電影中的勞動記憶》,詩集《花神的夜晚》。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2020|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30|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