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河岸邊的老村新家
    來源:人民日報 | 劉文華  2021年12月23日08:11

    “知道不,咱廠又有大訂單了!”

    “都看上了咱黃河人家的手藝啊。聽海英嫂說,都有回頭客了!”

    話音未落,在場的人都笑了。

    2021年初冬的一天,我再次來到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千安社區——這里是河南省的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試點。路過一家塑藤編織廠時,看見人們一邊兩手翻飛地干活兒,一邊高興地說笑著。2016年8月,千安社區迎來范縣張莊鎮前房、后房、雙廟朱、李菜園、王英五個灘區村數千名群眾的入住。一晃五年過去了,變成社區居民的灘區百姓,不僅告別了水患和貧窮,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說話的是張玉芳和儲月霞。她們口中的海英嫂,全名韓海英,是這個廠區的經理。韓海英來自前房村,今年三十九歲,是千安社區選樹的“鄉村出彩巧媳婦”。

    張玉芳、儲月霞也是前房村的媳婦,年齡都在三十三四歲。張玉芳說,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跟家人團聚一兩次。每次視頻聊天,說不了幾句話,一想家想孩子,就流眼淚。現在在家門口上班,省了房租、路費等開支,算下來不比外面差。“最好的是,一家人終于在一塊兒了。”張玉芳笑了。

    “可不是,外出打工那些年,一會兒北一會兒南的,沒個安穩的時候。租個屋子住,面積小,房租貴。現在住這么大的房子,還是兩層,寬敞得住不過來。”儲月霞接過話茬。

    千安社區與灘區老村隔著黃河大堤。我登上大堤時,與韓海英正好碰了個對面。韓海英正在用手機錄視頻。連日天氣晴好,黃河水勢平穩,在初冬暖陽的照耀下,滿目波光粼粼。堤下就是灘區老村。

    韓海英興奮地說:“老村變化太大,我都快認不出來了!”

    是啊,老村變化這么大,我也快認不出來了!

    前房、后房、雙廟朱、李菜園、王英五個村莊都坐落在黃河岸邊。昔日,住在這里的人們,窮其一生都在挖土墊臺、加高房子。那時,黃河差不多每五年就會泛濫兩次。人們就這樣在淹了建、建了淹,淹了再建、建了再淹的過程中抗爭著,始終難以走出貧困。

    2018年年底,隨著最后一批群眾遷往社區,灘區老村的復墾工作立即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現在,五個村的宅基地全部復墾完畢,且已流轉出去。村民不用動一锨一鋤,就可以用土地入股分紅。

    一路走來,果蔬大棚、花卉苗木縱橫連片,哪還有一點兒老村舊貌?舉目望去,那些高低錯落的房子不見了,那些曲里拐彎的街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沃野千頃,是一馬平川。

    繞過一座果園,我們與一渠黃河水同行。它沿途滋田潤禾,一路澄沙汰礫,漸成一股清流。至前房村,折身轉向一個五十畝的魚塘,水面陡然變得開闊。鳥飛長空,魚翔淺底,林木一片葳蕤。

    這里,是前房村的活水養魚基地。這條渠,叫豐收渠。

    老村復墾后,前房村兩委在市里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趙俊偉幫助下,多方籌資,建起一個頗具規模的黨員創業示范園。他們種了一百畝新品種秋月梨,在梨樹下養了兩萬只肉鵝,帶動全村貧困戶增收致富。灘區老村廢舊坑塘治理期間,他們又搶抓機遇,引黃河水進村,新建了一個活水養魚基地。大池塘上劃出若干小池塘,分別養蝦養蟹養魚。魚有數十種,尤以黃河鯉魚最為出名,曾受邀參加省脫貧攻堅優秀成果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前房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房愛銀,此刻正穿著防水衣褲和村民張網捕魚。沉甸甸的網兜里,竟有數十條一二十斤重的大魚。有圍觀者舉著手機,建議他和魚合個影。房愛銀半跪在網前,探身抱起一條一米多長的大魚。盡管魚兒濺得他頭上臉上全是水,可他的眉里眼里卻全是笑。

    張心善是大李莊村人,大李莊村距王英村不遠。三十一歲的張心善,先前曾在山東、江蘇等地經營字畫、工藝品等生意。王英村較其他村復墾早,張心善搶占先機,來到王英村創業,先后流轉七百畝土地,發展特色養殖和特色種植。他養了七百頭牛、六百畝蚯蚓,種了數十畝優質品種葡萄、數十畝優質品種草莓,此外還有數十畝櫻桃樹和獼猴桃樹。

    如果單看養了多少這個、種了多少那個,是看不出什么門道的。其實這里面大有講究:牛吃剔除下來的果蔬枝葉根莖,膘肥體壯;蚯蚓吃牛糞,生機勃勃;蚯蚓糞疏散蓬松,用它為果蔬施肥,根深苗壯。張心善有七個大棚里的草莓使用蚯蚓糞作肥料。那些草莓無論地栽的,還是盆栽的,無不長勢喜人。他一連拿起好幾盆草莓給我們看,每一盆底部都被穿透,伸出密密匝匝的根須。他說,到時會連盆帶草莓一塊賣出去,將這種有機種植介紹給更多人。

    可別小瞧了蚯蚓。蚯蚓通過吞食、消化、排泄、鉆洞等活動滅菌松土,可有效改良土壤結構,促進作物生長。蚯蚓本身還是一種中藥材。另外,蚯蚓還是上好的魚餌,可賣到五六十元一斤。蚯蚓糞作為有機肥裝袋出售,十分走俏。張心善說,來年春天,他準備擴大蚯蚓養殖規模,建一個有機肥廠。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不少人已經認識到了蚯蚓的價值。有林場場主找上門來,讓俺去他們那兒養蚯蚓,而且提出租他們的地可以免租金。”張心善笑著說。

    種養雙贏,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能盈利。一個生態高效的循環經濟農業生產鏈條,已在灘區老村一帶悄然形成,這邊廂牛羊成群、魚蝦滿塘,那邊廂稻鴨共作、瓜果飄香。

    石桂蓮家的房子,上下兩層,寬敞明亮。這天她一大早起來,走到老姐妹劉秀梅家,兩人約好把近期編好的塑編產品送到塑藤編織廠去。

    劉秀梅家院里有一輛三輪車,她正在往車上裝塑編桌椅。她說:“把廠里的活兒拿到家來干,可以多掙不少錢哩。”

    劉秀梅和石桂蓮不僅都來自前房村,還有一個共同的經歷,眼睛曾短暫失明。趙俊偉入戶走訪時發現了問題,及時把她倆送到市里醫院,做了手術,兩個人才重見光明。劉秀梅說:“失明了,又能看見東西了。老了,又能干活掙錢了。這日子,真是好得沒話說啊!”

    廠子離家不遠,一會兒就到了。韓海英隔著玻璃門看見她倆,趕忙迎出來,一邊招呼幾個年輕媳婦幫著卸車,一邊責怪說:“兩個老人家也真是的,不是早說過,打個電話就行了,咋又跑來了?”

    “這不是也沒有幾步路嘛。”劉秀梅說:“再說,還得拉新料回去,接著編啊。”

    韓海英揚手喊來驗貨員驗貨,然后叮囑對方,完事后領老人家去財務那結算工資。廠里實行計件工資制,十天一結算。韓海英說,她過去在外地打工時吃過拖欠工資的虧,如今自己做主了,決不給大家添一點兒心理負擔。

    這個廠主要生產加工沙發、桌椅等,產品遠銷海外。廠里常年用工一百多人,為社區留守婦女、老人、殘疾人拓寬了靈活就業的門路,人均月收入三千元。如果想多勞多得,或不方便來廠里,還可以像石桂蓮、劉秀梅這樣,把活兒拿到家里去做。灘區人勤勞樸實,務農之余不是編柳條筐、織蘆葦席,就是扎箕子、打草苫,一雙手沒有閑過。如今從事塑藤編織,不是什么難事兒。

    王英村的石賢增行走不便。這些年,黨和政府沒少幫扶他,為他落實了“兩不愁三保障”等政策。現在,塑藤編織讓他的一雙巧手多了用武之地,令他對生活信心大增。韓海英說,石大哥經手的產品,都是信得過的免檢產品。石賢增說,靠一雙手“走路”,日子一樣有奔頭。

    翌日早起,我特意選擇沿黃河大堤返程。大堤高如山梁,兩旁林帶莽莽蒼蒼。往這邊看,黃河波瀾壯闊,一往無前,跌宕起伏的浪濤里躍出旭日;往那邊看,社區歲月靜好,高低錯落的樓群間走出車流人流。

    聽著晨風送來的陣陣林濤、隆隆潮聲、聲聲鳥鳴,我不禁想,這黃河岸邊的老村新家,一年一個模樣。也許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幅嶄新圖景!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自拍|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