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再寫輝煌
“今天,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未來無限廣大。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我們要堅定這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文藝工作者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
文者,貫道之器也。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才能更好地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
山東省作協副主席鐵流近年來創作了一系列紅色題材文學作品,展現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水乳交融的情感。他說,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文藝工作者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這讓自己更加堅定創作道路的方向。
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60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臺。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說,烏蘭牧騎要始終把舞臺設在人民中間,堅持文藝為民,不斷提升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表現手法,做黨的創新理論“宣講隊”和“宣傳隊”。
“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相連、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泉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泉州文學院院長張明說,新時代新征程,必將賦予文藝工作者新的使命。要繼續挖掘貼近實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動人故事,轉化為文藝作品來呈現、來傳播、來弘揚。
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
疫情期間,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古麗米娜·麥麥提創新文藝志愿服務形式,通過網絡在線上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不同性別的舞蹈愛好者進行簡單的民族舞蹈教學,有了更廣闊的舞臺。她說:“我要繼續緊跟時代,與時俱進,運用不同形式去創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網文出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讀者。四川省作協副主席、網絡文學作家袁野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我堅信,這樣創作出來的精彩故事,必將更好以文化人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溝通世界。”
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
志高則言潔,志大則辭弘,志遠則旨永。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
“文藝要通俗,但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藝要生活,但決不能成為不良風氣的制造者、跟風者、鼓吹者。文藝要創新,但決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西。文藝要效益,但決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孫媛媛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藝四“要”和四“決不”讓自己深有感觸,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高校教師,一定要向上向善,堅守藝術理想。
今年9月,上海戲劇學院開學典禮上,新生代表們聯合發出倡議,要德藝雙馨、以德為先、求實求精、至善至美,努力成為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上海戲劇學院肩負著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的重任,一直引導年輕的文藝人才‘守正道、走大道’。”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說,藝術院校的立德樹人,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培養堂堂正正的“人”,讓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大量涌現,讓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