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布:我在脫貧攻堅的現場 記錄時代脈動
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我再一次收到了來自北京暖暖的邀請。從1996年出席第五次作代會以來,這是我第四次出席這個盛會。當年參加第五次作代會的時候,我還在一個鄉里擔任鄉長助理,從田間地頭來到北京,內心充滿一個基層作家和邊疆少數民族作家的光榮,也同時感覺在作家云集的森林里,自己渺小得如一棵野草。
25年時間一晃而過,我也從青春少年變成了滿臉滄桑的中年人,雖然歲月殘酷,我也并未虛度時光。在歷次作代會精神的鼓舞下,我積極深入生活、努力探索、勤奮創作,雖然不能說著作等身,卻也出版了十余部文學作品,獲得一些獎項,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我用哈尼文創作的詩集《母語》成為第一部哈尼語的書面文學作品,激勵了很多年輕人對本民族語言文字和文化的熱愛?!赌刚Z》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其中的作品至今仍在各種場合被朗誦,有的被制作成有聲讀物在哈尼族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視頻上流傳。以哈尼文創作的敘事長詩《神圣的村莊》獲得了第九屆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學獎,長卷散文《大地雕塑——哈尼梯田文化解讀》在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節選自該書的散文《歌聲的梯田》入選全國民族類高等教育統編教材《大學語文》。2019年,我完成了中國作協和云南省作協扶持的3000多行的敘事長詩《醒來的西隆山》,并于同年出版。詩人于堅評論認為“這部史詩完整地記錄了苦聰人民從一個原始民族成為一個現代民族的過程”。
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我在云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邊境村寨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在脫貧攻堅戰的一線工作。那里的西隆山上居住著云南直過民族拉祜族的一支——苦聰人。新中國成立以前,苦聰人還處在原始社會,靠狩獵、采野果生活,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用獸皮和藥材偷偷躲在路邊與山上的其他民族換取一點食鹽和衣物。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特別是脫貧攻堅戰以來,他們的生活水平達到甚至超過了當地平均生活水平,這件事深深震撼了我。所以,在扶貧工作之余,我深入采訪,了解他們的歷史、文化和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我發現,70年來我們的各級黨委和政府沒有遺忘他們,一直特別關心、關注、幫助、扶持他們。在幫助苦聰人發展的問題上,黨和政府從來就不惜人力物力。這件事深深震撼了我!
由點及面,在全國,有多少“苦聰人”被關心和幫助?有多少貧困地區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我有一百個理由旗幟鮮明地歌頌黨的民族政策、歌頌改革開放、歌頌脫貧攻堅、歌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70多年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的輝煌成就。
回顧過去,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作家,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中國作協的幫助,我也見證了各民族作家隊伍的迅速成長和各民族文學作品的百花盛開。我期待在十代會的現場遇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共同探討文學創作,為文學的繁榮發展建言獻策。更重要的是,我將認真聆聽黨中央的聲音,并在自己的創作實踐和文學組織工作中切實貫徹會議精神,以這次會議為新起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做好基層文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