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南方寫作 ——“文學桂軍”五年發展成果綜述
三部作品同時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多名作家登上文壇各類重磅排行榜、長篇小說《回響》引起文學界熱烈反響……從2016年到2021年的五年間,廣西文學創作氣象崢嶸,百花競妍,生機勃勃,優秀作品“井噴式”集中爆發和作家個體的突圍,共同形成了令人矚目的規模效應,進一步擦亮了“文學桂軍”的品牌,展現了八桂大地的文學之美。
來自紅土地的文化源流,給廣西作家和廣西作品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印記,“廣西文學現象”和“南方寫作”的蓬勃發展和持續升溫,備受文壇矚目。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2017年“中國·湄公河國家文學論壇”的致辭中,對廣西作家群體給予高度評價,稱贊“廣西有一個很好的文學生態”。
堅持正確導向,創新機制,全力助推出作品出人才
廣西文學創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既凝聚了作家個人獨特的思想創造,更得益于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支持。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加大各項支持保障力度,堅持尊重文藝創造與加強組織引導相統一,為出精品出人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態。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實施的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圍繞持續打造文學桂軍品牌,在選題立項、創作生產、打磨提升、推廣傳播等環節投入力量,在導向把關、資源整合、隊伍組織、跟蹤管理等方面加強統籌,全力推進創作生產,齊心合力打造精品。
一系列扶持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作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助推“文學桂軍”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廣西作協通過實施《廣西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辦法(暫行)》、文學桂軍“出名家 出名作”項目等舉措,組織廣大作家向國內文學名刊大刊發起沖鋒。《辦法》自2019年實施以來,廣西作家在《人民文學》《收獲》《鐘山》《十月》《花城》《詩刊》《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全國名刊大刊發表作品的數量質量明顯提升,共有300多人次700多篇作品獲得獎勵扶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區圍繞湘江戰役85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或事件,動員廣大作家開展主題文學創作,扶持一批重大主題文學作品,展現社會主旋律和時代強音。近年來,廣西陸續推出了湘江戰役題材的報告文學集《湘江長歌》、“湘江紅遍”三部曲(長篇小說《失散》、報告文學《征服老山界》、兒童文學《紅細伢》),以及《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我的青春在鄉村——第一書記扶貧紀實》《山那邊,有光》《沸騰的毛南山》等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作品;舉辦了“新征程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原創詩歌朗誦會”;朱山坡、紅日以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為原型創作的電影劇本《秀美人生》,為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偉大事業留下了一段深刻的時代記憶。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全民戰役中,廣西作協發動作家以筆為武器、以文聚人心,創作了1500多篇(首)抗疫主題作品。廣西民族報社等多家媒體開辟抗疫作品專欄,其中“詩歌助力 同心抗疫”專題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獲中宣部通報表揚。
砥礪前行,奮力攀登,文學桂軍屢創佳績
2020年,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選中,廣西三部作品同時獲獎,分別是紅日的《駐村筆記》、李約熱的《人間消息》、莫景春的《被風吹過的村莊》。本屆駿馬獎全國共有376件作品參評,評選出的25件獲獎作品,其中廣西作品占據3席,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獲獎作者中紅日和李約熱都曾兼任駐村第一書記,另一位獲獎者莫景春則是一名毛南族高中教師。他們扎根基層,從大地吸取營養,在人民中尋找靈感,用充滿深情的筆觸,描繪了廣西各民族齊心協力奔小康的精神風貌,敘述八桂大地上決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深刻反映現實生活、時代變革。
作家紅日在談到創作體會時說:“兩年駐村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豐富了我的創作素材,拓寬了創作視野,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思想上得到了洗禮,藝術上得到了提高。”這番話充分反映了廣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緊跟時代的創作姿態,也是廣西文學創作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廣西這片土地上蘊藏的豐富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給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他們對八桂大地歷史風云的描寫和對地域文化的展現,既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也加強了作品的思想深度、歷史縱深感和真實感,由此取得了豐碩的收獲。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廣西作家出版專集選集達300多部,一批文學作品在全國重點文學期刊發表,許多作品被轉載,列入年度文學排行榜,榮獲各種獎項。
在小說創作方面,東西的長篇小說《回響》發表在《人民文學》2021年第3期頭條并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長篇小說《篡改的命》進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前20名,短篇小說《私了》獲《小說選刊》2016年度獎,個人獲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杰出作家獎;凡一平獲《小說選刊》雙年獎;田耳獲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第三屆茅盾文學新人獎;朱山坡獲得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楊映川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紅日獲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民族文學》年度獎……
在詩歌散文領域,陸輝艷獲2017年華文青年詩歌獎;田湘詩集《練習冊》獲詩刊社中國詩歌網“2019—2020年度十佳詩集”獎;梁曉陽獲首屆三毛散文獎;安喬子獲第十屆紅高粱詩歌獎……
作為文學桂軍的代表人物之一,廣西作協主席東西表示:“一個巨變的時代,給文學提供了足夠的養分,我們理應寫出更多偉大的文學作品。”近年來,廣西作家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或反映脫貧攻堅背景下廣西的山鄉巨變,或記錄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或探索人性的幽微與命運的多變,或致力于構建心靈故鄉與新南方寫作氣象,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廣西文學主旋律高昂、題材風格多樣的喜人局面,反映了當下廣西文學創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緊跟時代的良好創作態勢。
薪火相傳,攜手并進,構建團結融洽的文學生態
廣西文學創作的發展與繁榮,促進了文學生態的健康發展,形成了青年作家群體迅速擴大、各民族文學互相促進、評論界與創作界良性互動、區內外文學交流不斷深化的良性發展局面。廣西作品豐富的文學生態環境,也給廣西文學帶來了多元的表達和開放的視野,進一步促進了廣西文學創作的可持續發展。
青年作家是文學的未來,是文學桂軍的后備力量。近年來,我區推薦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到魯迅文學院以及中國作協組織的各類培訓班學習;舉辦廣西青年文學講習班、廣西青年作家高研班、廣西作協新會員培訓班、廣西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文學骨干研討班,培訓學員近500人次。
廣西各民族作家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產生了良好的共振效應,文學創作取得長足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人才。2016年至2021年,廣西作協新發展會員338人,其中少數民族會員144人、新文藝群體40人;新加入中國作協會員73人,其中少數民族會員36人、新文藝群體6人。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我們叢書·壯族作家作品系列”,推出了11位壯族作家的作品選集。這是壯族文學史上第一套作家叢書。
增強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學力量
民心相通,文學為橋。背靠強大的祖國,中國文學日益受到國外讀者關注,在全球語境中的對話溝通能力顯著增強,正向世界自信地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文學力量。廣西作家在走向世界方面沒有落伍,他們面向東盟,面向世界,著眼“一帶一路”,大踏步走出去,展示廣西文學的魅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5年來,俄羅斯吉彼里昂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廣西作家的4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篡改的命》(東西著)、《天等山》(凡一平著)、《廣西作家小說集》、《廣西當代詩歌集》。越南出版社推出了《篡改的命》(東西著)、《后悔錄》(東西著)、《上嶺村的謀殺》(凡一平著)、《公務員》(黃佩華著)、《懦夫傳》(朱山坡著)、《我是惡人》(李約熱著)、《長壽碑》(田耳著)7部作品。東西的《篡改的命》還被翻譯為瑞典文、捷克文、韓文和丹麥文出版,凡一平的《上嶺村的謀殺》被翻譯為瑞典文出版,田耳的《天體懸浮》被翻譯為英文出版。2017年6月,由廣西民族大學、南方文壇雜志社、世界文學雜志社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東西作品國際研討會”在南寧舉行,來自美國、韓國、捷克及中國的20多位作家、學者與會,對東西作品進行全面解讀和細致分析,這是廣西近20年來首次舉辦廣西作家作品國際研討會。
2017年5月,由中國作協主辦、廣西作協承辦的“中國·湄公河國家文學論壇”在南寧舉行,今年6月,中國作協東盟文學交流中心落戶南寧,為擴大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在東盟國家的知名度影響力、加深中國作家與東盟作家及作家組織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提供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