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面向新時代敞亮歌喉
    來源:文藝報 | 歐陽友權  2021年12月01日08:36

    距第九次作代會已走過五年,若要論及這五年的中國文壇,發展最快、數量最多并備受關注的文學現象,無疑是網絡文學。當下的網絡文學,正面向新時代敞亮自己的歌喉。

    時代足音:主流化與精品化

    踏著時代的節拍,乘著新媒介變遷的技術紅利,中國網絡文學以驚人的增速創造了巨大的作品體量和文化關注。第九次作代會后,文學網民從2016年12月的3.33億人,增加到2021年6月底的4.61億人。據中國作協《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統計,2020年全網累計網絡文學作品達2800萬部,當年新增簽約作品約200萬部,全國文學網站日均更新字數超1.5億,全年累計新增作品字數超500億。一種新興的文學,在短期內長成如此的“大個子”,難免會存在大而不強的“虛胖”現象,引導網絡文學邁向主流化和精品化發展軌道,便成為網文行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近年來,網文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話的基本精神,一方面積極引導網絡文學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提高創作質量入手,推進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另一方面加強行業治理,要求網文創作自覺抵制不良傾向,打擊盜版侵權,加快網文生態的凈化與優化,網絡文學正航揚帆,成為當代文化建設和文創產業發展中的有生力量。

    加速網絡文學的主流化與精品化有三大舉措。一是加強正面引導的力度,要求網絡文學創作者和網站平臺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講話中所要求的: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二是積極倡導現實題材創作,對現實題材創作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的共識度明顯提高,網絡文學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現實題材作品逐年增多。許多網絡作品聚焦時代變革和社會生活,描寫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脫貧攻堅、戰疫抗疫、創新創業等,藝術品質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日趨擴大,涌現出《大國重工》《浩蕩》《朝陽警事》等一大批優秀之作。

    據統計,2020年,在各大網站平臺發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占60%以上。不斷邁入主流化與精品化的網絡文學,已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作家也成為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三是網文行業逐步樹立起高質量發展的精品意識。網文界已形成共識:我國網絡文學正步入從規模擴張走向質量提升的新階段,只有把價值導向和審美理想融合起來,增強文學的原創力,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學精品,才能讓網絡文學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也才能以精品化助推主流化,以主流化引領精品化。在政府、網站、作者與讀者逐漸形成的高質量發展共識中,我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出了“野蠻生長”的粗放式發展階段,開始朝著精品化、主流化方向邁進。

    行業治理:網文生態的凈化與優化

    近五年是我國網絡文學行業治理大見成效的時期。我們知道,近年來的網絡文學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家和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俱佳的原創作品,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和問題。如有的作品格調不高、導向偏差,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三俗”和歷史虛無主義現象,以及不良亞文化滲透、畸形審美、洗稿侵權等問題。在網文分發改編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流量至上、偶像養成、偷稅漏稅以及“飯圈”亂象、亞文化盲從、耽美成“耽改”等“打擦邊球”現象。有的網文企業社會責任機制不夠健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在內容生產、審核、傳播等環節把關不嚴。針對這種情形,黨和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2017年國家版權局實施電子版作品登記制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制定了《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并發布評估指標和計分標準;2018年國家版權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劍網2018”專項行動。隨后,國家網信辦出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2019),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的通知》(2020),中宣部等發布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者的通知》(2021),中國作協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2021)等。

    網文行業應聲而動,2020年底,136位網絡作家聯名簽署《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主動提出要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強化社會責任感,積極弘揚正能量,打造網絡文學的綠水青山。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中文在線、縱橫、晉江、連尚等文學平臺紛紛表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標本兼治,整改落實,以制度遏制不良傾向,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整個行業開始呈現出良性發展的良好態勢。網文界響應號召,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

    四代同屏:作家迭代彰顯活力

    作家是網絡文學的“第一生產力”,我國的網絡文學已呈現出“70后”“80后”“90后”和“00后”作家“四代同屏”、代際疊加創作的喜人景象。第九次作代會以來這5年,網絡文學創作隊伍有不斷壯大、迭代加速趨勢。《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我國500余家文學網站聚集了超千萬網絡文學作者,其中簽約作者100多萬人,活躍的簽約作者60多萬。網絡作家中筆齡在3年以下的作者占53.7%。“95后”正在成為創作主力。2018年以來實名認證的新作者中,“95后”占74%。新簽約作者中,“00后”占比50%以上。

    另外,作者學歷水平和創作時長均有所提高,專本科學歷占比約60%。這表明,網絡時代的“文學少年”正在崛起,網文創作的新銳力量來勢喜人。這些年輕的網絡作家屬于“網絡原居民”,他們從小讀網文長大,知道網民喜愛讀什么,并深諳網文寫作的節奏和文風,有著強烈的互動意識,能靈活融通各圈層的文化元素和網絡前沿風潮,給網絡文學帶來青春氣息與創新活力。

    創作隊伍的年輕化為網文創作增添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閱文集團2020年新增的90萬作家中,“95后”占80%,第一次寫書占比80%以上,“95后”創造的在線閱讀收入占50%。統計表明,這些年輕作者關注粉絲評論的占98%,嘗試與讀者互動的占96%,善于在作品里“埋梗”的占72%,而成長、夢想、愛,是他們作品最基本的精神內涵。針對青年作家的培養與成長,閱文集團成立閱文起點創作學堂、推出億元“青年作家扶持計劃”,提出“三個一倍”扶持計劃:30歲以下青年新增簽約作家三年以內數量翻一番、稿酬翻一番、新晉大神翻一番。

    網絡文學的持續繁榮來自于作家的創作生命力。我們看到,近五年的網文行業中,貓膩、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辰東、愛潛水的烏賊、跳舞、天下歸元、丁墨、驍騎校、蔣勝男、烽火戲諸侯、妖夜等一大批中生代和資深作家仍舊保持了旺盛的創造力和強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一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迅速進入“頭部”行列,以亮眼實力挺進網絡文壇的中堅。賣報小郎君憑借一本《大奉打更人》,不僅在起點長期霸榜,還獲得閱文集團2020年網絡文學“十二天王”稱號。老鷹吃小雞憑借《萬族之劫》以單月月票超41萬的成績刷新網文月票史紀錄。會說話的肘子、老鷹吃小雞、言歸正傳、囧囧有妖、檸檬羽嫣、懿小茹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登上各類網絡文學榜單……幾代作家同屏發力和青年作家的迅速成長,足以讓我們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未來往上走、開新局抱有更大的信心。

    評論升溫:網文研究漸成“顯學”

    一段時間,創作走在批評的前面,理論落在實踐的后面,使得中國的網絡文學得不到藝術哲學和媒介詩學的支持,淪為一種“自生自滅”的娛樂消費品。近年來,這種網絡文學創作繁榮與理論評論相對薄弱的失衡狀況已經有了明顯改觀。

    其一,網絡文學理論評論隊伍得到充實和壯大,并呈集團化、年輕化趨勢。一批“50后”“60后”的理論評論家率先在網絡文學研究領域開疆拓土,筆耕不輟;更有陣容強大的“70后”“80后”甚至“90后”,憑著對網絡新媒體的親和力與敏銳的問題意識切入網絡文學理論研究,迅速開辟自己的評論陣地,為“創”“評”失衡的“傾斜的網文場”彌補了短板。由眾多評論者組成的學術方陣也已顯露端倪,中國作協在上海、湖南、山東相繼建立的網絡文學研究或培訓基地,北京、長沙、杭州、廣州、濟南、南京、成都、合肥等市陸續形成了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研究團隊,助推我國的網絡文學理論評論形成多點開花的升溫之勢。

    其二,從網絡文學研究成果看,近五年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據《中國網絡文學年鑒》統計,2017年,我國出版網絡文學理論評論著作11部,2018年為12部,2019年升至24部,2020年達到31部。從發表的論文成果看,2018年我國有216家刊物發表網絡文學論文424篇,有關網絡文學評論的報紙文章441篇,網絡文學碩博論文61篇;2019年有234家學術刊物刊發網絡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470篇,報紙文章490篇,年度碩博論文52篇;2020年有148家專業學術刊物刊發網絡文學理論與批評相關論文285篇,報紙媒體發表網絡文學文章418篇,網絡文學碩博論文57篇。

    還有,網絡文學問題研究不斷拓展和深入。許多研究從傳統的概念之爭、特征之辨、傳播探析等研究思路,向網絡文學創作方式、評價標準、經營策略、熱門作家作品評論等方面拓進;從早年關于網絡文學本體、傳媒、審美、功能、語言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延伸至相關的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文化資本、寫手創作與生存狀態、青少年閱讀、媒介融合、創意寫作、文化產業等領域;還出現了專門針對女性網絡文學、外國網絡文學、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網絡類型文學的細化研究,以及網絡文學理論體系、評價體系、話語體系等建設性研究與網絡文學史、網絡文學批評史等史料和史學研究,將網絡文學引向理論探索與歷史鉤沉并進的雙向研究軌道,注意發揮理論評論的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

    網文出海:跨文化傳播中國聲音

    一般來說,中國網絡文學經歷了“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生長曲線。近幾年,隨著網絡文學影響力和國家傳播力的不斷增強,網文出海力度和績效均呈大幅增長之勢。有統計表明,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絡文學已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網文出海的熱門線路。

    中國的網絡文學沿自民間渠道、以文化軟實力的魅力走向世界,一方面是發展壯大后的網絡文學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內在剛需和必然選擇;另一個促動因素則在于它搭上了中國文化“走出去”、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時代快車,一躍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文化輸出前端;于是,由改革開放開啟的“網文出海”之門,便以不同形態延伸自己的傳播半徑。2017年5月閱文旗下的起點國際(Webnovel)上線后,標志著中國網文出海步入3.0時代,即從單純作品傳播走向更深層次的運營機制和商業模式輸出,把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網絡文學創作、傳播、線上經營和IP內容跨界分發模式,整體性輸出到網文落地的所在國家和地區,既移植原創模式,也根植構架與原創模式相配套的付費閱讀機制和翻譯模式,使中國網絡文學以“落地生根”和“授人以漁”的方式提升世界影響力,為網絡文學成為世界性文創產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方案。

    以新時代的歷史站位看,中國的網絡文學能夠“仗劍天下”,跨文化傳播中國聲音,其彰顯的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文學表情”,同時也植根于中國文化的故事魅力。隨著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加速,以好故事為切入口的中國網絡文學,在從閱讀吸引力走向文化影響力的過程中,必將成為傳播中國聲音、塑造國家形象,傳遞中國精神、蘊含中國夢想的有生力量,成為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賡續和光大人類文明的一方精神領地。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videos|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日韩福利视频精品专区|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91麻豆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