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美學特征分析
    來源:《民族文學》 | 吐遜江·亞森(維吾爾族)  2021年11月23日08:09

    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底蘊醞釀了少數民族詩歌的審美特征。共同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的影響,使新疆少數民族詩歌在美學特征上呈現出諸多共性。這些共性主要體現在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新疆各民族詩歌創作的意境、語言、形式等方面。

    意境美

    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事物相互交融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空間。詩歌的意境是具體、有形的情景和虛幻、無形、存在于人們想象中的藝術境界構成的統一體。前者構成了詩歌意境中的實境,而后者構成了虛境,正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外”。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中的意境同樣具有虛實相生的特點,在詩歌意境的營造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詩歌風格和美學追求。

    (一)詩人對生命美的追求

    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擅于以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意象表現、挖掘生命之美。在詩人眼里,最真實的、最樸素的生命也是最美的。他們擅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美的生命,并如實生動地表現出來。新疆少數民族詩歌中常見“月亮”“太陽”“草”“花兒”“鳥”“樹木”“馬”等自然意象,有些意象本身是生命體,有些是沒有生命的,而詩人將其視為有“靈”的生命,將自身的情感與審美觀念滲透到其中,表現出對生命美的追求。這是新疆少數民族詩歌中常見的現象,也是詩人追求生命價值、向往生命美的一種表現。比如:哈薩克族詩人庫爾班阿里·烏斯曼諾夫這樣寫道:

    插上了翅膀自由飛翔,

    圍著月亮,吻著陽光

    和星星暢談

    在天空自由地唱歌①

    “月亮”“星星”“陽光”離人類距離遙遠,然而詩人將它們想象成可親可近、可以“圍著”“吻著”,并與之“暢談”的生命。詩人借助想象“插上了翅膀”,抒發了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新疆少數民族詩人的贊美詩以及哲理詩,一方面抒發對生命的崇敬與向往,另一方面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些詩歌不直接號召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而是通過對人類心靈與大自然和諧共振的美好生命體驗的生動表現,來表達詩人的審美立場。在他們看來,心靈世界與自然世界的和諧、現實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高度融合是詩歌審美的最高追求。

    柯爾克孜詩人謝爾格在《當我看到故鄉》中寫道:

    彩蝶盤旋在頭頂上,

    敲擊我心中的弦線。

    歌唱的鳥群讓我想起,

    妹妹那張美麗的容顏。②

    顯而易見,本詩不僅僅是情景描寫與抒情,詩歌后兩句充分體現出詩人的審美觀念。“鳥群”的歌唱讓我想起“妹妹”的容顏,生動而巧妙地刻畫出了對生命美渴望的“我”的形象。鳥群的歌唱與姑娘美麗的容顏本無直接關聯,然而,鳥的“歌唱”讓人心情輕快舒暢,“妹妹那張美麗的容顏”同樣給詩人帶來幸福之感,二者之間產生一種內在的關聯,他們都是生命的美麗所在,即生命之美的表現形式。在詩人眼中,“人”的生存、人的感受和情感與自然是一體的,生命的美好就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的有機結合之中。

    從以維吾爾族詩人鐵依甫江·艾力尤夫,哈薩克族詩人庫爾班阿里·烏斯曼諾夫,蒙古族詩人策·烏力扎巴圖,塔吉克族詩人塔碧勒迪·吾守爾、買買提·肉孜,錫伯族詩人郭基南等詩人為代表的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創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們不僅將個體的生命體驗與自然融為一體,同時也自覺地將“生命”的價值與民族、時代、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因此,各民族和諧相處于新疆遼闊壯美的自然環境之中,同偉大的祖國母親同呼吸、共命運,成為不少詩作的主題。比如維吾爾族詩人鐵木爾·達瓦買提的《長城,中華民族之魂》中寫道:

    我愿做一塊青磚

    鋪在你的身邊

    我愿做陣陣清風

    吹走你身上的灰塵

    我愿做一棵青草

    給你增添一份綠陰

    我愿做一朵白云

    永遠漂流在你的上空③

    “長城”本是無生命的客觀存在,然而在詩人筆下,他是中華民族精魂的匯聚,是祖國母親的象征。于是詩人想象自己的生命化入自然界的“清風”“青草”“白云”之中,為中華民族、為祖國增添一份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美好。詩人選取柔美的意象、營造和諧的情境去表達詩人胸中熾烈的愛國之情。

    (二)生態美與崇高美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自身的歷史文化豐富多樣,各具特點;又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形成多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文化土壤。如果說世代生活在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等各民族有一個共通的傳統價值,便是注重人與自然共生關系的生態文化傳統。環境的變化關乎新疆各民族的生存命運,因此,對自然的崇高敬意及追求生態和諧、“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成為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美學追求。

    分析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中的意象,便可以發現其中“河流”“草原”“太陽”“月亮”“山脈”“星星”等意象的出現頻率較高。自然界是我們的共同生存空間,萬物皆在自然的懷抱中生存。當代新疆少數民族詩人創造性地繼承傳統生態審美觀念,在詩歌創作中不斷探索創新,運用大量自然意象,以表現博大而溫柔的自然生態之美,觸發讀者崇高的審美感知與審美共情;通過對人與植物、動物、山川流水、沙漠、草原、綠洲等自然環境關系的探討,表達享受自然、贊美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態審美觀。比如:維吾爾族女詩人圖拉罕在《胡楊、土地及其他》中,高聲贊美胡楊守護大地的神圣與堅韌:

    我們聽不到歲月的風聲和命運的咆哮

    也聽不見烏鴉在風中最后的悲鳴

    只有你啊,大地的守護神

    是蹉跎歲月中一切生靈命運的見證④

    維吾爾族作為在綠洲和沙漠并存的自然環境中生活的民族,與大自然接觸甚廣,在他們的詩歌創作中,更是毫不吝嗇地將周邊的自然景物與自身的情感連接在一起。胡楊是新疆干旱、缺水氣候環境中生長的樹木,它的生存能力強,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胡楊憑借強大的生存能力,守護著這片廣袤土地生態環境的平衡。在這首詩歌中,詩人表達了對胡楊的崇敬,這崇敬來自詩人“文化基因”中對生態環境的重視與守護。

    語言美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可以說,詩歌對語言美的要求比其他文學體裁更嚴格一些。新疆各民族詩人通過獨具匠心的修辭,遣詞造句,形成各有特色的寫作風格。換言之,新疆少數民族詩歌的美學風格,是詩人們在詩歌語言方面不斷探索的結果。他們不僅繼承本民族的寫作傳統,還吸收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學語言表現技巧,融會貫通,實現詩歌語言美的創新與提升。

    生動精妙的語言及恰當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對加強詩歌藝術感染力、提升其審美價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柯爾克孜族詩人吉·額布拉依的《我們、山及白氈帽》一詩便清晰地表現了這一點:

    頭頂著藍色的天空,

    雪峰戴著我們的氈帽。

    邊沿是廣闊無邊的綠色草原,

    黑色的壓縫如清泉流淌不斷。

    白色山脊猶如阿克庫拉奔向月亮,

    我們就像瑪納斯騎馬背上。⑤

    “藍色的天空”“廣闊無邊的草原”,以及“奔向月亮”這些生動且準確的語言,營造出置身蔚藍色的天空下、無邊無際的草原上、如奔月般形態的山脈之中,使人聯想到柯爾克孜族的英雄瑪納斯騎在馬背上的情景。詩人將當下的“空間”與“瑪納斯”所處的“時間”連接起來,身為瑪納斯的后代的自豪感便呼之欲出。

    又如柯爾克孜族詩人額·瑪木別特阿洪在《松樹》一詩中寫道:

    我要把筆直的懸崖曲彎,

    再按一個堅韌的弓弦。

    從山坡上拔出松樹,

    把它劈成利箭。

    箭頭用純鋼鑄造而成,

    射向那藍色的蒼天⑥

    詩人巧妙地將比喻與夸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將詩句的感染力推向極致。使人讀起來,好像乘著詩人的想象之翼,徜徉在語言文字的花園里。像“懸崖”“弓箭”“松鼠”“鋼”“蒼天”等帶象征意義的意象,被詩人以完美的修辭手法呈現;從拉弓到射箭的動作變化,與從山坡到蒼天的視線移動,無不體現詩人在修辭上投入的苦心與匠心。

    形式美與音樂美

    形式美和音樂美是構成詩歌審美意蘊的重要組成要素。席勒在《審美書簡》中提出,“真正的藝術品不能光是靠內容,形式也同樣很重要。內容再廣大,再高尚,它只能在有限的心靈上起作用,形式卻使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審美自由”。平行式(parallelism),也被譯為“平行結構”或者“平行法則”,擁有相同或相近句法結構的短語、從句或句子的重復是平行式的核心表征。排比平行詩句指一個詩節中采用兩行或者兩行以上具有相同句法結構的詩行,在形式和意義上存在著并列關系。排比平行詩句、平行句、遞進句等平行式,是在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中常見的,也是重要的詩歌形式美表現形式。維吾爾族詩人鐵依甫江·艾力尤夫的詩歌中就常見排比平行詩句,比如:

    感謝,專員,感謝您,

    感謝,東道主,感謝關愛。

    感謝您,給我剪刀,

    讓我參與剪彩。⑦

    在這首詩中,前三句都以同一個詞語“感謝”開頭,音節數以10+9+10+9形式交替重復。在“siz”(您)、“h?rmiti?iz”(關愛)、“d?witi?iz”(謙讓)運用相同的韻腳。在句子結構、韻腳和意義方面構成了平行式,構成詩歌結構美和形式美,加強了詩歌的節奏性和音樂性。

    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歌在形式美與音樂美方面的特征是對文學傳統的繼承,讀者在閱讀這些少數民族詩歌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其音律和諧的特點。即使在語速比較快的情形下,這些詩歌的韻律節奏依然清晰可感。而且,在詩歌的韻律中,還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某些因素的反復出現和某些對應的規律在發揮的作用。

    哈薩克族詩人夏侃·沃阿勒巴依在《夏牧場的傍晚》中這樣寫道:

    是誰在天際里

    牧放著云團,

    給它們披上了

    血一樣艷麗的衣衫?

    是誰在草叢里

    播下一苗苗火,

    在幽深的草甸

    紅彤彤地點燃?⑧

    該詩的句法結構是以“是誰在什么里/中+問句”為主,這種結構的反復構成該詩遞進平行的形式美感。維吾爾族詩人鐵木爾·達瓦買提這樣寫道:

    你的花枝可是金銀鑄就?

    你的草原是錦緞還是刺繡?

    你的山巒戴著白色的蓋頭,

    你悠悠的河水輕吻著垂柳。⑨

    詩歌中相同的句法結構,也就是“你的+花枝”“你的+草原”“你的+山巒”“你+悠悠的河水”反復出現,前兩行為疑問,后兩行是肯定。這些平行式的運用,在實現形式美的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瑯瑯上口的韻律和節奏,從而成就了詩歌優雅的音樂美。

    結語

    新疆少數民族當代詩人在繼承與借鑒本民族傳統文學的主題思想、意象選取、藝術表現形式等各種手段的同時,積極跟隨時代的發展變化,主動汲取古今中外文學中關于“美”的創造經驗,在詩歌創作中呈現了獨特的美學特征。更重要的是,新疆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創作中所呈現的意境美、語言美、形式美與音樂美,將為新一代少數民族詩人詩歌的創作與創新帶來一定的啟發。在審美意義上,新疆少數民族詩歌創作作為中華民族詩歌領域豐富多樣而又個性鮮明的存在,在不斷推進詩歌地域性寫作的同時,亦為中國多民族文學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一個獨具魅力的靈感源泉。

     

    注釋

    ①轉引自李鴻然:《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上),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09頁。

    ②中國作家協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編:《天山之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6頁。

    ③鐵木爾·達瓦買提:《生命的足跡》,作家出版社,2000年。

    ④圖拉罕:《胡楊、土地及其他》,《民族文學》,2004年第1期第66頁。

    ⑤曼拜特·吐爾地:《新時期柯爾克孜族詩歌創作》,《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第2期第9頁。

    ⑥額·瑪木別特阿洪:《松樹》,《新疆柯爾克孜文學》,1981年第2期第56頁。

    ⑦鐵依甫江·艾力尤夫:《詩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49頁。

    ⑧轉引自李鴻然:《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上),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11頁。

    ⑨轉引自李鴻然:《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上),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95頁。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一区国产传媒国产精品|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91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一| aaaaa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91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