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精神走進更多孩子的心里 ——新時代的少兒主題出版暨“中國女孩”系列創作研討會線上召開
兒童文學肩負著塑造未來民族性格的責任,新時代的少兒主題出版需要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時代精品,切實關注當下的社會問題,幫助孩子們解決他們在成長中的困惑和難題。新蕾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女孩”系列作品,以盛唐到現代的十二個歷史時期為背景,每個時期以一位普通女孩為縮影,分別講述了關于執著追夢、溫情救友、苦學技藝、勇挑重擔、抗日救國、守護親情、堅守文化、扶貧扶智等內容的成長故事,勾勒出自古傳承至今的中華傳統美德,塑造了中國女性愛國守信、獨立自強、敏而好學、勇敢堅毅的立體形象,是新時代少兒主題出版的有益探索與有效嘗試。
近日,由新蕾出版社主辦的“新時代的少兒主題出版暨‘中國女孩’系列創作研討會”在線上召開,王泉根、馬光復、徐德霞、簡平、李學斌、蕭萍、徐寶峰、葛競等專家學者,以及“中國女孩”系列主編李東華、顧問蒙曼,作者秦文君、黃蓓佳、韓靜慧、余雷、周晴、李秋沅、王勇英、馮與藍、吳新星、戴縈裊、慈琪、高源等現場連線,暢談對兒童文學創作以及主題出版的探索與思考。會議由新蕾出版社副總編輯焦婭楠主持。
新蕾出版社社長馬玉秀回顧了“中國女孩”系列圖書,經過選題探討、故事框架、組織創作、編輯出版直至項目落地的過程,她指出,將兒童文學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能夠讓兒童文學作品具有更加深沉的人文底蘊,富有思想深度和可讀性。
時代歷史與主題出版相結合
兒童文學應該是及時跟進當下生活的一種敘事性文學作品,而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仍存在文體特質薄弱的問題。王泉根認為,“中國女孩”系列圖書是一套有故事、有形象、有思想,尤其適合少兒的文學讀物,在主題出版文學表達方面,都做出了有效探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兒童報告文學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較好的輿論效果,在當下的變革時代中,少兒主題出版尤其需要加強報告文學的創作,結合社會生態和城市發展的多元主題,創作出既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又能夠培養興趣能力的敘事性兒童文學作品。
兒童文學的主題出版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是教條和命令,而是一個作家對時代的感悟。徐德霞認為,“中國女孩”系列叢書既有迎合主題出版的大格局,也有鮮明的兒童意識、市場意識。作品緊扣中國的大時代,在對中國歷史認真梳理的基礎上,既觀照歷史,又立足當下,在縱橫兩個方向上試圖用文學的筆觸勾畫出中國女孩獨有的精神氣質。談及兒童文學主題出版的未來走向,她表示,應該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尋找宏大主題,同時也應該保證作品的兒童特質和藝術性。
李學斌談到,主題出版是一種社會價值導向,文學創作是審美價值導向,兩者需要有機結合。“中國女孩”書系中的《紅豆》《何處春江無月明》等作品是屬于歷史維度當中的城市童年和邊界童年的表達,還原歷史的兒童文學寫作具有較大難度。他特別指出,歷史語境下的童年敘事相較于現實立場上的童年表達,其難度主要在于把握四層關系,一是虛擬故事和歷史真實的關系,二是個體成長和文化語境的關系,三是童年生活和成人世界的關系,四是歷史童年與現實童年的關系。
兒童文學具有引導孩子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有厚度、有深度、有能量的作品會給予孩子們的成長非常重要的滋養。葛競談到,“中國女孩”以一種穿越時間、空間矩陣的群體形象,為孩子們呈現出人生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能在情感和文化的層面在孩子們的心中刻下印記。黃蓓佳認為,兒童文學作家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向孩子們解釋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引領他們去回顧本民族的歷史,去想象他們應該擁有的未來,去教他們如何面對自己成長的過程,這是文學的責任。
少女題材與文化傳承的啟示
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需要從人民生活,特別是從孩子點點滴滴抓起,兒童文學作品是讓少年兒童理解中華文化、體會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馬光復指出,“中國女孩”小說系列在怎樣用文學來傳承中華文化的探索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為今后兒童文學的實踐提供了經驗,開拓了新的創作領域和途徑。
中國正在加強文化建設,強調文化自信,呼吁講好中國故事。徐寶峰提出,“中國女孩”書系真實、立體、具象地展現了中國女孩在不同時代環境下的成長狀態,把中國女孩和中國女性的故事講好,對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高源認為,“中國女孩”書系以文學為媒介,以故事為載體,通過展現中國歷代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生活、民俗風情等情況,展示國家形象和時代風貌,潛移默化地實現了跨文化傳播與交流。
從寫作者的角度出發,蕭萍談到“中國女孩”系列叢書精神內核中的“變”與“不變”,“變”的是時光流轉中不同代際的女性迥異的成長境遇,始終不變的是女孩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的不懈追尋。這種“變”與“不變”折射出中國女性個體成長的精神史,構筑了女性文化傳承的心靈符碼。周晴則表示,叢書呈現出了不同的文化視野和教育背景,需要寫作者的結構、語言和情感投入,讓現在的孩子看到未來社會的復雜和純凈。
簡平認為,書系直接冠以“中國女孩”的標簽,立足為中國女孩塑像,也就推動了作家在兒童文學寫作上的自覺追求和突破。首先,在題材上,作品講述的是女孩故事,皆是她們特有的生活背景、生活狀態和生活邏輯。其次,作者使用的是女孩視角,通過女孩的眼光來注視世界,傳達出她們對過往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第三,使用貼合女孩性別特征的敘述語言,文筆更加柔美、細膩和精致。
在少兒主題圖書出版方面,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兒童文學寫作者、研究者和出版界從業者需要群策群力、協同并進,讓中國精神插上文學的翅膀,飛往每一個角落,走進更多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