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電影局先后發布“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我國這樣繪制文化藍圖
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發展進行謀篇布局。
國家電影局: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
《規劃》提出,將努力實現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此外,《規劃》還提出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
造就一批世界知名電影藝術家
《規劃》指出,“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影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十四五”時期,中國電影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中國電影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體制優勢顯著,創作潛力巨大,產業基礎堅實,人才資源豐富,市場動能充沛,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有利條件。
《規劃》表示,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電影創作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以國產影片為主導的電影市場規模全球領先,電影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每年推出50部票房過億影片
為了達到“電影強國”這個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電影創作生產將更加繁榮。在電影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質量顯著提升。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如期完成,多類型多題材多樣化創作格局不斷完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
在重點電影創作選題規劃方面,將實施涵蓋中國歷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現實題材、人物傳記等方面的重點電影創作選題規劃,建立任務臺賬,適時動態調整充實,形成滾動式、可持續的創作格局。《規劃》還強調,未來將扶持科幻電影、優秀動畫電影創作生產。
《規劃》指出,電影作為重要的“國家名片”,將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十四五”期間,合拍電影更加繁榮,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力度明顯增強,銷售渠道和網絡更加暢通,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
“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影市場和產業體系也將更加健全,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結構分布更加合理。電影產業鏈條延伸拓展,電影消費模式創新升級,電影綜合收入穩步提高。
《規劃》還提出要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將推進“人民院線”和“藝術院線”的建設。其中“人民院線”由全國各地城市影院 (每家確定一個廳)組建而成,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為國產主旋律影片拓展放映空間,重點對具有較強思想性和較高藝術水準的主旋律影片給予排片支持。
電影特效制作水平進一步提高
《規劃》還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影科技能力將顯著增強。國家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加快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電影科研成果更加豐富,電影工業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
相關
文化和旅游部: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4月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規劃》認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并提出到2025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方面:實施國家重大題材創作引導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等;每年錄制50部左右戲曲“像音像”作品,編輯出版中國戲曲劇種全集;
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方面:研究啟動第二次全國非遺資源普查,開展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專項調查。開展《永樂大典》、敦煌文獻以及黃河、長江、大運河流域等相關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整理出版。籌建國家紙質文獻修復中心、《永樂大典》研究中心等。
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建設一批國家級特色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開展戲曲進鄉村,每年為脫貧縣鄉鎮配送6場地方戲演出。
國家廣電總局:編制“十四五”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
圍繞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國家廣電總局10月份公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提到:
實施新時代精品工程,包括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工程、網絡視聽節目內容提升工程、“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工程、國產動畫高質量發展工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和公益廣告創作生產能力提升工程。比如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工程方面,《規劃》提出將編制“十四五”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通過全流程管理機制提高作品質量,做好國家重大宣傳期和重要宣傳節點的創作播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