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奔跑吧少年》:不僅要強智更要強身
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推出的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于2020年12月首演,首演成功后又入選了2021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并最終榮獲劇目創新獎。該劇的故事發生場景被設定為苗族山區,天津兒藝以少數民族地區故事作為藍本進行改編并不是首例,當年大獲成功的《尋找海力布》的故事腳本也是取自蒙古族的神話故事,二者的區別在于《尋找海力布》是神話題材,而《奔跑吧少年》則是現實題材,相比之下,創作現實題材對于兒童劇而言難度更大。《奔跑吧少年》也為國內現實題材兒童劇創作摸索藝術規律,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天津兒藝在選取和表現具有時代感的現實選題方面具有獨到的眼光,《奔跑吧少年》選擇了以小見大,劇名既貼合劇情同時也給人以向上的朝氣,越野跑是近年來流行的運動,把越野跑與兒童成長結合起來不得不說創作者構思之妙,通過大主題小切口的生活故事,傳統的道德宣教、勵志內容被賦予了時代感的體育素質教育內容,表達了新時代應有的正能量。當代青少年不僅要強智更要強身,這一思想基調契合兒童劇表達素質教育主題的需要,同時讓兒童觀眾也能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劇作通過兩位主要人物用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從小就要立志,要努力向上增強本領實現夢想,培養起一種自強自立,不服輸不言敗,為家鄉爭光,為國爭光的意識。
《奔跑吧少年》一劇中的人物由兩條敘事線引導而出,地域環境和生活閱歷的影響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性格特點。一條線的主人公是支教老師張博,張博身上集中了當代青年支教老師的特點,對支教事業充滿熱情,滿是青春的激情與活力,渴望用新的教學方式、新知識改變孩子們的精神面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初來支教時的激情與現實中的問題發生碰撞,逐漸變為踏實穩重的實際行動,這是一條正常且不突兀的人生軌跡,張博以組織山區孩子參加越野跑比賽為契機,消除雙方的隔閡,調動孩子們的進取心、榮譽感,最后成為學生們的“主心骨”。另一條線是喬金輝,喬金輝由于思念外出打工的母親而堅持進城,由此與自己的父親發生了矛盾,也與老師、同學產生了心理距離,熱心的張博得知其中緣由,通過家訪引導他走出心理迷惘,同時多方面想辦法,最終幫他與母親取得了聯系,深受感動的喬金輝不再自暴自棄,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小伙伴們一起發揮越野跑的特長,參加比賽來證明自己。兩條平行的線索最終重合到一起,全劇重心圍繞個性鮮明的人物展開,主要人物的成長軌跡呈波浪形發展,兩個人物的性格、行為之間形成鮮明對比,正因為這種鮮明的對比也使得人物形象真實可信。
無論是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為主題的《指尖上的童年》還是以勵志主題的《奔跑吧少年》,天津兒藝近些年出品的多部兒童劇都是基于對真實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劇組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完成好會演任務,打造一部精品力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仍堅持對內容和形式的精益求精;二赴云貴高原實地走訪,收集素材,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對原劇本進行了細化,加入一些尋找親情的情節,增強了全劇的感染力,也讓矛盾沖突的爆發更加真實可信。演員方面,以趙婧、莊映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對于角色具有相當強的駕馭能力,該劇以生動的故事、細膩的人物形象、出色的表演形成合力來感染觀眾。
綜上所述,該劇之所以能獲得戲劇界和觀眾的雙重肯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天津兒藝從創作初始就將目標定位較高,并不斷探索完善,力求在形式和內容上出新。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沿著這條正確的現實題材兒童劇創作之路不斷前進的天津兒藝定會生產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奉獻給廣大觀眾。
(作者系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