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滄海事:我的租界往事》
《別來滄海事:我的租界往事》
作者:汪兆騫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ISBN:9787514394283
定價:55.00元
昨夜下了一場小雪,清晨去廚房吃早點,讓我很驚喜,是西紅柿牛肉湯和剛出爐的焦脆法國面包。祖父說面包是他遛早時,順便從法國面包房買回來的。我家天津衛的老廚師秦爺,在一旁用圍裙擦著手,不屑地說:“那洋面包,就比我烤的螺螄轉兒好吃?”祖父笑道:“偶爾開開洋葷罷了。”秦爺把牛肉湯端給祖父,不高興地走了。祖父說:“其實,這洋玩意兒還真不比你秦大爺做的點心好吃。” 每次早餐,飯廳就很熱鬧,長條飯桌兩旁坐著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章老師和我。1948年伊始,飯桌上祖父和父親經常互通國共內戰的消息。比如2月下旬,指揮西北野戰軍完成了對陜西宜州的包圍后,正式出擊,打響了進入戰略攻勢的仗。西北野戰軍全殲宜州國民黨軍近三萬人,攻占該城。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已經十分被動。過了些日子,飯廳那臺收音機里,播出解放軍東渡黃河,進入晉察冀解放區的消息。4月,又報國民大會舉行第十三次大會,蔣介石當選行憲后首任總統,十天以后,李宗仁以微弱的優勢爭得副總統。6月,國民黨軍中原防御體系土崩瓦解,解放軍在中原地區殲滅國民黨軍十六萬人等。祖父說,解放軍在去年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不到半年,國民黨軍就節節敗退,看來,國民黨政府風雨飄搖了。 祖母說,在牌桌上,聽姐妹講,香港的民主人士何香凝等致電,贊同“打到南京去”。母親和別人不一樣,她勸祖母去看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我說我也去看,母親說小孩子不能看。在飯桌上也有過苦惱,比如8月,國民黨政府想挽救瀕于崩潰的財政經濟,蔣介石行使總統“戡亂”時期的特權,廢“法幣”,新發“金圓券”。不久,“金圓券”大貶值,祖父說家里資產幾乎損失大半。好幾天,飯桌上一片沉默。 司機楊二,曾在廚房大罵“金圓券”連擦屁股的紙都不如,發工資時可買十袋面,不幾天只能買一袋了! 吃完早點,祖父讓司機楊二去辦事了,我到二樓書房,按祖父的吩咐寫了幾篇臨柳公權米字格的小楷,就去書架上翻我能看的書。書架上多是線裝書,只有一個書架是放新式圖書的。我從其中抽出一本《十二金錢鏢》。打開書,扉頁上有“華堂先生賜閱存念,白羽丁丑七月”。 1947年初,我剛插班讀小學三年級,借助字典,讀了《十二金錢鏢》。故事熱鬧,鏢銀被劫,鏢頭叫俞劍平,綽號“十二金錢鏢”,他邀請武林高手、各路豪杰,聯合起來,與劫鏢者斗智斗勇。小說寫得懸念叢生,高潮迭起,情節撲朔迷離,逐漸揭開那個叫“飛豹子”的袁振武尋仇劫鏢的真相。武林纏斗,俞劍平與袁振武終未斗出勝負。作者只在“后記”中交代說,俞劍平探得袁振武的行跡后,“幾費周折,幸得窟藏,而已非原數,俞等不得已傾囊賠補,而飛豹子又于淮安,重掀巨案焉”結尾,讓我意猶未盡。 有一天,我拿著《十二金錢鏢》去找祖父,說這個叫白羽的作者,只講半拉子故事,沒有結局,有點欺負人。祖父笑了,說:“這正是白羽先生的高明之處,寫個大團圓的勝負結局,不如留個尾巴,讓讀者去回味,去遐想,去創造。”我聽不太懂,說:“斗不出勝負,分不出高下,那還是武林嗎?真沒意思。您認識白羽先生,您帶我去拜訪,順便問問結局。” 轉眼就到正月十五了。母親到樓后那間大廚房找到我,我正聽秦爺講“達子樓”里“小達子”的故事。說的是建國道東天仙劇院對過慶達街上的藝術家,精通京劇和河北梆子,名滿津門的李桂春的故事。河北梆子,是戲曲的一個劇種,在河北、遼寧、內蒙古、山東等地區流行。河北梆子有名的演員多稱達子,再加上名角李桂春藝名“小達子”,于是慶達街李桂春的寓所就被天津人稱為“達子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