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爭來臨,孩子會受到什么影響?
日前,由青豆童書館策劃、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戰爭永不來》問世。該書為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大衛·阿爾蒙德的最新力作,他通過一個英國男孩的成長經歷,展示戰爭中兒童的恐懼與希望,揭示戰爭的荒謬與殘酷。該書也是作者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而創作的作品,展現了其反戰立場。男孩約翰住在遠離戰場的英國小鎮,他的爸爸在法國前線與德軍作戰,媽媽在家鄉的兵工廠工作。工廠每天12小時輪班倒,媽媽經常加班,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廠里間或傳來一兩聲爆炸聲,這時所有的孩子都在擔心自己的媽媽。約翰希望戰爭結束,但第二天醒來“一切還是老樣子”,戰爭還在繼續,兵工廠還在變大。
一天,約翰在一場紛爭后撿到一張德國小男孩的畫像,那個男孩名字叫揚,住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約翰給揚寫了一封信:“我是一個與你年紀相仿的男孩,我沒有和你打仗,你也沒有跟我打仗。”后來,戰爭結束了。12月中旬的一天,約翰從學校回到家,發現餐桌旁坐著一個穿軍裝的男人。這個男人是他的爸爸。然而,因為分離日久,父子倆都沒有認出彼此。在夢境中,約翰和揚見面,他帶了禮物——籽粒飽滿的野薔薇果實。該書既是一部精彩的反戰小說,也是一部成長小說。譯者何戟談到,《戰爭永不來》展示了一個男孩如何在關于戰爭的思考中成長起來。男孩約翰不僅思考了戰爭,也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個人與國家、個人與家庭的關系等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成長是痛苦的,對約翰來說成長是斷裂,猶如一場連續不斷的夢。當他穿越夢境,最終走進現實的時候,他就真正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