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戲劇《我們的荊軻》以當代視角詮釋經典劇作
關鍵詞:《我們的荊軻》
9月25日,“中國當代文學‘新經典’校園戲劇工程”首作、北京師范大學版話劇《我們的荊軻》在京首演。該劇改編自莫言同名劇本。劇作以當代視角重新審視、解讀荊軻刺秦的故事,2011年曾由北京人藝首次搬演至話劇舞臺。此次校園改編版由莫言任藝術總監,張清華任總策劃,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高校學生擔綱主創。莫言為該劇題寫了劇名和全部場名。
此次改編中采用了很多具有信息化時代特色的精神元素與抖音直播等新媒體手段,試圖用現代話語剖析“荊軻的困境”,傳達當代青年對世界的理解及思索。“戲劇是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作協副主席、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表示,由學生親身制作的這版《荊軻》與北京人藝版的壯麗、宏大相比,更具強烈的象征意味,更凸顯了一種思維的現代性與思想的超前性。“學生們在舞臺上用戲劇建立起當下跟歷史、批評與創作的對話,尤為可貴。”劇中,主人公對命運的思索,隨著人生際遇的展開而不斷打開,借助舞臺空間的隔離、變換、打破與多媒體影像表演的并置、隱喻,青年人對當代社會話題的種種思考亦融入劇中,為該劇賦予了更豐富的時代內涵。
歐陽江河、西川等作家觀看了首演并表示,該劇用當代戲劇語言使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得到了更多向度的呈現,實現了經典與當下的交互。通過戲劇使校園文化與時代進行直接對話的嘗試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中國當代文學‘新經典’戲劇工程”由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影視戲劇工作坊發起,計劃每年選擇一部當代文學精品進行戲劇化改造,在實踐中培養、輸出優秀青年戲劇創作人才,探索戲劇文學和劇場藝術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