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作家“山西文學周”活動側記
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辦,山西省作協承辦的中國作家“山西文學周”以“啟航新征程”為主題,開展名家與山西作家、文學工作者座談會,文學名家進校園,名家讀者見面交流會,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以及“育才圖書室”圖書捐贈等十余項活動,群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廣,在三晉大地營造了濃郁的文學氛圍,進一步促進了文學的推廣和普及,讓公共文學服務和文學志愿服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發揚現實主義文學優良傳統,譜寫新時代文學燦爛篇章”座談會現場
新時代的文學應有新時代的視野和擔當。21日啟動儀式結束后,“發揚現實主義文學優良傳統,譜寫新時代文學燦爛篇章”座談會舉行。受邀作家楊克、劉醒龍、艾偉、付秀瑩、任林舉、文清麗、王華、薛濤、陳璽、何常在、王往、鄭在歡等與杜學文、羅向東、李駿虎、魯順民、葛水平、黃風、楊遙、張衛平等山西作家進行交流。座談中,如何延續并發揚“山藥蛋派”等老一輩作家創作精神和方向,擔當文學使命、社會使命和歷史使命;如何讓新時代文學留在人民心坎上、口碑里、體現在為人民服務中,成為作家們的共同關注,他們結合個人創作和經歷,充分懇切地交流了意見。
10月21日,“青春:文學的永恒主題”文學名家進校園活動在太原師范學院舉行。
文學名家進校園活動走進太原師范學院
太原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張云鵬在致辭中表示,太原師范學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發揮文化在青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他希望此次活動從多方面提升太原師范學院師生的文學眼界和文學素養,并期望有更多的作家走進校園,書寫大學精神和當代青年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更期待中國作協、山西省作協能夠開展文化領域的多方面合作,開啟文化育人的新篇章。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山西省作協副主席、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吉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電力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任林舉,河北省網絡作協副主席、河北省作協理事何常在講述了各自對于文學和青春的感悟。楊克分享了自己青年時代的詩歌作品和創作經歷。葛水平分享了印象深刻的一名礦工的青春故事,認為青春可以用文學的形式保留下來,并且感謝文學使自己不會迷失人生方向。任林舉就青春和文學的關系、文學的意義、怎樣寫出吸引人的作品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理解與體會。何常在從青春是網絡文學的啟蒙和基石、人生的三個階段、青春和文學的終極歸宿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對青春、對文學的思考和感悟,并鼓勵同學們不虛度光陰不負韶華。
在互動交流環節,貴州省作協副主席、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得者王華及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得者薛濤分別就區域性寫作與文學的關系、地域及民族給寫作帶來的影響,如何在創作兒童文學作品時處理好兒童閱讀能力和豐富意蘊表達的關系,如何寫作革命歷史題材兒童文學作品等問題與學院師生進行了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和人生感悟。
山西省作協黨組成員、駐會副主席羅向東,中國作協社聯部公共文學服務處處長劉戈,山西省作協創聯部主任閻姍姍,山西省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孔令劍等出席活動。活動由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白杰主持。學院師生紛紛表示,通過與作家面對面的交流,獲得了豐富的文學滋養和精神食糧。
10月22日,中國作家“山西文學周”系列活動之文學照亮生活——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活動分別在太原、呂梁、長治三地舉辦,邀請作家楊克、任林舉、王華、薛濤、何常在分赴太原市5個會場,為青少年學生、基層作家、讀者和文學愛好者講授文學公開課并贈送個人作品;邀請作家劉醒龍、付秀瑩分別在呂梁市汾陽市、長治市長子縣開展“鄉村振興?文學在場”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專場活動,并舉行“育才圖書室”捐贈活動。
楊克在山西圖書大廈為讀者帶來詩歌普及課
楊克在山西圖書大廈為廣大市民和讀者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詩歌普及課。他以古今中外的詩歌為例,闡述不同時期詩歌創作特色以及其心目中“好詩”的要素,分享個人在新時代詩歌創作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任林舉在太鋼集團做講座
任林舉在22日下午來到太鋼集團太鋼工人俱樂部,為企業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做了題為“文學與生活或感性與理性”的講座。他從青少年經歷切入,回顧自己如何走上文學之路以及創作《玉米大地》《糧道》等報告文學的過程,并勉勵基層作家扎根現實,創作出反映時代的優秀作品。
王華為社區居民和職工授課
在北河灣社區,王華為社區居民和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職工講授題為“把故事當人生去經歷”的文學公開課,闡述了自己的文學創作理念,同時對在場文學愛好者的提問及創作中的困惑做出了精辟的解答與釋疑。
薛濤在五一路小學為師生授課
薛濤在五一路小學為全校師生講授以“童年的讀與寫:一對彩色的翅膀”為主題的文學公開課。活動現場,他與在校學生分享自己對讀與寫的看法,以生動有趣的事例講述個人寫作歷程,并鼓勵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寫作。
何常在在山西大學做講座
在山西大學(大東關校區),何常在為大學生們解析如何從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看待網絡文學。在講座中,他從時代潮流、互聯網科技和通信技術更替、讀者閱讀習慣的轉變等多個角度梳理了網絡文學發展歷程及變遷,并對網絡文學的未來進行展望。
文學的普及和推廣對于為鄉村培根鑄魂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文學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可以也必須大有作為,因此,本次“山西文學周”特別在呂梁和長治兩地設立分會場,并舉行“鄉村振興?文學在場”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專場活動。
劉醒龍在呂梁分會場授課
在呂梁分會場,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劉醒龍在賈家莊基層干部培訓基地為當地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做了以“文學的背影”為主題的講座,分享自己對文學價值的理解和創作感悟。
付秀瑩在長治分會場授課答疑
在長治分會場,《中國作家》雜志社副主編付秀瑩結合實例,講述文學與時代生活的關系,并從編輯的角度回答了基層讀者和作者提出的若干問題。
圖書捐贈儀式現場
中國作協社聯部還聯合中華文學基金會分別向呂梁汾陽、長治長子兩地36所中小學校捐贈6.5萬冊,合計170萬元的圖書,以助力基層教育及文化發展,通過文學力量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楊克、李駿虎、王華、薛濤、何常在在太原市圖書館與讀者交流
10月23日上午,中國作家“山西文學周”走進太原市圖書館,楊克,王華,薛濤,何常在以及山西作協駐會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駿虎等5位作家與文學愛好者們分享自己與閱讀有關的經歷和感悟。交流會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副主任李曉東主持。在交流中,作家們與聽眾分享了作家的定義和責任,閱讀對自己創作的影響,如何通過閱讀獲得創作熱情、心靈慰藉、人生力量等話題在互動環節,作家們對于現場讀者提出的閱讀經典作品的意義、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表現手法的差異,以及如何走進書中角色的世界等問題作了精彩的解答。活動在作家與讀者的熱烈互動中圓滿結束。
李曉東代表中國作協社聯部向太原市圖書館捐贈圖書
交流前,李曉東代表中國作協向太原市圖書館贈書,趙晉明代表太原市圖書館接受捐贈并并頒發捐贈證書。太原市圖書館文學愛好者朗誦團隊朗誦了楊克、李駿虎、王華、薛濤、何常在等5位作家作品精彩片段。
山西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杜學文,太原市文旅局三級調研員胡彥清,山西省圖書館館長郭欣萍,太原市圖書館黨支部書記趙晉明等參加活動。當日上午,作家們還參加了在太原市圖書館舉辦的“山西作家館”開館儀式。
中國作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中國作家“文學周”為代表的公共文學和文學志愿服務活動,是中國作協將文學作協工作和文學事業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中思考推進的具體舉措,今后工作要始終心系“國之大者”,奮力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著力推動新時代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李琪)